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

科举时代,中进士、点翰林可以说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和追求。那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人生快慰,是每一个读书人所朝思暮想、孜孜以求的。

但科举考试,从来都不大容易。即便科举最低门槛的庠生(秀才),至少也要经过县、府、院三级11场考试合格才能录取。而各省院试三年才举行一次,录取名额不过几十百把人。至于乡试举人的名额,就更少了。会试三年一次,录取人数少则百十人,多也不过两、三百人。要考上进士,比中五百万体彩大奖的概率大不了多少。但是,只要考上了,哪怕仅仅只是个秀才,身份地位就大不一样,见县官口称学生,不用下跪,一般案件不受刑。参加宗族祭祀活动,可以堂而皇之地站在前面,甚至主持礼仪了。考取举人,更有了做官的资格,可以和县太爷平起平坐。进士号称“天子门生”,身份更加高贵,分发任用最不济也有个七品职位。若能选为翰林,则前程无量,仕途一片光明。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1)

(清代岁试图)

古代读书人有多看重进士身份,可以先看看两位大人物的小故事。

一是贵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历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的曾国藩。虽然殿试点了翰林,但一直对自己会试只取录为同进士的身份耿耿于怀。传说有一次,曾国藩的幕僚们在军营中用餐,有人出一联“如夫人”(小老婆)求对,李元度脱口对出“同进士”,恰好被刚进门的曾国藩听到,顿时就拉下一张长脸,弄得在场的人都很尴尬。

二是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的左宗棠。因为科举只考中举人,几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考取进士,也是一直难以释怀,最后还是慈禧太后恩赐了一个进士的身份,才算圆了左宗棠的进士梦。

功成名就、名满天下的曾、左尚且如此,普通读书人对进士身份的渴求,大家可以想见了。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2)

曾国藩像,图源网络

回头再说平江。

整个清代,平江共得中文进士9名,按时间先后,分别是朱庆旦、向曾贤、余宗训、单朝诏、李汉章、钟昌勤、黄瑞兰、苏舆、余维翰;武进士1名,张乃斌。为方便大家有个系统了解,通过查阅各时期县志及相关家谱资料,现辑录上述清代文武十进士的生平概况和著述,简述于后:

首题金榜朱庆旦

朱庆旦(?--1746年),字明斋,岑川大义村人。乾隆二年(1737)丁巳恩科同进士第210名(于敏中榜)。笃学,工诗古文辞,官至礼部侍郎。因得罪权贵,屡受迫害,卒于京城。同乡彭维新(刑部、户部尚书)、罗源汉(工部尚书)等深惜之,诔文记其功德,并筹钱护棺回原籍安葬。

朱庆旦是清代平江第一位得中进士者,距明代黄昭道弘治十二年(1499)中进士以来,已时隔二百余年矣。距清朝建立,也已经将近百年了。

著述:所撰《四书文》,澄心渺虑,深入理境。另有《明斋文稿》、《北道吟草》等行世。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3)

(图源网络)

严谨自律向曾贤

向曾贤(1753—1801),字省吾,号鲁斋,一号望湖。向家山陂村人。幼时天姿清异,弱冠即有声膠序。性笃孝友。考取秀才后,往岳麓书院求学,以文行受知院长罗典、学使钱沣。乾隆乙酉选拔贡并举是科乡试。乙卯(乾隆六十年,1795)成进士(王以衔榜),官国子监学录。俸满送部引见,奉旨记名内用。死后入祀乡贤祠。

向曾贤治学以宋五子为宗。治身严谨,衣冠言动皆有典则。他专门制订一《目录》,每日读某书、会某人、行某事,悉书以自考,自律甚严。这一点,后来的曾国藩与之几乎如出一辙。

向曾贤开启了平江向氏科举世家的基业。除了本人中进士外,家族内还相继出了三名举人,五名贡生,以及十多位秀才。

著述:有《鲁斋制艺》、《爱古堂诗文集》、《续高士传》等书行世。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4)

(向曾贤)

屡主昌江余宗训

余宗训(1776-1841),字尹谟,号莘田,浊水白箬村人。少时天资聪颖,自奋于学。嘉庆庚申(1800)考取郡庠生,己卯(1819)成举人。庚辰会试已中选,额满见抑,挑取为国史馆校录,试艺传诵于时。道光三年癸未科(1823)成进士(林召棠榜),归知县班候选,道光乙酉年(1825),改永顺府学教授,兼桂香书院主讲。以经术造士,荒俗丕变。使这个昔日的蛮荒之地文风日起。在永顺七年间,门下士有向开先、郑光和两人中举。余宗训也由此补授知县。

道光十五年(1835),余宗训以年老辞官,回到家乡,出任昌江书院山长多年,经其指授者,皆有法度可观。

著述:主修白雨湖六修《余氏族谱》,其他结集出版未见著录,仅有诗、文、联等散见于各姓氏族谱及古抄本中。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5)

(《余氏族谱》中关于余宗训的记载)

抱负未展单朝诏

单朝诏(1798-1828),字琼华,别字亦庐,号照寰,瓮江淤泥村人。幼有神童之目,能日诵五千言。为诗文,绝异流辈。逾冠,举乡试。居京师七载,道光六年(1826)登丙戌科进士第47名(朱昌颐榜)。以知县即用发浙江。初署遂昌县知县,已得痨病,间有呕血,然犹力疾视事,听断如神。莅官仅数月,深得遂昌人民崇敬。及补上虞知县,未及到任即逝,年仅三十一岁。

从现有记载来看,单朝诏这个人办事干练,很有才华。可惜天不假年,一生抱负未及施展就去世了。

著述:未见结集出版,偶有零星诗、文散见于各姓氏族谱。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6)

(单氏族谱)

掌教天岳李汉章

李汉章(1801-1876),字倬斋,嘉义练埠村人(一说虹桥人,今从李元度《天岳山馆文抄》之说)。中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进士第97名(刘绎榜)。即用知县,改沅州府学教授,兼芷江明山书院山长,钦加五品衔。

一生从事教育,致仕回家后,掌教天岳书院多年。

著述:未见著录有结集出版,有《天岳书院记》等存世,各姓氏族谱中多见其所作艺文。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7)

(李汉章为亲友撰书《像赞》,作者藏品)

七篇文字钟昌勤

钟昌勤(1808-1892),字志精,别号崇轩,三阳大桥村人。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进士(陆增祥榜)。历任四川西充、崇宁、营山、大邑等县知县,特授东乡县知县。以军功赏戴花翎,擢同知直隶州,引见以知府用,署宁远府知府。奏委代学政考试宁远府属生童。旋得旨免补知府,以道员补用,累保花翎盐运使衔加四级,两任四川乡试同考官(咸丰辛亥、戊午两科),诰授文职从一品荣禄大夫。博学广闻,精通律法,书法苍劲。

钟昌勤以文章名于世。平江乡间俚语:“平江只有四姓大,余蛮子带兵打海外。张岳龄、李次青,七篇文字钟昌勤。”可资佐证。

著述:有《得机山房文钞》传世。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8)

(钟昌勤对联,江春波先生藏品)

时乖命蹇黄瑞兰

黄瑞兰(1849-1895),字杰士,号南湘。三阳街人,后迁浊水大桥。光绪辛卯(1891)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中试二甲第95名进士。钦点即用知县,签分山东。

但黄瑞兰命运不佳,春闱刚考取进士,就在同年七月上任途中染上热病,殁于天津,归葬三阳黄土仑。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一位用石块冒充炮弹的贪官道员黄瑞兰,被李鸿章挥泪斩首。因年代、地区相近,有人误会为平江黄瑞兰。但彼黄瑞兰乃安徽黟县人,是李鸿章同乡,非此黄瑞兰也。

著述:主持纂修光绪十年乙酉(1886)《三阳黄氏族谱》。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9)

(《黄氏族谱》中关于黄瑞兰的记载)

一代帝师余维翰

余维翰(1875~1928),字正新,号谷荪,又号屋舟,派名家晖,平江三市肥田村窍塘人。十三岁中秀才,光绪癸卯科举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二十五岁时登甲辰恩科同进士第126名(刘春霖榜)。此科也是科举自隋朝开始一千余年来的最后一科。

中进士后,余维翰先后任湖北竹山、来凤、利川三县知县。民国初,任湖南靖县、岳阳县知事,也任过清朝文史督修,后担任武汉大学教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老师。还做过同年(同榜进士)、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的谭延闿秘书。余维翰还兼任过地方检察厅检察官,有“余青天”之誉;尤以禁烟成绩突出,曾受国务院表彰。

余维翰热心家乡水利建设,民国十五年捐资修建大陂堰,开石圳四十余丈,使当地农民受益匪浅,深受乡人敬仰。

同时,余维翰也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语文老师。放在古代,这可以称为帝师了。解放初,毛泽东还专门派人到平江寻访过他,可惜此时离余维翰去世已经二十余年了。

著述:《半韪屋文钞》、《半韪屋诗抄》、《袖珍诗集》、《太平天国野史》二卷、《福石山庄夜话》四卷、《福石山庄诗话》七十三卷、《福石山庄联话》四卷等。仅存联话四卷传世,余均毁于兵燹。又或云《太平天国野史》由谭延闿后人带去台湾,总之是不知所踪。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10)

(余维翰著《福石山庄联话》,民国石印本,作者藏品 )

唯一翰林苏舆

苏舆(1874--1914),字嘉瑞,号厚庵,又号闲斋,晚号更生。钟洞烟舟村人。光绪十三年(1887)应童子试,补县学生。光绪十六年游学岳麓,入长沙湘水校经堂肄习,成为湘绅领袖、学界泰斗王先谦的得意门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选拔贡。光绪三十年(1904)登甲辰恩科进士第94名,跟余维翰一样,有幸搭上了中国科举制度的最后一班车。他也是清代平江进士中唯一的一名翰林,授翰林院庶吉士。

1906年春出游日本东京,参观学校,询访日本邮政、电信行政实况,停留数月而归。同年,纳资为分省补用道,经邮传部尚书陈壁奏请内用,补邮传部郎中,至清廷被推翻时去职。

苏舆思想守旧,反对变法维新,同他的老师王先谦及叶德辉、孔宪教等成为湖南反对新政最力者。民国成立后,苏与新政不合,留恋旧朝,心怀悒郁,肺病加剧,于1914年病逝于原籍。

苏舆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是湖南近代史上的文化名人。其著述被编入《湖湘文库》,整个平江只有他与李元度享此殊荣。

著述:有《春秋繁露义证》、《翼教丛编》、《校定晏子春秋》、《辛亥溅泪集》、《自怡室诗存》四卷等传世。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11)

(苏舆著《自怡室诗存》,民国石印本,作者藏品)

亦武亦文张乃斌

张乃斌(1843-1900),派名书斌,字洁持,号辅吾,别号百炼铁汉,浊水潘坳梅树堰人。同治壬戌武庠生,甲子科乡试中举,乙丑科成进士。应福建陆路提督郭公松林之辟,从军山东,入营掌记室。积功洊保都司、游击,晋秩参将,赏花翎。同治十三年,王文韶(1830—1908)抚湘,委署岳州城守参将。光绪九年,湖广总督涂宗瀛檄委镇筸(gān,今凤凰县)镇标左营游击。十一年,湘抚卞宝弟委署常德提标右营游击。任满回标,委守长沙城外火药库,充抚标先锋官。

张乃斌虽是武职,但年轻时曾先攻文科,愤不即售,后改武举。故这名武进士不仅善诗文,且书法亦佳,书画无体不能,晚喜效欧阳率更,尤长于画竹,片纸只字,人知宝贵。

著述:有《日记》二十卷、《杂录》二卷、《铁汉诗草》六卷传世。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12)

(张乃斌对联,刘双辉先生藏品)

古代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一登龙门,身价百倍。但综观平江文武十进士,晋身高位的并不多,更无擢膺疆寄者。除朱庆旦做到了礼部侍郎(从二品)外,其余几位的官阶,则大多徘徊在知县一级,只有钟昌勤做到知府(从四品),苏舆做到了郎中(正五品),都远不及后来李元度、张岳龄那一批功名较低的湘军将领。由此可见,除了个人的学识能力,时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进士先贤都是读书人里面的精英,代表了当时代平江文化的最高水平。正是他们传承了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文脉,使得平江文化的底蕴更为厚重。

湖南状元进士(清代文武十进士生平及著述考辑)(13)

(苏舆对联,江春波先生藏品)

作者简介:余万根,平江县史志学会会员、县收藏协会副秘书长,长期收藏、研究平江历史文化,欢迎提供跟平江历史文化、家族名人有关的史料和信息。

编辑:陈一维(专业修谱师,姓氏文化爱好者,致力于将家谱数字化,以及姓氏管家APP定制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