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

初中群、高中群、大学群

每个人基本都加了各类同学群

甚至有的连幼儿园、小学都建了群

建群时热热闹闹

不久就冷冷清清

少数几个人唱“独角戏”

大多数人成了“潜水员”

有些同学群甚至还变了味……

同学群里越来越多人“潜水”

“你看,这个是小学同学群,最近的一次有人留言是在4月23日,半年没有人在群里说话了;这个是初中同学群,也有两个月处于零消息状态了……”毕业于武汉一所部委直属院校的王诚展示他的同学群。

建群时情况并不是这样。王诚介绍,2016年春节,陆续返乡的小学同学们互相添加好友,随后组建了同学群。“好多人都是好久不见,大家在群里聊个不停,经常是一会儿没看手机,就有上百条信息未读。”

基层公务员小陶的大学同学群起初是最活跃的,因为毕业不久,大家都在群里分享入职经历,畅谈理想未来。时间长了,能聊的共同话题似乎越来越少了。“入职就意味着责任,再也不可能像在大学‘卧谈’时的那样天马行空,大家都忙了。”小陶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群里“潜水”。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1)

退群之后如释重负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2)

“同学群”变味了

拉票的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3)

销售刷屏的,要红包的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4)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5)

抢票、助力、求点赞的

节假日,抢票程序、网站发起“助力抢票”“加速抢票”活动,有抢票需求的人为“加速”,把链接转发到同学群里。于是,“我正在抢火车票,快来帮帮我……”“到××的火车票太难抢啦,需要你助我一臂之力……”抢占了同学群,就像网友@我梅错_ 说的,初中高中同学群,一个用来点赞和抢火车票的地方。

还有人把真假莫辨的“爱心募捐”“众筹”等信息转发到同学群里,有的同学群变成了“点赞群”“贴图群”。

对于同学群中拉票、广告、求助力等行为,有人表示,虽然反感,但要在“众目睽睽”之下退群还是有所顾虑。

同学群变成了育儿群

单身同学遇到已婚有娃的同学,免不了要遭到一番虐。

@璨呀璨 :小学同学群里有如下对话:“哪些还是单身啊?”“我娃儿单身”真是史上最霸气的回复,没有之一的那种。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6)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7)

@OM2150 :好好一个同学群,就过一天时间,就变成育儿群了,要不要直接抹开面子,退群走人~~~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8)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9)

天啊!我还需要多久才会在里面晒娃讨论呢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10)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11)

同学群相处之道

微博网友@海磊-侯 总结了同学群聊天的两大忌讳: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12)

平平淡淡才是真

查找初中同学群(我退出了初中同学群)(13)

专家:要多换位思考

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说:“地域不同了、经历不同了、价值观可能也不同了,这很容易导致大家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同,对于同一事件的判断和理解有所不同。在这一背景下,有的人发到群里的内容,对一部分人可能就是打扰,甚至引发心理不适,产生争论或者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干脆不说的‘潜水’现象,或者只有在拉票、发广告的时候才想起。”

尚重生指出,网络交往其实是“线下”人际交往的延伸,要多换位思考。

一是勿扰原则,深更半夜尽量不要往群里发信息,以免打扰别人休息。

二是避免抬杠,有的同学经常为一些问题争执,你来我往,喋喋不休,与其这样,不如两人选择私聊,谈深谈透。

三是守时原则,别人询问尽量及时回复。

同学群里再热闹

不如见面多聊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