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车介绍(架子车的情怀)

作者:康维(甘肃)

架子车陪伴了我近20年,架子车陪伴了神州大地乡村百姓千百年。架子车不仅是我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那个时代农村重要的生产、运输、生活工具之一,它曾经为乡村百姓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城市人看到的架子车出现在许多娱乐文化场合:甘肃景泰黄河石林景区坐“驴的”是网红打卡推荐品牌;广西等地时髦用装饰了的架子车娶娶新娘;西北地区还流行扭秧歌时用架子车装扮成“旱船”游来游去、船上的姑娘唱着小曲儿扭来扭去。

架子车介绍(架子车的情怀)(1)

当我还在襁褓里时,就已经和架子车有了结缘。母亲每次回娘家都是借生产队的架子车,拉着给外奶的柴伙和烂被褥里裹着的我欢快的走在崎岖的土路上,摇篮般的颠簸反而使我幸福的进入梦乡,能够忍耐饥饿的折磨。

架子车对农民太重要了,尤其对大山深处的人们,千百年间,不知祖祖辈辈付出了多少艰辛的苦力,特别是那些住在半山沟的村落,那里的运输方式确实成了农耕的压力,无论是收是种,还是送肥拉土,都靠人力,除了肩扛担挑,最先进最现代化运力最足的运输工具就是架子车了。

古代的架子车全都是木料加工,尤其是木质车轮一点都不轻便,这样车子的自身重量增加了许多运行不便,可想而知需要耗费多少人力,没有牲畜的助力,一个人是很难拉车跑起来运输物资的。现在的架子车都是橡胶轮胎、金属轮毂辐条撑力,自重减轻,运行轻便。

在我们乡村,一年四季都会看到乡间小道上人们拉着架子车忙碌的身影,半弯着腰、撅着屁股、牵着拉绳使劲的拉着。后面推的是马步或者双腿蹬直双手推在架子车里的货物上,大家一起用力才能将泥泞中的架子车推出来或者把一架子车物资从坡底下拉倒山顶上。

记得十几岁时持家的责任性逐渐产生,为了修筑家里的房檐下拉沿台,我和大妹妹拉着包产到户分配的架子车到秦祁河滩里挑拣石头,拉了两块扁石和一块混凝土块感觉已经很重了,我在前面拉妹妹在后面推,河边一段不太陡的斜坡无论如何也上不去,就尝试着换做妹妹前面掌檐牵拉我在后面推,从平地里跑起来借着冲力感觉即将爬上斜坡了,可不得了,啪嗒一下车檐直接贴到了地上,妹妹哇一声眼泪哭出来了,我抬头一看她的双手指被车檐压在土地上撑破了,鲜血直流,我只能慢慢让架子车再次滑到斜坡底下,跑过来扶起妹妹的手思忖着如何处理,记得大人们都用山崖上干燥的黄土块研磨成细粉后贴在创面上来止血,我一边哄着她别哭了一边责怪说感觉拉不动了就要喊给我。旁边的河堤是干燥的,我用石头砸下来一块干燥的土块,用手搓着磨碎了些黄土,洒在妹妹的手指上,血不流了,妹妹也就不哭了。她说刚才我用力太大了,她撑不住车檐就被压下去了,看来这推拉的方法不可行了。思前想后把架子车的拉绳卸下来,跑到生产队的树林里折了一段胳膊粗的柳树枝,用拉绳将那块混凝土绑好,姊妹两先把它抬到河堤上面,再把车拉上来,把抬上来的混凝土块再装在车里,虽然折腾次数多但再不那样费力了,我们就比较轻松的把筑台子的材料运到了家里,到现在每次走进老家的四合院,都会看到那几块石材还静静的躺在老家的台子上,好似让人多看几眼似的那样显眼。

架子车介绍(架子车的情怀)(2)

以前生产队种地的时候,往地里拉种子、收庄稼,把庄稼拉到场上,把麦子、玉米秸秆拉回生产队的场里堆放;把洋芋一车一车的运送到队里的地窖里;把山坡上的土拉到生产队的饲养场里,把饲养场里的牲畜肥料运到地里;架子车欢快的跑在村子里的土路上和山间的羊肠小道上,默默地奉献给村民,用处之广不言而喻。

在太奶奶八十多岁时,父亲兄弟三人和二姑夫三姑夫借了生产队的两辆架子车,往返二百多里路到渭河源黑鹰沟购买了两颗白杨树,花费三天两夜的时间翻山越岭拉运到了家里,终于不再用我家那只破旧的柳木面柜给太奶奶做棺材了。

在大西北农村哪里有鲜艳的五星红旗招展,那里就有社员们高喊着号子,改造地球的欢歌笑语,大家主要就是肩挑人扛,一镐一鎬的刨,一锨一锨的铲,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战,原来的高山陡梁洼的山地,终于变成了今天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水平梯田。“上地等敲钟,开工乱混混,下地一窝蜂”,大家都平等,户户进食堂,人人都吃大锅饭。大跃进期间甘肃省发起修跃进渠项目“引洮工程”,开工典礼在岷县古城举行,计划从九甸峡引洮河水上董志塬。17万建设者高举着"水不上山不回家"的保证书,在洮河畔向世人宣示了大干苦干的决心。宏伟的工程规模,高涨的革命热情,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关注。上渠的民工都是全省各地派来的人,大家开始聚在一起,全靠人力背、双肩挑,来兴修水利、建设梯田,只有少数人用传统的木轮土架子车,笨重难推,效率不高。硬生生靠苦力,修着几十里几十里一节一节的水渠,那才真叫愚公移山。那个年代就规划了宏伟浩大的“引洮工程”,要将滔滔奔流的黄河支流洮河水通过临洮、渭源、定西引入到几百里外干旱的会宁、通渭等地,当时动用全省抽调的农民,那时候就叫“民工”,用简陋的工具在规划的水渠线上开挖,漫山遍野人山人海,到处是“民工”们使劲加油干的号子,此起彼伏,夜里沿着工地有稀疏的夜灯星点般的散落在山梁上或者沟壑里,我们家处于工程的中段,附近的十一台到黑菜沟山梁上是武山甘谷“民工”的作业地,那时候吃饭都不能填饱肚子,缺医少药,“民工”们背井离乡,水土不服,不几个月就开始有人拉痢疾、发高烧得眩晕症无法出工,时不时有“民工”被疾病和营养不良折磨而死去;冬天来了一场没有经历过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山脉、大地一片肃静,可怜的“民工”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和取暖设施,在旷野的山区里被肆掠的寒风折磨着,吃不饱肚子面黄肌瘦,整个工地死气沉沉…….再过了一段时间终因工程规模过大、当时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国力民力不支,被迫于1961年6月停建,“引洮工程”下马了; “民工”们回去了,只留下开挖了的沟渠印迹和“民工”们自己居住的窑洞像莫高窟的佛龛一样几十年几百年留在那里。等到21世纪再次启动“引洮工程”,真正的机械化作业,用不了几个人力,也用不了几部架子车运土了,新的引洮渠和旧的引洮渠像爷孙俩一样相伴,清澈的洮河水通过新的引洮渠流过临洮、渭源、定西、榆中,淌进了会宁、通渭、陇西、静宁、甘谷、武山等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

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县里、公社、大队、小队,统一部署,在秋末和冬季,打响了治理陡坡地和干河滩的人民战争。那时虽然工具落后,最先进的运输工具就是人力架子车,或者用马、驴拉的车,也很少,每个队里只有三四辆。每年下来就能把几十亩山地修平了,把洪水蔓延河滩修起了拦洪河坝。平田整地,干旱地压砂,山上推土全靠人工拉架子车,架子车作为主要的运土搬沙工具,在河坡上来往穿梭,场面甚为壮观!只不过架子车的车轮由木头变成了金属轮圈和充气的胶胎,轻便了不少。年轻的基干民兵白天赤膊上阵拉土方,晚上背着七九步枪站岗放哨阶级斗争。那时候谁拉一辆新的架子车,说明那人是劳模或者先进骨干人员,架子车拉的趟数越多,说明阶级干劲越足,越得到人们的尊重,那是一件骄傲的事情。“农业学大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革命促生产”等等,鲜红的标语竖立在水利建设的工地,“一二吆加油干!”“嗷号哩号吆!”,号子声此起彼伏,工地上主要是当地的青年和公社负责技术的指导人员,“妇女能顶半边天”,女青年的声音和干劲不比男青年的差,互相拉着号子,你一句我一声的喝着,明显的比大跃进时期声音洪亮有力,喇叭声和着人们的号子声,声音随着迎风飘扬的红旗,传递的很远很远。修筑秦祁河水库及后来的沿河各个堤坝,以及各队的灌溉水渠时,架子车成了运输的主力,千军万马,两三人一车,车流滚滚,尘土飞扬,山摇地动;夜晚,沿河岸你会看到到处是灯笼,随着夜色越深,灯笼倒映在河水里,形成的长龙游荡在整个秦祁河两岸,和天上的繁星交织在一起,你分不清是星星还是灯笼,好像顺着灯笼就会走到天庭里去看银河,更好像银河顺着灯笼流淌到了渭河里浇灌着神州大地。人们硬是靠架子车修起了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河堤和灌溉支流,把蜿蜒曲折的秦祁河修堵成比较直顺的河流。

生产队那时候架子车比较多,小孩除了夏天拾猪草、冬天捡羊粪蛋当柴火、不用做作业也没有其它事干,也相比现在愿意聚在一起玩耍,架子车也是我们小孩子的玩具。玩架子车不分男女,尕鼠、嘎丘、赖瓜子、九成、毛楞、五十三、古人、戳单、阴平、八十四、鼠儿、啸虾、犬犬、妮瓜等等大大小小的这些玩伴都是玩架子车长大的,架子车陪伴他们几十年,从雏儿到暮年。农闲的时候,车板就取下来靠着屋里的墙面上竖放着,而车轱辘就是我们的玩具了。几个小伙伴把生产队归拢在一起的车轱辘偷着推出来,大家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在庄子里推着玩,那场面,也算是别具一格了。玩不上架子车的就去玩“挖石子”、“打沙包”游戏,有几个心机多端的跑到田地靠阳边的埂子哪里挖“辣辣菜”和“龙蟠”,然后很殷勤的贡献给玩架子车的把式,求得坐一次车的机会。有时候,大家一起聚集在打谷场上,把一个车轱辘用绳子拴在架子车的一个把上,前面坐着一个人用手拉着绳子,用脚控制车轱辘前进的方向;后面一群小伙伴全力推着架子车往前冲,然后一股脑地跳上车,靠着惯性驶出一段距离。等停下来了,再接着推。如此反复,一玩就是半天。更有办法的把两辆架子车套在一起,几个小孩坐在上面,一个小孩开着从稍微有些坡度的地方滑下去,我们叫“开火车”,简直爽快极了。但这种玩法容易出车祸,一旦出大的车祸会要命的。我邻村的小学同桌五斤那个队上的小孩一起玩火车,火车直接从堆庄稼的场里飞出去了,顺着场边的陡坡滑下去,没有进入预定的杏树园子,而是直接滑落十多丈深的山沟里,架子车直接扣在小孩们的身上,有两个娃娃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急救了好长时间,其中一个落下终身残疾,一个活灵活现的胖男孩到现在都一瘸一拐的。

包产到户前,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把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大锅饭”从吃干饭到喝汤、从吃饱到挨饿,生产队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让农民无法生存。那个年代中国最大的经济事件没有发生在城市,而是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乡村,安徽小岗村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穿着老旧、铁青着饥黄脸色的农民,借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在一张不工整的契约书上神情紧张的按下血红的指印。这是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全国先后出来了远近闻名的华西村、大邱庄都是“农业学大寨”样板大队,谁也没有想到十年后他们都成了富甲一时的“天下第一村”。“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食指:《热爱生命》,1978年”。1978年的冬天,我热爱的首都北京的每一个人清晨都给人寒冷的感觉。新华社记者在新闻稿中写到:灰色的太阳终于费力地钻出薄雾,把他那毫无热气的光线投射到这个剧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拥挤的楼房、狭窄的棋盘式街道和蠕动的密集人群中。1978年实在是一个如此遥远而迷糊的从前;1978年之前的中国是十分纯粹的计划经济成长模式;1978年的中国与世界,彼此是那么的陌生,而它们各自面对的生活和话题又是那么的遥远。1978年以前,中国是一个封闭自守的经济体,与世界经济体系基本“绝缘”。

1979年香港商人霍英东在广州投资建了一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法国人皮尔·卡丹带着12个金发女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会,穿梭往返的男女模特彼此眉目传情,勾肩搭背,表现出国人气愤的颇不庄重的不雅亲密;中国政府成立了外汇管理局全面管理人民币和外汇的交易业务;中央电视台组建了广告部;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的金字招牌再次挂了出来;男女青年喝着甜蜜蜜的可口可乐脸上洋溢着无限的兴奋;可以掏出几年的积蓄购买金星牌或着长虹牌黑白电视机了;忙碌的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小平先后出访了美国和日本两个经济大国;中央领导用红铅笔给一个叫袁庚的当年解放深圳的炮兵团长勾画了“蛇口工业区”;760万上山下乡的知青大军如潮水般地返回到他们出发的城市,参加到已经恢复的高考和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中……

包产到户后架子车成了进城赶集的必须交通工具,不管拉些粮食去磨面或者拉着农副产品去买卖,还是买些煤炭煤球之类的家用货物,都是农民赶集的好帮手,那时我们小孩子坐在架子车里,虽然比不上有自行车家庭的高档,但比自己走路要阔卓的多了。

架子车介绍(架子车的情怀)(3)

农村有经营头脑的小伙收集了土鸡蛋,坐上去省城兰州的班车,走街串巷吆喝着“鸡蛋换估衣”,这些“估衣”贩子到乡村集市推着架子车或买卖或用鸡蛋交换,城里青年穿旧的西装、喇叭裤都成了我们乡村人最好的服饰,新的时髦料子穿不起,这种旧货成了乡村补缺的来源。我上高中时用20个鸡蛋换了一件“涤咖”中山装,很精神的,以至于又穿进了省城。我上过的坡儿小学搬迁到了苜蓿沟口水陆渍滩边上,为了挣些学杂费,我只身找到管建校材料的大队主任马三,求他给些拉运或者搬迁的活让我挣些零花钱,马三爸大高个子、说话声音大很远就能听出来、酒量很大、经常带着微笑、很通人气的那类型、我们小孩很愿意接近他;他抽着报纸卷成的旱烟棒子满嘴酒气的说:“不好好念书,出体力活有啥出路?工地上粉墙需要红絳泥,十一台阳山梁上引洮渠哪里有,一架子车两块钱,能拉着过来算你能耐”。我把家里包产到户来的架子车敲打着收拾了一番,检查了一下后面的刹车轮圈和拉绳,给轮胎充了足够的气,感觉能够挣钱去了。翻腾了一下木箱子里的《杨家将》《地道战》《海霞》等连环画小人书,和邻居放驴的小孩四虎子达成借书帮忙的承诺,第二天太阳爬上山顶时我们出发了,十一台阳山是一座比较陡的土山,坡度有50度,高度五六百米,只有羊肠小道和偶尔由放羊娃修出来的步行道通到山顶。山底下四虎子掂量着沉重的车轱辘嘴里叨叨着说小人书还得借几本,我用甜蜜的话语鼓捣着四虎把车轱辘扛上山去,二妹妹帮着把驴子和羊赶上山来,我低头望了望脚下的架子车排,抬头望了望遥远的山顶,屏住气咬住牙双肩贴着了车排,刚开始百米还能勉强攀动,后面越来越吃力,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直到后面的一二百米,简直是一步一步的挪上去的,“哥,成不成,我能帮你吗?咱们抬上走?”我看看不大的妹妹,知道妹妹太小抬不动的。咬咬牙心里想着钱,用了将近两个时辰,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终于爬到了有红絳泥的引洮渠坡顶,回头看看身后的陡坡,半山腰的牛羊显得很小,山下面的庄稼地里劳作的人们模模糊糊,但那时候没有后怕的情绪,年轻就是好。把架子车套起来,喝了几口凉水,开始挖红絳泥,这种泥很有柔性,䦆头挖在上面很不吃力,很有粘性的红絳泥的确是粉饰外墙的好材料,怪不得明朝皇宫选用它留下了许多“红墙内外”的故事,好不容易才装满了一车,在众多的放牛娃和放羊娃的帮助下拉到了山那边的砂石公路上。静静神后,自己钻到车辕里面,尽力撑起车把,让车尾的刹车轮圈紧贴着砂石马路,架子车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斜坡路时快时慢滑下去;第一次重车滑坡确实很紧张,下坡也不是很好走的,全凭双脚在沙石地上撑着,两腿鼓劲到发软的程度,生怕车子飞出路边,这五公里多个“Z”字组成的山路在不经意中很快就到山底下了,低头一看两个大脚拇指都从解放胶鞋尖上露出来了。拉架子车爬坡跃坎往往就是那一口气,那口气憋着过了关键的一个点,就会爬过去,爬坡很辛苦,下坡也不简单,稍不注意把握不住溜车,就会人仰车翻。下坡要两腿前伸,身子后仰,两臂使劲的扶住车把增大摩擦力,减少架子车下滑的惯性,架子车的刹车是靠人的双腿双脚,难怪我的解放胶鞋破了两个大洞。带着玩心干活是小孩子的共性,在那长个子长力气的青涩年龄,干活时和小牛犊似的,一边带有玩心一边干活。下山后去工地的五公里路较为平坦,我独自拉着进入学校,马三爸嘴里喷着浓烟,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娃真有蛮力气”,边说边从旁边的抽屉里数给我四张五角的纸钱,这是我赤裸着红肿的双肩用架子车自力更生挣得的第一笔汗水收入,记忆历历在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被分配到千家万户,父老乡亲们起早贪黑,整天忙碌在自己承包的一亩三分地里,把地犁了一遍又一遍;把田锄了一茬又一茬;还不间断的每年依山治理,修补自家的梯田地,不停的给地里施肥、浇水,精心呵护着地里生长的每一株庄稼。每到收获的季节,农村的汉子就一辆一辆地拉着架子车下地了,拉车的多是男人,车上坐着妇女和孩子。在我们童年时,家里的劳力少,每到收麦和挖洋芋的季节,父亲和二叔总是用架子车拉着小孩们下地。七八月份的天气是极热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到了地里,孩子们就钻在架子车下面遮阳,大人们时不时的喊着让他们捡麦穗或者把麦捆;等我去学校混着不愿回家帮忙干活时,二妹妹放了二三十只羊早上阳山下午马莲川沟的,一大堆小孩时而帮些忙时而凑在一起玩家家;在这忙得顾不上吃饭的麦收季节,大人们顾不上打理小孩子,大一点的只顾自己玩;小一点的玩一会哭了一阵,又累又渴,也就不哭了。有时,大人们给小娃娃抓一只蚂蚱就是他们最好的玩物。偶尔有下雨的时候,只要雨下得不太大,为了赶活,大人们就都不回家,娃娃们就继续围在架子车周围玩,看满天的雨丝扯天扯地地飘,听远处乌云里撕心裂肺的闪电闷雷叫着,大人们这才装满了车,在前面拉,一群娃娃跟着跑着,一溜烟回家去。拉装满庄稼的架子车时,大人的身子弯成了一张弓,后面吃力地推着的人也使出了蛮力,但拉着丰收果实的父母们是快乐的,经常会听见大人们一边拉车一边哼着不成调的秦腔曲。

可以说从前农村家家都有架子车,户户都离不开架子车。发小莹贫带我拉着架子车到40里外的首阳镇批发了辣椒茄子准备到北寨镇大赚一把,可惜不是市场经济的宠儿,连10块钱的本都没挣来,从此断送了我闯荡经济浪潮的所有念头。那个年代开拖拉机做生意的和拉架子车、骑自行车、挑担子的生意人激烈的竞争者,最终后者都逐渐地被市场淘汰,开拖拉机的生意人也同样被开汽车的无情的甩在了沙滩上。“鸡蛋换估衣”的时代也很快被结束了,企业改革带来了物质极大地丰富,

百货商店变成了商场、超市,很吃惊的在地摊经济和夜市上看到了变化中的架子车成了运动中的货柜、货厢。

架子车介绍(架子车的情怀)(4)

进入世纪之交年代,在城郊、开阔的川地里架子车逐渐被手扶拖拉机、三马子代替,青壮年人开着拖拉机或者三马子耕耘在平整的川地里,但大部分山区人仍然拉着架子车。再后来手扶拖拉机等各种农用机具开始普及,架子车用的次数就比较少了,基本上被取代了。家里用机械耕种与收割,就不用费力去拉架子车了。我们家的架子车和很多家庭的架子车一样,因为长久不用,架子车的木板开始变得松动破损,而车轱辘也因呆在角落里而变得锈迹斑斑,车胎也瘪了,那根拉绳风吹日晒早已经老化着烂掉了。

架子车在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尤其是干旱贫瘠的北方大地,曾经是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现在农村架子车大多闲置了,偶尔在山区还能碰到村里的老年人拉架子车干农活,拉草喂牛羊、拉农资农用品、拉着集市上采购的生活品、拉着自己的心思转着;但大部分时间,被放在墙角闲置着。

但是我曾经坐在架子车上被大人推着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忘不掉转动的车轱辘留下的属于童年的快乐。架子车的情怀是小伙伴们一起“开火车”,架子车的情怀是我和妹妹拉着煤炭柴火怕狼怕鬼穿梭在野狐湾沟壑大山间送给尕姨娘,架子车的情怀是一车一车的把收割的庄稼拉到打谷场上摞起从没有见过那样大的麦垛,架子车的情怀是帮妈妈拉着满满的一车粮食到下堡子王鼎的电磨房磨面准备过大年、架子车的情怀是撅着屁股拉着车子看着致富了的老板开着桑塔拉轿车摔给一身泥土冒着青烟绝尘而去、架子车的情怀是农村展览馆里农民们不舍的将她放在拖拉机的旁边……

作者简介:

康维,笔名康康,网络名缘来是你,碾子沟的后代,喜爱游山玩水,酷爱爬格子记载家乡的山山水水、人物事件。已经产出碾子沟《青涩岁月梁奶奶》《老谢》《不知世事变迁的驴》《农村人浪门子》《乡村红白喜事》《乡村特艺大师》《遗忘的碾子》上架现卖;《母亲的地窖我的童年》获得某网络大赛一等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