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

提起古建筑,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各种古色古香的房屋。它们有的庄严大气,气势雄伟如宝殿;有的玲珑精致,独具匠心如碧玉。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1)

然而,大多数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体建筑上,极少有人注意到古建筑的屋面。如果有人提醒你注意抬头看,也许你还会嗤之以鼻——屋面不就是几块瓦吗,有啥好看的?其实呀,古建筑屋面瓦里藏着许多知识呢!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下古建筑屋面瓦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吧~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2)

屋面瓦的发展史

很多人以为古建筑的瓦片长一个样子,事实上并非如此。常见的古建筑屋面瓦有筒瓦、琉璃瓦、小青瓦、铜瓦等,它们出现的时间也有所不同。让我们将时钟拨回到3000年前。从甲骨文字型中,我们可以判断出,那时候屋脊已经出现了高耸的装饰和结构构件,不过目前的考古界还未发现实物。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3)

从遗址出发的话,向前可追溯到西周初年,从岐山遗址发现的陶古建瓦可以判断,当时的瓦片仅仅用于屋脊部分。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春秋时期,屋面开始覆瓦,也出现了表面刻有精美图案的筒瓦、瓦当,工艺开始进步。周朝时就已出现筒瓦屋面,据考古研究,那时的筒瓦尺寸较大,瓦当呈半圆形,而秦汉时期的瓦当则为圆形。一直等到宋朝,筒瓦的尺寸才逐渐缩小,明清时期则进一步变小。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4)

说完筒瓦,我们再来看看小青瓦。相比而言,它出现得较迟,在五代时期才出现。不过等到宋朝以后,南方地区就较常见小青瓦屋面,普及的速度非常快。元明之后,华北地区也逐渐改用小青瓦,只有影壁等地方才使用小筒瓦。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5)

而琉璃瓦用于屋面的具体时间则比较模糊,据推测可能始于北魏,而后失传,隋唐时期又恢复使用,宋辽金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一般使用面积不大,常见于屋檐及屋脊。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6)

筒瓦

筒瓦,又称筒子瓦,现在常见于高中型的仿古建筑、大型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屋面瓦。制作时为筒状,成坯为半,经过烧制成瓦。一般情况下以粘土为材料,经过长期发展,已经由开始的灰无釉演变为现在的多彩釉面。较多的颜色选择也可以满足不同建筑的使用需求,进一步增强了筒子瓦的实用性。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7)

在安装的时候,筒子瓦鼓肚面朝上,一块连一块,单瓦的面积较大,且自重较轻,便于安装,后期维护也十分简单。通常来说,使用寿命可达到50年左右。

小青瓦

统一南北审美的小青瓦,也被称为布瓦。在南北地区有着不同的称呼,南方地区叫蝴蝶瓦,北方地区则叫阴阳瓦。从不同的名字中也可以看出,小青瓦是一种弧形瓦,常见规格为200mm*130~200mm,厚度约为6~10mm。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8)

青瓦一般指粘土青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颜色并非是青色,是暗蓝色,灰蓝色。我们可以在脑海里想一下小青瓦的外观,就能直观感受到其素雅、沉稳、古朴而又宁静的独特美感,质地细腻,富有艺术气息。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9)

不仅如此,小青瓦在安装的时候,常以交叠的方式铺设,隔热表现很出色,这些优点都使得小青瓦适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展。然而,正如硬币具有正反两面,小青瓦也不可能毫无缺点。它的耐用性稍低,施工易损坏,属脆性材料。并且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逐年加大,粘土建材制品开始限制使用,小青瓦的用量也在递减。

琉璃瓦

在唐宋时期,琉璃瓦以绿色为主色,黑色为辅。及至明清,琉璃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特别是乾隆时期,琉璃技术达到巅峰,创造出了琉璃阁、琉璃牌楼这样的大型建筑。但在颜色上,仍以黄绿和绿色为主,黄琉璃是皇家独有,而绿琉璃则是亲王、郡王使用的。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10)

铜瓦

其实,铜是理想的屋面瓦材料,它的延展性良好,可以锻造成各种形式。例如前文提到的筒瓦和小青瓦,都可以采用铜为原料来制作。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11)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12)

另外,铜的本色自然贵重,耐腐蚀,能在空气中形成保护层,实用性强,保养得当的情况下,使用寿命可达数百上千年。像铜陵铜官府文化创意股份公司打造的铜官金府,便使用铜瓦,稳重美观的同时,兼具安全实用,建筑效果出色。

古建筑屋顶瓦有什么颜色(小瓦面大知识)(13)

建筑艺术,是实用技术与工程美学的集合。中国古建筑屋面,用各式各样的瓦片,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和不同的材料,实现了不同的效果,可谓是屋瓦艺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