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句子复述(熟读-复述是法宝)

熟读·复述是法宝——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内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听句子复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听句子复述(熟读-复述是法宝)

听句子复述

熟读·复述是法宝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内容

戴汝潜

很久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最直接的目的是培养“语感”。但是,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把“落实朗读”当作是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仅只是当作学习“课文”的环节、方法或是绕不过去的途径。其实,“课文”即使是“名家名篇”、是“经典”,也只不过是学习语文的课例而已。当且仅当,将“课文”作为考试内容的时候,“课文”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目的!——天长日久,不管你诚认还是矢口否认,我们就是这样认识、这样做的:把学课文、讲课文、考课文当作教学目的、目标,然而,是错的!事实证明,我们远没有因此而学好语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无情地检验了这一点。

那么,怎么办?才是正确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端正对朗读的认识,即学会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目标之一。而“课文”仅只是学会朗读的例子。我们现在的课堂,不是很重视朗读吗?堂堂读、篇篇读!但是,这个“读”是为着学习课文服务的喲!我们说的恰恰是相反的关系,即以学会朗读为目标。因此说,与其花费大量时间“讲授课文”,莫不如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读课文、熟读课文、熟读到能够流利地朗读的程度,少数精彩的部分达到会背、会朗诵的程度。这是个语文教育的基本功,然而,许许多多孩子们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毕业,花费十二年的功夫,却鲜有人掌握。甚至于给老人读报、唸发言稿都深陷尴尬、令人失望!这不是理解“名家名篇、经典”就会自然而然生成的语文技能!

“学会朗读”作为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是需要一个过程、一定条件和一定的方法的。这个过程至少需要经过——

1、小学入学初期的“读识”“识读”“熟读”三个基本阶段。所谓“读识”是

入学儿童在学前已有的口语基础上,通过听读认识基本字。这个时候的关键是学会“规范的标准音”!在方言区、乡音复杂的地区尤其需要注意用普通话发音校正。这是落实朗读的前提基础。

2、拼音学习之后,进入“识读”阶段,即通过识字学习读书。这个时候,必

须逐步落实语句之“词的连读”与“断句”;语气之“轻重缓急”;语态之“节奏感”。这是朗读的基本功。

3、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必不可少的“熟读”。只有熟读才可能进入“融有感

情”的阶段,没有熟读,根本谈不到什么“有感情地朗读”,那是自欺欺人!所谓“有感情地朗读”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做戏”——假情假意!其实,正确的语文教育应当是在熟读基础上,就个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融入心理感受。你那篇选文可能打动编辑,但未必打动孩子的心灵;教师的情感体验不足以让孩子产生如你一样的感觉,你非要人家读出感情来,能有真情实感吗?!真情实感只能产生在熟读之后。所谓“熟读”,就是读到流畅自如的程度,当且仅当这个时候,“语感”才会悟到。没有熟读就不会有语感的感受。

所以,我们有必要强调“熟读”的九大作用——

① 正音、正字,复习、巩固生字;

② 学习普通话,规范言语习惯;

③ 学会断句(语意)、轻重(语气)、快慢(语速);

④ 体会内容,融入情感(语态);

⑤ 学习新知,边读边记,增强记忆力;

⑥ 以读带阅(阅无声),边读边想,提高悟性,发展想象力;

⑦ 利于发展内部语言,复述准确,提高自信力;

⑧ 为默读、速读、精读做学习“语感”的准备,完善阅读学习;

⑨ 气息舒畅,神情愉悦,身心健康。

熟读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进入朗读的层面、掌握朗读,没有熟读就不会蓄积朗读的“火候”。朗读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对“语感”有所感悟!课堂上,教师领读两遍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简而言之,没有熟读就没有朗读,没有熟读谈不到语感。朗读到一定“火候”,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背诵了才具备朗诵的条件。朗诵是个性化的艺术形式,不是初级语文教育范畴的技能。

20多年来,积“科学序化的语文教育”实验研究证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非强化“熟读”断无成效!只要我们以“课文”为语文教学内容、只要朗读用来为学习“课文”服务,那么,学生将永远不会掌握“朗读本领”。一切所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是空中楼阁。没有这个“朗读本领”,所谓语感也必定是落空的。而朗读这个本领应当、也可以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就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所有的孩子八、九岁掌握朗读,为终身教育所必须的阅读技能打下基础!那种拖到初中、高中依然停留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少儿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不能设想,当学生长大成人以后,读起书面文章依然磕磕绊绊、句不成语、言不及义。因此,八、九岁这个年龄段,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足够大的熟读空间,花尽可能多一些的时间,让熟读充分些、再充分些!环顾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所谓“朗读”基本上是应景的走过场。因为没有熟读的意识,舍不得花时间落实熟读,这不能不引发我们深思、反省。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去“熟读”被冷落之外,还有一项语文素养的基本功——即,“复述”。复述是和熟读配套的语文技能,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极强的技能。长期以来,复述只当是可有可无、可轻可放的东西,因为没有任何考试或检测涉及于此。然而,它是极其重要的语文教学目标的内容之一。我们可以从下列归纳的八项内容理解和认识“复述”的价值。

① 做口头作文(完整明白有中心)

② 规范普通话(多一些练习机会)

③ 增强记忆力(熟读文章的内容)

④ 提高理解力(不理解,讲不出)

⑤ 学习概括力(抓重点,打腹稿)

⑥ 发展想象力(内化之后的外化)

⑦ 培养自信力(极好的口语交际)

⑧ 体验成就感(享受表达的快感)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目标放在学习语文的本领上,而不是盯在“课文”内

容的学习上,我们就会发现——通过课文、即以课文做实例,教会学生通过“熟读”掌握朗读、通过课文内容掌握“复述”,其意义远超课文内容本身的学习!学生们学习到的是语文学习的“渔术”,而不是“课文之鱼”,那么,就有了语文学习的真本领,受用终身!

为此,复述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除必要的引用外,不得用课文原话复述;

2、鼓励说出自己的理解,鼓励创造性;

3、教师要垂范倾听、保持尊重的态度;

4、力求学生自行评价,即使有误也引导学生自行订正、补充;

总之,“熟读”和“复述”——这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语文教学的常识性的方法。然而,它是语文学习的实实在在的目标性内容,它是学习语文的法宝:熟读、复述,再熟读、再复述!只要我们花费一个月或是一个学期的时间,上课伊始,坚持熟读至“烂”再开讲!敢于下“死功夫”落实“熟读、复述”,你的学生必定会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效!只因为你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学生学到了语文本体的知识技能,而不是“课文”——即使是“名家名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