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归纳法你真的理解吗)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介绍,现代经验主义哲学奠基人培根的哲学思想。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培根的经典代表作《新工具》这本书,今天我们介绍培根的归纳法。前面我们介绍了,培根批判了西方上千年来,传统获取知识的演绎法,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个是知识无法扩展,演绎法的三段论,只是把少量已知的知识进行了精细化的演化而已;第二个缺陷是,演绎法是建立在命题和概念之上的,概念是对现实事物的抽象,甚至是扭曲,所以基于命题和概念的推理并不可靠,得出的结论看似确定,实际上是模糊不清的。

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归纳法你真的理解吗)(1)

不仅在推理方式上阻碍我们获得真正的知识,而在理解力上面,我们的思维也很容易产生偏差,培根总结了四种导致我们理解力产生偏见的“假象”,分别是: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这些都是阻碍我们获得知识的偏见。那如何获得知识呢?如何获得新的可靠的知识呢?培根提出他著名的“归纳法”,简单来说,归纳法来自于大量实验的观察和总结,最后形成的结论。也是正因为这样,培根开启了西方实验科学的先河,影响至今,今天实验是几乎所有科学都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有培根一部分功劳。

那为什么是归纳法呢,归纳法是如何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我们首先从知识的目的和任务讲起,培根首先提出,人类权力的目的是利用和改造自然,而人类知识的目的就是认识自然,认识自然就是发现事物特定性质的形式,事物特定的性质的形式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事物的规律和结构。其中包括:事物生成和变化的隐秘过程;事物静止不动时的隐秘结构。隐秘过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事物生成和变化的规律。

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归纳法你真的理解吗)(2)

培根说,要从知识中获得一个真正而完美的原理,就是要找到另外一种与特定性质彼此转化的性质,而且对某种更加普遍的性质加以限定,对真实的种类加以限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需要对事物内在形式,及其生成变化过程的规律加以中间,才能从知识中总结出普遍的原理。这里培根区分了知识和原理,你可以理解原理是更普遍的知识,是一种规律,也是一种对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的总结和概况。

比如气候变化的原理,涉及到水蒸气,大气压,风云等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下雨这个现象。所以,归纳法的关键在于,从点状的知识中,从事物的特性性质,和性质之间的转换过程中,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自然运行的原理和规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事物内在的静态性质的了解上,这和亚里士多德的基于逻辑推理而获得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归纳法你真的理解吗)(3)

关于事物的生成和变化的规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单个事物内部的,我们把物体看成简单性质的集合,或者说,事物都是按照简单的性质,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比如金子有很多简单的性质,比如黄色、有一定重量,有一定硬度,可延展,不易挥发等等,这些特有的性质集合在一起的物体,我们称之为“金子”。我们掌握了这些性质之间构成的规律,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出黄金。

第二种是复合物体的生长或者产生过程。这个规律就要广得多了,比如要研究黄金或者其他金属是如何形成的,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动物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以及消化过程等等,总之包括所有自然事物生长和产生的过程的规律,这些知识要么通过实验、观察和归纳总结获得。如果无法直接观察,那也应该基于普遍的、初始的公理去研究,比如天体的运动规律。

总之,不管是隐秘过程,还是隐秘结构的发现,这些都必须依赖于观察和实验,而不是纯粹的抽象和推理。而且这种观察和实验是长时间的,反复多次的和广泛的,不是简单枚举这种粗糙的实验。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再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一般的知识中总结提炼出普遍的规律或者说原理,培根把这种方法就称之为“归纳法”。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不仅涉及到证明,也涉及到证伪,在这本书里面,培根对 “什么是热?”这个命题,罗列了几十种产生热的情况,比如在第一条中提到“夏天的时候太阳光线强烈产生热”,而同时在反例中提出“高山上太阳光也很强烈,但却寒冷”。所以,归纳法,不仅仅是基于事实和现象的归纳,也在于对各种现象的对比和反思,归纳法的特点是在寻求结论的过程中,不断通过正例和反例进行分析,最终发现和确定事物的性质,发现事物的结构和规律。所以,归纳法的本质,其实是观察和实验,或者说基于实践和事实的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获得知识方法,我们也称之为:经验主义。真正的知识来自于经验和实践,而不是推理。

那具体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归纳总结呢?培根在这本书《新工具》里面,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三种能力,三张表格和三个步骤。

培根把知识的产生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经验中推断和形成原理,这要用到归纳法,第二阶段是在原理基础上演绎,发展出新的实验,由此循环往复,不断获得新的原理,这个阶段要用到理性。重点介绍第一个过程,它会用到三种能力:感官、记忆和理性。感官负责收集感觉材料,记忆负责把收集来的感官材料分门别类整理排序,以便让理性可以使用,而理性或者理解力的作用,就是用归纳法来分析感官材料,最后形成原理或者说知识。

而三张表格,培根说,需要对经验材料进行有效分析,就需要用到“自然表格法”,就是把收集来的信息,放到三个表格里面:第一张表是一致的事例表;第二张表是缺省的近似事例表;第三张表是对比分析表。其实这三个表也就是一个表的三栏或者三列。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热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呢?热的性质是怎么来的?在第表格的第一列里面,我们罗列出尽量多的正面的例子:比如光的照射,天然的泉水,加热的液体等等,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热。在表格的第二列里面,罗列出对应的反面的例子,比如太阳光照射可以感觉热,但是月亮光,星星的光的照射,我们感觉不到热,甚至在满月的时候,会让我们感觉寒冷。以此类推,我们找出第一个表里面的反例,如果有的话。最后,在表格的第三栏,来对比第一列也就是正面例子,以及第二列也就是反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我们对比这个表发现,所有坚固的物体,都不能产生热,比如石头、金属、木头等等,单独这些物体,我们都感觉不到热,而温泉中的水,我们能感受到热,是由于外在的原因导致的,也不是自身导致的。最后,我们总结出,无生命物质中,并不存在任何程度可以感知的热。但是它们有的物质有潜在的热和可燃性,比如硫磺,石油等。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大概也可以感受到培根的归纳法或者说基于实验的归纳法是怎么回事,这种方法在今天的科学实验中,也经常采用,通过反复多次实验,我们找到事物特定性质变化的一些固定规律,从而总结成为科学的结论,这里就不仔细展开了,培根在书里面其实论证过程还是非常复杂的。

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归纳法你真的理解吗)(4)

好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这个过程,可以把这个过程总结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收集感性的材料,这些材料真实来自于我们的感觉和观察,而不是来自于想象和推理。

第二步是,整理这些材料,并形成三张表格:正例表,反例表和对比表或者程度表。包括所有的正面的材料和事例;也包括所有反面的材料和事例;最后是列出按照不同程度出现某些性质的一些事例。

第三个步才是真正的归纳,根据这三张表的内容,通过理性的分析,推导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再通过总结分析,逐步上升到一般性的公理,最后得出一个新的知识或者原理。

这个方法看起来还挺简单的,现在我们用的制表工具exls,在功能和处理能力上都要比培根的三张表要复杂和灵活很多。但实际上,培根提供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既朴实又有用。这种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可能觉得太普通了,但是想想在当时,欧洲刚刚经历了上千年的宗教思想统治,在一般人看来,上帝才是最高的权威,是那个全知、全能的存在,人类一切的思想和物质,包括真理和道德判断都来自于上帝,这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思维。要想打破人们的传统思维模式,知识并非来自于上帝,而可以从实践和经验中获得,也就是承认: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这种思想在当时刚刚结束黑暗中世纪的欧洲来说,是非常大胆的,是需要勇气的。

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归纳法你真的理解吗)(5)

要知道,当时布鲁诺就是因为勇敢地捍卫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在1600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仅仅20年后,也就是1620年,培根发表了这本划时代巨著《新工具》,马克思说,培根是真正的实验科学的始祖。而实际上,如果说培根是西方唯物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那么马克思实际上也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巅峰。而这两个思想家的思想,其实都对我们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知识就是力量”,“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我们响亮的,耳熟能详的口号,其实都充满了实践哲学的味道。有强烈的实践精神,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之前我在介绍马克思哲学的时候,也讲过注重实践的文化,是我们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这本书《新工具》的大致内容也介绍到这里,我后面还会继续介绍培根的哲学思想,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