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古诗意境(元旦一首古诗写出了)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明月,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

元旦的古诗意境(元旦一首古诗写出了)(1)

元旦将至,很快就是2023年了。

小时候盼着长大,长大了又徒增伤感。

岁月的年轮一圈一圈,不经意就又老了一岁。

和年龄对应的,还有身上的家庭责任感,既要照顾好小孩子们的情绪,也要兼顾着父母一辈的身体。

大概,这就是成年人的孤独吧!

其实古代人活得更累,别看他们诗情画意,动不动就登三山、临五岳,看似逍遥快活。

实际上,古人对生活的负压远非今人所比。

比如在唐朝,有一个硬性规定,那就是商人家的孩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

这就导致有男丁的家庭,只能靠务农为生。

而那个时候的赋税很重,又没有商品粮,粮食产量也不高,所以只要家里有读书人,日子都很难过。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诗人,亦是如此。

元旦的古诗意境(元旦一首古诗写出了)(2)

- 边塞诗人 · 高适 -

高适算是盛唐时期,最顶尖的诗人之一了。

他出身于渤海高氏,祖父安东都护高侃,真正的名门之后。

可即便这样,高适也过得很艰难,一般人家可想而知。

20岁时,高适来到长安,寻求入仕的机会而不遇,遂漫游梁宋,并定居宋城,在那里躬耕取给。

在随后的26年里,高适屡次参加科举,屡次落第,后在睢阳太守张九皋的荐举下,才应有道科,授封丘尉。

这是一个芝麻大的小官。

此前(公元743年),李白和杜甫相约梁园时,曾偶遇高适,三个人把酒言欢,李白“画壁题诗”名留青史。

而那个时候的高适还籍籍无名,自然也没有题诗题字的资本。

元旦的古诗意境(元旦一首古诗写出了)(3)

哪怕是当官后,高适也人微言轻,所以他选择了去当兵,在哥舒翰麾下任掌书记。

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很快,“安史之乱”爆发,哥舒翰战死,高适冒着战火把消息送给了刚刚登基的唐肃宗,遂升官,擢淮南节度使,为平“永王乱”的兵马大元帅。

于是,他就把李白给抓了,因为此前李白刚入永王璘幕府。

在狱中,李白写信向高适求情,高适未予回应,后李白被流放夜郎。

天下逐渐平定,高适也正式进入了朝廷的核心,迁刑部侍郎,封渤海县侯。

62岁时,高适卒,赠礼部尚书。

元旦的古诗意境(元旦一首古诗写出了)(4)

回顾高适这一生,最高光的时刻也就是平“永王乱”,政绩并不突出,倒是文学成就斐然,如耳熟能详的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还有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也是他笔下的经典。

- 诗文赏析 -

..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出自高适的《除夜作》

元旦的古诗意境(元旦一首古诗写出了)(5)

公元750年,47岁的高适虽然已经中第获官,但官职实在太小,所以他决定从军。

于是北上,过闽中、出幽州、从陇右、抵河西、最终达到凉州,这首诗就是高适在颠沛途中所作,适逢阴历新年,心中感慨万千,故以此抒怀。

诗文大意可解为:

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到底是什么事让羁旅之人如此伤感呢?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就又新增一岁。

诗人自问自答,用浅近的口语表达了对除夕夜的感受,心中满是思乡之情,也慨叹自己的漂泊之苦。

两鬓染霜,与家人分离,自是惆怅万分。

元旦的古诗意境(元旦一首古诗写出了)(6)

前面我们也提了,高适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高崇文是韶州长史,可他的生活依旧艰难,为了求仕,46岁还在四处奔波。

想想在古代,若是普通农家的寒窗学子,能出息的有几人?

可即便如此,古代男儿也一心求仕,那时商人社会地位低,务农又没有任何出路,只有当官才可光耀门楣,这也是儒家思想灌输的结果。

所以李白、杜甫、孟浩然等人,无一例外不是如此,想杜甫为了求官,自己的小儿子在家中活活被饿死。

由此可见,没有谁会比谁活得更容易。

元旦的古诗意境(元旦一首古诗写出了)(7)

我们今天读这样一首诗,略显沉重,然而生活从来就没轻松过,人长大以后,许多事都得自己默默去扛着。

就像我们常说的:小时候摔跤,看见有人就哭;长大后摔跤,看见有人就爬起来。

我们只有铭记曾经的不易,未来才能活得更轻松一点。

马上就是新的一年了,希望我们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每个人都活得开心快乐,心想事成。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