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

2021年6月30日晚上,“百年伟业 光辉足迹”——潍坊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诗文名篇朗诵大赛汇报演出,在潍坊大剧院完美收官,取得巨大成功。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五百多名演员轮番上台、倾情演绎,带领观众追寻红色革命记忆,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整场演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1)

演出的成功,靠的是高点策创、精益求精,靠的是团结协作、众志成城,从策划、编创、导演、表演,再到舞美音响、服装化妆、道具灯光、背景视频,都做到了完美衔接、精彩呈现。正是这团结拼搏的集体力量、这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才使得这场晚会将党的精神谱系、党的磅礴力量传达给广大观众,为全市人民打造了一场阵容强大、扣人心弦、震撼感人、精彩无比的视听盛宴,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全市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单位都认真组织集体收看了晚会电视直播,新媒体矩阵视频直播观看量、点击量超过了一千多万。

【完整节目回放】

↓↓↓

百年伟业 光辉足迹-光新闻客户端

“恢弘大气”从哪来

“气势恢宏”、“大气磅礴”、“阵容强大”……观众对本场朗诵晚会的赞美之中,总少不了这些词,总而言之,大家公认这是一场“史诗”级的演出。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2)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3)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4)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5)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6)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7)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8)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9)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10)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11)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12)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13)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14)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15)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16)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17)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18)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19)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20)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21)

“建党百年本身就是一首壮丽的史诗,我们的演出也要打造史诗级别。”从一开始,台领导就提出了标准要求,成为了演出主创团队的共同目标。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22)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23)

作为朗诵晚会,如果仅由朗诵者登台演出,舞台效果就会显得单薄。为此,编导组邀请潍坊多所高校的学生担任群演,以凸显演出的阵容强大。然而,这对编导人员来说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如何将五百多人的参演人员,合理分配在每个节目中,让每个节目动静相宜,既体现恢弘大气的革命场景,又与朗诵完美结合,这让编导人员一度十分头疼。为了达到节目效果,导演组带着演员们一次次练习,一次次打磨。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24)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25)

群演队伍需要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而这些高校学生没有任何表演基础,需要执行导演高政一遍遍教他们做动作。68岁的老人,亲自上场示范,从高处跳、在地上滚、吹冲锋号、扛机关枪……排练的时候为了方便学生,都是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主要演员到群演所在的高校去。在潍坊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潍坊市技师学院的操场上,导演和演员们一起,不顾天气炎热,排了一遍又一遍,最终的结果就是五百多名群演和主朗诵者精准衔接、高度融合。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26)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27)

开场节目《妈妈教我一支歌》中,来自日向友好学校的小学生们是本次汇报演出年龄最小的参演群体,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导演组特别安排了李松、郭童全程沟通照看。潍坊大剧院的舞台规模大,总进深达到43米,演出前三天,演员们进场正式彩排,导演组这时候才发现,担任群演的38名小学生数量有点少,需要再增加人数。导演组与节目主朗诵者侯芳积极与日向友好学校沟通协调,克服面临期末考试的不利条件,又增加了60名学生参与演出,最终98名小学生齐齐登上舞台,呈现了一个完美的开场。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28)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29)

除了五百多名演员的精彩表现,舞美设计也称得上是美妙绝伦。融合了建党元素的舞台精美壮观,灯光璀璨夺目、切换自如,还有烟机、雾机、干冰机、升降舞台、吊麦等设备的综合运用,更是营造了强大视觉冲击力,给予现场观众无与伦比的精彩大气观感。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舞美在省内是拔尖的,在全国也属一流。对于大型演出,晚会总统筹周秀云有着丰富的组织经验,她和台领导、导演组反复商讨,数十次修改,最终拿出了最高水平的舞美设计,合作方声艺演出公司“不计成本”地打造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30)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31)

“百年党史”怎么演

“不仅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也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党史教育”,“很多朗诵作品都是我们熟悉的经典,很多角色也是我们所熟悉的革命人物 ,但是没想到你们能演绎得如此生动,感觉书本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如是说。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32)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33)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34)

本场演出分为五个篇章:《永远的宗旨》、《红船起航》、《峥嵘岁月》、《不忘初心》、《梦想照亮中国》,以咏诵、讲述、情景表演等艺术形式,结合视频、音乐、音效、灯光、道具等艺术表达手段,重现令人震撼的革命历史场景,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将百年党史浓缩在一个半小时、十几个节目里,这可不是件容易事。自4月份以来,王增金、张爱莲、梁军民、孙兴海、于泳等主要编导组人员,就开始创意策划节目,反复进行讨论商定。为了节目的内容选取、呈现形式、表达效果,他们一次次推敲,反复论证,加班熬夜到凌晨更是常事。不到2万字的台本,光搜集资料就几十万字,从中一次次梳理修改,编创出一个个感人的节目。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35)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36)

将《为人民服务》放在开篇,是想将“人民至上”这条红线贯穿始终,诠释党来自于人民、在人民当中、为人民服务的主题。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如何艺术的表现,编导们琢磨了许久,最终是两名资深广播播音员丁卫国、丁方,带领潍坊学院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60位大学生一起朗诵。影响中国几代人的文字,在六十多人的齐声朗诵下,有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深情而澎湃。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37)

在赞颂毛主席丰功伟绩的作品上,编导组别出心裁,选的是《韶山赋》,这是本场晚会唯一的古文朗诵节目。文章虽然优美大气,但是又佶屈聱牙,朗诵者李嵩下了太多苦功夫。先把作品逐句梳理,一个个字去理解它的意思,一点点体会其中的情绪。演出当晚,李嵩朗诵的《韶山赋》抑扬顿挫、一气呵成,靠饱满的激情和朗诵的技巧,将一首略显晦涩的“赋”,演绎得无比生动。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38)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朗诵者韩晓飞的声音淳厚庄重,和文字相得益彰,配合大屏幕上毛泽东主席不同历史时期的视频、图片,让人更加怀念一代伟人。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39)

情景剧《傲霜秋菊毛泽建》,讲的是毛泽东堂妹毛泽建的故事。饰演毛泽建的杨越涵和饰演大姑姐陈秀英的淘子,在节目排演过程中,都被主人公的精神深深感动,她们将毛泽建临刑前见“孩子”最后一面这一感人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看得泪流满面。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40)

在第三篇章《峥嵘岁月》里,分别选取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四个时期的代表性故事。其中《潍县战役——荷花湾战斗》,是我们潍坊人身边的红色故事,通过“勇跳城墙、拼刺刀、抱着炮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等细节描绘,让潍坊市民更加强烈感受到:是无数革命先烈的奉献牺牲,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41)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42)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43)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44)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45)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46)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47)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48)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49)

因为时长关系,最终演出的作品只有15个,但是却包涵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堪称百年党史的高度浓缩和凝练。

“服化道”里见真章

八角帽上的五星是用布缝的、团长用五四手枪警卫员用驳壳枪、伤员的拐棍是枯树枝,还有长征时的军旗、战士的背包 ……本场演出的服化道,让人惊呼“高度还原”百年历史,甚至有观众说服化道的精致程度不亚于影视剧。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50)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每个演职人员的共识。情景短剧《革命烈士纪念馆》里,十几个演员扮演的是纪念馆里的雕塑,他们不说话、不走动,就只是安静地站着。但即便是这样,他们的服化造型也精致到每一根头发。李大钊的圆脸、胡子、眼镜、长袍,一样不缺,感觉和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李大钊一模一样;五百多名群演,他们的身高体重都做了统计汇总。服装到来后,有的衣服肥了、布鞋大了、腰带松了,统筹组的徐志宏多次往返小商品城,购买了别针、绑带、头绳等小工具,帮他们调节衣服。有的群演,可能在舞台的角落里待不了一分钟,但是,他们的服装和鞋也是合体合脚。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51)

主演的服装,很多都是演员自己购买,为了穿上最合适的服装,有的演员会准备好几套让导演挑选,而且还要根据扮相要求,把服装做旧、做坏;演出需要的道具,有的来自博物馆,有的来自个人收藏,还有的是工作人员寻寻觅觅、四处打听找来的。《傲霜秋菊毛泽建》里的桌椅,就是统筹组的窦瑞红专门去昌邑龙池的农村里拉来的。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52)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53)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54)

《冰血长津湖》里“冰雕连”战士的布景,化妆和道具都需要冰雪。执行导演于泳说:“怎么把购买的粉末制作成假雪,我们一点经验也没有,只有反复实验。冰粉与水的配比,一比五不行,换一比十,还是太湿握不成团,那换一比十五…….最终我们实验的结果是一比二十五是化妆用雪的最佳效果,一比十是道具用雪的最佳效果。”还是在这个节目中,需要一块铺在地上的白布,当时买到的“写真布”只有1.2米宽,远远达不到节目的需求。为此,统筹组的徐志宏和庞丹想到将两块布缝在一起。她们两人蹲在地上,一针一线,用了一个下午才将两块十几米布缝好了。因为缝针太多,两人的手指都磨出来血泡。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55)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56)

《松花江上 抗联英雄》的朗诵者臧镇宇、王昊、常方德、孙文斐等同志,为了演好在深山老林里抗日的英雄,两个多月没有理发,没有刮胡子,他们表示“给生活带来了些不方便,但是也值得”。《永远的长征》朗诵者之一夏明告诉我们,他领到服装后,发现八角帽上的五角红星略微有些歪斜,于是晚上回家后,把它拆下来,又一针一线将它缝得正正当当。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57)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58)

正是演职人员这种对细节的高度把控、极致追求,才成就了服化道的完美,也让每一个观看的人沉浸其中、深受感染。

青春向党绽芳华

情景朗诵《冰血长津湖》的背景为: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59师177团6连指战员为堵住南逃美军,在冰天雪地里埋伏了整整6天6夜,129名战士全部冻死在露天掩体里。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59)

在当晚的演出中,当身上布满冰雪的“冰雕”连的战士从乐池缓缓上升到舞台时,现场观众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有位坐在前排的观众告诉记者:“我一直以为他们是雕塑,因为他们在十分钟的时间里,纹丝不动,真人很难做到这个效果。”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60)

这些“纹丝不动”的“冰雕”全部是活人。他们是来自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学生。演出时,“冰雕”战士脸上画了冻伤妆,身上布满了冰雪。当道具布好,特效做好,要求演员们必须保持自己的特定姿势,不能动。“冰雕”战士演员们为了让舞台达到完美效果,从准备登台到节目结束,20多分钟的时间,像战士一样,岿然不动。有的演员趴着,有的演员跪着,有的演员端着枪,在灯光音响的配合下,再现了朝鲜战场上震撼人心的一幕。然而,当节目结束,乐池下降,学生们准备退场时,工作人员却发现,这些二十出头的演员们,因为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身体僵硬,腿脚麻木,一个个都站不起来了,需要工作人员搀扶着他们才能起身走动。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61)

《冰雪长津湖》冰雕演员、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学生李炯说,为了达到舞台的效果,他们每天都会在操场和舞台的后方练习跪姿和趴姿,半个小时为一组,每天至少练习6组。为了保持眼睛一动不动坚定地看向前方,他们会练习瞪大眼睛,一直保持看一个物体不动,经常练习到眼睛发涩流泪。还有两名同学因为造雪机的雪导致了脸部过敏,但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因为革命先辈们那么辛苦、那么累都不怕,这点苦不算什么。”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62)

这次晚会的助演人员,绝大部分都是潍坊各大高校的学生,都是年轻的“00”后,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党的百岁生日献礼,真正践行了“百年风华正茂,青春中国有我”。

群策群力铸精品

“能在建党百年之际参加这么一个演出,荣幸之极,辛苦也是甜的”。参与演出的人员,几乎每个人都这么说 。主创团队和演员、剧务人员为了将晚会打造成史诗级的精品,都在夜以继日、辛苦付出。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63)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64)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65)

自3月下旬接到红色经典诗文名篇朗诵大赛和汇报演出承办任务后,高度重视,马上行动,迅速成立了工作专班,兵分两路,一路专门组织朗诵大赛,一路重点策划准备汇报演出晚会,多次开会,多次碰头,研究策划。台领导在工作专班会上表示:我们要高标准、严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出色表现,奉献一场扣人心弦、精彩纷呈的高水平汇报演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66)

晚会筹备过程中,台领导孟庆文、管延会不仅对整体演出的主题、架构、节目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主导性意见,还亲自动手搜集素材、改编节目,带领编导组反复研究揣摩节目,不断调整完善方案,丰富强化节目大屏视频背景,并且每次排练都全程靠上,对节目排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台领导刘银忠、张新春带领安全保障组、后勤服务组、技术播出组,严谨细致,全力做好保障服务工作。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67)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68)

各频率、各部室都拿出精干力量参与晚会筹备和演出。频率总监张媛、刘彬亲自登台演出,总监李莉积极组织大赛和汇报演出的策划宣传,吕扬主任积极参与节目的排练组织,李富令、于天翼、李法东各位主任带领本部室人员,各负其责,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和技术直播。为了在晚会上有更加精彩的表现,大家都精益求精、反复排练,人人对节目高标准、严要求,李霞、王磊、金全、姜健、吴静、雅娴、佰灵、杜允、高鹏、郎彬、李腾、肖丹、崔璨、韩笑、大飞、宸玺、湘宁、洳枫、一巧、郑洋、刘洋、刘海鹏、孙兵、田珊、裴斐、赵雯、万莹、王洲、张一、梦菡、岳祺、天泰、兆阳、谭迅、谭峰、沛沛、小米、宫晓菲、李沼漾、杨佳琦、苏蒙蒙、汪晓屹、黄鹏飞、曾庆典、杨晓通、孙斌斌、于义军、刘庆宾、王鹏飞、王玉珏、李玉峰等,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表现出了很强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每个人都以高昂的士气、饱满的热情、出色的表现,奉献了一场精彩无比的视听盛宴,为建党百年献礼。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69)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70)

王新波、武慧、徐金金、刘怡康等同志精心准备节目,精雕细琢,反复排练,为了晚会,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表现出很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主持人岳扬为了与革命者夏明翰的形象接近些,天天节食健身,一个多月减肥20多斤;周易原是一个身形健壮的小伙子,导演希望他能减减体重,更好地贴近角色的形象,周易硬是在四十天的时间里,减掉了22斤。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71)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72)

本次演出有四百多名学生参加群演,还有服装、道具、化妆等繁杂剧务,需要精准对接、协调、服务。周秀云、徐志宏、许晓燕、国仁玲、侯芳、窦瑞红、孙晓东、徐飞飞、庞丹、臧运杰等不辞辛苦、尽职尽责。一次次调度大巴车接送学生、安排彩排演出工作餐、发放各类证件……最后进场的几天时间里,孙晓东每天从早到晚忙的是不亦乐乎。从彩排到演出,窦瑞红、王海鹏、吕韬、张传林、王昆、王鹏飞等把舞台监督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73)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74)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75)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76)

革命先烈的清晰容颜、战争里的烽火硝烟、新时代潍坊的标志性事件……演出进行时,舞台上的大屏总是恰到好处地出现相对应的历史画面和视频,巨幅的视频画面和舞台演出融为一体,以电影级别的精彩呈现,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专业公司来完成,其实,这些视频画面的制作者都是普通的广播工作人员:刘金全、岳扬、王哲君、常方德等人。“希望能够把最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抱着这样的目标,他们以最严苛的工作方式,翻阅了建党百年几乎所有的影像资料和相关纪录片。一个半小时的视频,是他们从两百多时长的素材资源里一点点抠出来剪出来的,有的还需要技术修复。每次大屏测试都要等到节目彩排结束,有十几个晚上是到了凌晨两三点钟,发现问题又要连夜开始新一轮的修改,加班熬夜是整个团队的工作常态。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77)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78)

汇报演出晚会展现给观众的是震撼、恢弘、精彩,但幕后托举着的是每一名演职人员拼搏奉献的付出、汗水与泪水,还有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建党10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大事,是国家的大事,更是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却的记忆……百年伟业,薪火相传,道不尽的是我们心底那深深地热爱,对党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向台前幕后的人致敬 每个人都了不起(79)

(记者:简烛 董雅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