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由来(看看二百五的来历)

‬二百五的来历

这个故事源于齐王,战国时期纵横家、谋略家苏秦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共同抗秦。

苏秦身挂六国相印,风光无限,遭到许多大夫忌恨。

拍马屁由来(看看二百五的来历)(1)

苏秦六国封相衣锦荣归图

正当苏秦在齐国效力的时候,不幸遇刺,凶手逃之夭夭。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气愤。为了捉拿凶手,齐王对外宣称:

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刺杀苏秦的人是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要给予重赏。

告示一出,人们纷纷奔走相告,不几日便有四人自称是刺杀苏秦的义士,前来官府领赏。

他们一口咬定苏秦是如何被他们四人所刺,在问清楚时间和地点以及听了他们描述的详细经过之后,齐王便赏赐了他们千两黄金。

四人喜滋滋磕头称谢,每人分得二百五十两黄金,还没等走出大殿,只听齐王大喝一声:

“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自此,二百五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本山大叔的小品中,二百五又被简化成了二,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头傻脑,不很懂事,办事不着调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吃醋”一词的来历

据刘餗《隋唐嘉话》一书记载,唐代初年,著名的良相房玄龄因为辅佐有功,唐太宗奖赏他,赐几个美女做妾。

拍马屁由来(看看二百五的来历)(2)

“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房玄龄

房玄龄婉言谢绝了,唐太宗起初不解,后来才知道,房夫人天性好嫉妒,偏偏房玄龄又惧内。

唐太宗派皇后前去劝说,无奈房夫人倔得像头牛,死活不给面子。

唐太宗一气之下,命太监送了一壶毒酒去到府上。对房夫人说:要么应允,要么赐饮毒酒。

不曾想房夫人确有几分刚烈,面无惧色,宁死也不答应,端起那壶“毒酒”一饮而尽。

房夫人含泪喝完毒酒并未丧命,原来不是什么毒酒,而是酸酸的浓醋。

于是,吃醋的故事传为千古趣谈,打那以后,吃醋一词便演变成了“嫉妒”的比喻语。

“拍马屁”‬是怎么来的?

中国人比较注重人情,现代人相互间还要恭维一下,更别说古代了。

拍马屁实际是一种民俗,要追溯到元朝。蒙古族是马上打天下的,马对牧民来说非常重要。

拍马屁由来(看看二百五的来历)(3)

牧民拍马屁以示赞誉

牧民们常常以养得骏马为荣,大家牵着马相遇时,一般都喜欢拍一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

并且附带随口夸上几句“好马,好马!”以此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原本是褒义。

要知道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后来,有些人不管别人的马好马坏、强弱,都象征性的拍着马屁股,瞎子算命—专挑好话说。

就算是一匹劣马,也一味地说是好马,渐渐地人们就把对他人的巴结、奉承比喻为拍马屁。

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奉承、讨好他人,尤其是吹捧上司的行为并沿用至今。

现实生活中有人特别喜欢搞这一套,于是又一个新的名词出现了——马屁精。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

清代才子袁枚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官拜七品县令,走马上任之前,去向自己的恩师——乾隆时的名臣尹文端辞行。

拍马屁由来(看看二百五的来历)(4)

袁枚晚年画像

恩师问:“你年纪轻轻去做县令,有些什么准备?”

袁枚回答:“学生什么也没准备,只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

尹文端听了非常不高兴,说:“怎么能搞这一套呢?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

袁枚接着说:“恩师有所不知,现如今大部分人都喜欢戴,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恩师听他这么一说,非常受用,没有一点防备,马屁就这样悄悄拍成了。

从恩师家出来,书童问他与老师谈得如何,袁枚说,高帽子已经送出了一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