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最常见缺水类型(漫绘科普缺水时)

人体最常见缺水类型(漫绘科普缺水时)(1)

开栏的话

氧气如何送达人体各处的?血管是怎么一点点堵住的?为何呼吸系统总受病菌侵犯……

有时,医学保健知识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抽象难记的。

生命时报开设“漫绘科普”栏目,以形象的绘画,让这些知识“活”起来,让你能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身体“渴”了会怎样?

人体约70%由水组成,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消化吸收、输送营养……每一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

但很多人对喝水这件“小事”似乎从未在意过, 口不干就认为体内水分充足,不主动饮水。

人体最常见缺水类型(漫绘科普缺水时)(2)

身体“渴”了到底会发生什么?《生命时报》带你看清慢性缺水的后果。

审核专家

航空总医院老年医学、全科医学科副主任 曹莹

本文编辑丨徐文婷

绘图丨马宏亮

血液部门请求支援

水在人体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不均等,其中血液的含水量最多。当饮水不足时,血液首当其冲变得浓稠,电解质浓度不断增加。

于是,血液部门通过神经向大脑发出警报,进而产生口干舌燥的感觉。

人体最常见缺水类型(漫绘科普缺水时)(3)

大脑下达指示

大脑收到相关请求后,立即向全身下令开启“干旱模式”,重新分配体内储备的水分,以保证重要器官的正常运转。

人体最常见缺水类型(漫绘科普缺水时)(4)

体内各系统接收命令

收到指令的口腔立即释放“口渴”信号:渐渐发干、舌头轻微肿胀,甚至发出阵阵异味。

人体最常见缺水类型(漫绘科普缺水时)(5)

泌尿系统也做出反应,肾小管加强对水的重复吸收,开始浓缩原尿,流向膀胱的尿液越来越黄。

人体最常见缺水类型(漫绘科普缺水时)(6)

消化系统指示大肠对粪便中的水分进行吸收,胃和小肠缺少水分,开启“摸鱼”工作模式,身体出现食欲下降等症状。

人体最常见缺水类型(漫绘科普缺水时)(7)

与此同时,皮肤将囤积的水分移交给各重要器官组织,变得干燥暗淡。

人体最常见缺水类型(漫绘科普缺水时)(8)

身体亮起红灯

在身体各系统的坚守下,若脱水情况仍得不到缓解,重要器官也将面临缺水的境地,不仅上述症状会加重,还可能出现休克、昏迷;当失水量达到体重的15%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人体最常见缺水类型(漫绘科普缺水时)(9)

若身体长期“慢性缺水”,还会增加心血管病、慢性肾病、痛风甚至癌症的患病风险。

- 完 -

建议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因为此时机体已明显缺水。对于一个体重75千克的人来说,口渴时,身体相当于已经损失了1.5千克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普通成年人每天应饮水1500~1700毫升(7~8杯),其中女性1500毫升,男性1700毫升;产后6个月内的哺乳期妈妈应每天额外增加饮水1000毫升;儿童饮水量约为1200毫升。

喝水的最佳方式是少量多次、小口慢饮,每次200毫升左右,不建议一次喝500毫升以上。天气炎热、剧烈运动、户外活动多时,应酌情增加饮水量。▲

本期编辑:赵子莹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