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是一则什么故事(狐假虎威戒律三则)

中国文化总体上有一个问题,就是思维模式的相对单一比如忠孝节义,比如礼义廉耻,都是有明确标准的然后,有些标准的解读,越来越苛刻,越来越荒诞,以致与初衷背道而驰,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狐假虎威是一则什么故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狐假虎威是一则什么故事(狐假虎威戒律三则)

狐假虎威是一则什么故事

中国文化总体上有一个问题,就是思维模式的相对单一。比如忠孝节义,比如礼义廉耻,都是有明确标准的。然后,有些标准的解读,越来越苛刻,越来越荒诞,以致与初衷背道而驰。

尽管大家都在标榜中庸,但能把中庸做到极致的人,太少。王阳明算一个。

事实上,单一思维的害处,真不小,日常可见。

今天,咱们聊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

01

狐假虎威,小学生时代就开始明白的一个成语,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这个解释是通用解释,大概可以获得以下几个直观概念:

第一,狐狸不好,自己没本事,就借老虎的威风。

第二,狐狸不好,借了别人的本事,还用别人的本事去欺负人。

第三,老虎太笨,都不知道被狐狸骗了。

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基本止于这三种概念的,可以在文末举手。

今天,说狐假虎威,其实,只是想换一种角度,跟大家讲讲真正的狐狸与老虎。现实中,不管你是狐狸,还是老虎,事实上,都有自己的安全界限。

只要在界限之内,狐假虎威,不失为双赢的处事策略。

02

我们先回顾一下战国时候楚宣王的经历。

战国时候,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问当时北方各国,为什么都惧怕他的大将昭奚恤。朝臣中,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讲述了狐假虎威这个寓言故事。

事实上,北方各国畏惧昭奚恤,不过是畏惧他手中的兵权,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楚宣王的权势,是整个国家强盛的战斗力。

为什么讲这段历史纪文,主要有三点:

第一,君臣关系是权力关系,臣的权力来自君的赋权,跟狐假虎威模式雷同。

第二,君臣心知肚明彼此的关系,臣对于外界的威慑力,臣必须明白是怎么来的。君必须知道臣借走的是他的什么威。这个非常重要。为什么?

第三,君给予臣的赋权,必须是能力范围内能掌控的,是可以适时约束的。要不然就会尾大不掉。而臣必须清楚认识自己行使的权威,是来自哪里?有哪些禁忌?要不然,就会粉身碎骨。

怎么说呢?狐假虎威,最后说的仍然不过是一场权力游戏,平衡游戏,一旦违规了,不平衡了,结果如何,历史案例比比皆是。

比如这位叫昭奚恤的大将,一旦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但是自己的能力又不足以钳制王权,那么,他离杀身之祸也就不远了。其实,要楚宣王到处问人家为什么都惧怕昭奚恤的时候,这位大将就该担心了。因为,那只老虎已经开始嗅到了某种威胁。

03

因此,狐假虎威,其实是一场双边游戏。真实的情况是,世界上不会有寓言里那么蠢笨的老虎,只会有装蠢的老虎,同时,肯定也会有那么嚣张跋扈的狐狸。

不懂得约束自己的狐狸,历来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因此,懂点“狐假虎威”式处世的戒律,是你持续聪明生存的必要功课。

戒律一:知己知彼

首先,当你要狐假虎威的时候,最好先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是不是能当狐狸。这个很重要,因为一只蠢笨的狐狸,往往不知道怎么借老虎的威风,即使借了,也可能让老虎的威风扫地。

其次,弄清楚老虎,那只老虎是蠢的,还是精明强干的。这个太重要,直接决定你的命运。

戒律二:懂节制

首先,是狐狸的,必须先做到。为什么?因为,你本来就是无成本获利,按照平衡原理,你就必须在其它方面把成本补上。比如,你需要对老虎给以足够的尊重,以及把老虎的威风,价值最大化。比如大将昭奚恤,是个能力卓越的大将,他就能把王的兵权威慑力最大化。

其次,是老虎的,更要做到,这是为了防止狐狸鸠占鹊巢,倒戈一击。你借给人家的威权,如果不加以科学的节制,那么,结果就是狐狸不断做大。那个时候,你就只能是只被人嘲笑的蠢老虎。

要知道,这个世界,大家都信奉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唯一在意的,只是顺势而为,因地制宜。

戒律三:能借势

首先,狐狸借的老虎的势,就像太极,以力借力,以力打力,这是大智慧。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就是这个道理。

能借势的狐狸,都是懂得策略之人。少走暗路,少走弯路。

其次,老虎事实上也是不折不扣借势之人。没有那些聪明的狐狸把它的威权用到价值最大化,老虎又何来坐拥兽王之称?

世间的一切,没有了烘托,哪里来众星捧月的耀眼?

只是,无论狐狸,还是老虎,大家都要把精力花在这个“能”字上。

因为,有些老虎的势,是借不得,也是不能借的,借了,你就死无葬身之地。可以看看明朝的胡惟庸。

一样的,有些狐狸,老虎也是万万不能把势借给它的,因为有些狐狸真的会变成白眼狼,祸起萧墙,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04

说到底,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和意识形态需求相符的。

比如“狐假虎威”,为什么一直以来呈现的都是这种单一的是仗势欺人的解读模式?

其深层文化心理原因,以后有空聊聊。只是一点,咱能不能,别这么悲观消极,总是往不好的方面一根筋解读。

世间万物,终无定数,终无定法。

所谓中庸,在我看来,其实也是需要讲究一点变通和多留几条后路的。

比如“狐假虎威”,只要明白其中戒律,哪里就一定是仗势欺人了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