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优秀演讲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的力量优秀演讲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这是曾子在《礼记·大学》里的一段话。意思是:所谓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国家,就是说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敬长辈,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怜爱孤儿,百姓也会跟着去做。所以君子自有规范百姓行为的方法。

孔子多次强调治国者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子更加重视身体力行,他认为身教重于言教。我们都知道,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除敖拜,平三番,亲征噶尔丹,统一台湾等,充分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但是因他那个时代还是清王朝初创时期,反清复明的势力依然存在,国内形势仍不安定,为重建社会秩序,康熙意识到仅靠武功是不行的,还得要以纲常来规范社会秩序。为此,他从自身做起,在全国大兴孝道,企图以孝道来引导人民大众回归良俗,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定。那个时候,康熙无论多么忙,都坚持每隔数日必定奏书请安他的祖母孝庄皇后,还有时遣使送物等等。八旗官宦人家的寻常礼节,清宫内极为重视。而对康熙来讲,向祖母请安并非例行公事,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因康熙从小与生身父母相聚不多。清制规定,皇子皇女出生后,概由乳母、保姆等哺育、服侍,与亲生额娘分居两处,平日不常相见,而对玄烨还不仅仅如此,他为避痘,两三岁时,就被迁往紫禁城外北长街路东的一座府邸养育。因不在宫内,他与生母佟佳氏接触的机会也很少。玄烨7岁时,皇父福临因其最宠爱的董鄂妃病逝,痛不欲生,5个月后(十八年正月)也撒手人寰,年仅24岁。时隔两年,生母佟佳氏也离开人世。康熙暮年曾忆及儿时情景时说:“世祖章皇帝(顺治帝福临)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为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失去双亲的孩子是十分不幸的,而康熙却有所不同,因为他有一位早已在精心培育他,处处关心爱护他的祖母,祖母孝庄不仅给了玄烨本应从其父母那里得到的关怀和爱护,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的教育、训练,培养了他良好的品质和作风。来自祖母的爱,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康熙幼小心灵上的感情空白,使他从懂事时起,就将祖母视为最亲之人。康熙多次讲道:“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因此,他无数次“亲诣慈宁(孝庄居住慈宁宫)问起居”,每次都是急切前往,欢快而归,“晨昏敬睹慈颜豫”,“归路思维乐有余”,“不尽欢欣踊跃回”,恰是其当时心情的写照。康熙的孝道广为流传,天下人皆知,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孝道盛行。

南怀瑾先生曾在一次演讲时指出,清朝开国之初,如果是平庸之辈,要统治庞大的四亿人口的中国,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康熙帝这个从十四岁开始亲政的少年天子却运用心法使清朝的天下在他的手里安定下来。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反清复明的人不可胜数,而康熙利用中国的“孝”字,就兵不血刃地把反清的力量化解了。使反清的种子直到两百年之后才复发。康熙提倡孝道,编著了一本语录——《圣谕》,后来叫《圣谕宝训》或《圣谕广训》,拿到地方政治基层组织中去宣传。这样把每一个青年训练得都听父母的话,那么又有那一个老头子、老太太肯要儿子去做杀头造反的事情呢?康熙是很高明的。康熙的高明不仅在于他的文治武功,更在于他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不是通过发布圣旨提倡孝道,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人们实行孝道。仅这点就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充分印证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其实,曾子在这里就讲了一个上行下效的问题,这也是曾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问题。其实国家是否安定,完全决定于统治者自身,上级怎么做,下级自然就会效仿。只要统治者自身正了,人民就不敢不正。就是说一切社会动乱都可以从统治者那里找到原因。同样,一切成就也都与统治者有关,没有统治者的英明领导,人民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什么事情也难以做成。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没有英明的统治者,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也形不成巨大的合力。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会创造辉煌的成就和灿烂的明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