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植发全过程真实的(探访山东荣成海草床修复)

厦门植发全过程真实的(探访山东荣成海草床修复)(1)

中新网山东荣成7月18日电 题:探访山东荣成海草床修复:给大海“植发”

中新网记者 王娇妮

在山东省荣成市东楮岛海域,63岁的潜水员潘海军带着装有海草幼苗的托盘,潜入水下,将幼苗一棵一棵种回大海。

厦门植发全过程真实的(探访山东荣成海草床修复)(2)

科研人员在测量海草。 王娇妮 摄

“栽海草是个技术活,栽深了海草会被压坏,栽浅了容易被浪冲走,这个过程还要保持身体平衡,不能把水弄浑了。”潘海军告诉中新网记者,要保证海草成活率,必须“慢工出细活”。

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到海底种海草?“海草多了,鱼、蟹、海参就会藏在里面,海洋环境就会变好。”潘海军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们沿着这片海域从东向西栽种,明显看到海草密度增加,聚集生物增多。

厦门植发全过程真实的(探访山东荣成海草床修复)(3)

潜水员准备下水栽种海草。 王娇妮 摄

山东荣成沿海是中国北方海草主要分布区,海草曾是沿海居民苫盖房屋的主要材料。20世纪80年代起,这里的海草床面积迅速萎缩,从曾经的带状分布逐渐萎缩为块状分布,随之而来的是海草床栖息的海洋生物大幅减少。

从2005年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根据荣成东楮岛沿海的海草资源和环境资源情况,对海草床的保护、海草繁殖生物学、海草系统碳储量、海草的移植修复方法、海草幼苗的培养技术等开展深入研究。

该研究所高亚平博士告诉记者,海草既没有红树林出名,也没有珊瑚礁艳丽,只是默默地在浅海摇曳,但却起到极其重要的海洋生态支撑作用。

高亚平和同事们在岸上模拟海水环境,建立“自然采光 温室环境”的育苗基地:先采集海草种子,在陆地上进行人工培育,生长达到一定的规格后,再人工移植到海底。这样不仅解决了移植所需的海草来源不足问题,也可避免原生海草床环境的损失,同时提高海草成活率。

据该研究所研究人员称,如果把海草床修复比作给海底“植发”,他们的操作方式比国外一些地方采取的直接移植海草块、直接播撒种子更加复杂,工作量、难度也更大,相当于得先给大海“种出头发”,再做“植发手术”,但这种方式对海洋环境更加友好。

厦门植发全过程真实的(探访山东荣成海草床修复)(4)

图为潜水员拍摄到小鱼在海草中栖息。 潜水员供图

“气候变暖带来的一些海域温度升高,对于喜欢凉海水的海草,是很大的挑战。”高亚平称,每个人通过低碳生活,共同应对温室气体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在帮助海洋更好地构建生态,希望更多人参与到海洋生态保护中。

海草栖息地是世界上单位面积植被生物量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近年来,中国通过激励措施,引导各沿海地区扭转海草生态系统的退化。(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