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个编剧和作家(从作家到大牌编剧)

如何做个编剧和作家(从作家到大牌编剧)(1)

编剧李黎明(右)与著名演员张洪杰

采访李黎明,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谦和与聪慧,虽然说话语速很慢,但大脑转得很快。尽管已过天命之年,但是心却年轻。更为让人感动的是,他对电影编剧这门艺术的热爱与执著。似乎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为观众呈现优秀的剧本。电影对他而言,更像是生活中的一种使命、责任中的一份担当。人们都说,岁月给予男人的是阅历与魅力,而这在李黎明的身上得到了特别充分的展现。看似轻松的处事方式,却无法掩饰他内心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如同灵魂的舞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李黎明就以长篇历史小说《楚天秋》而在文坛崭露头角,并且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触电”以后,作为编剧的李黎明,对所创作的影视作品从未放弃对文学的体悟,他深知,唯有把艺术放在经典作品的平台去比较,才会以看似的普通现出非凡的光芒,而这种骨子里高超温和的大气象,既来自多年对天资的磨砺,也来自那盏高悬的艺术明灯。正是这盏明灯,在成为一个人精神境地终极关怀的同时,也使得李黎明的一系列电影,深受观众的喜爱。

李黎明出生于肇东市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生活阅历十分广泛,他先后学过木匠、当过装卸工,下乡当过知青,当了7年大夫,当了10年政府机关干部,当了5年个体老板。这些都成为他创作不可或缺的财富。从2000年开始迄今,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先后播出了《鱼王争霸》、《草上飞》、《金沟情仇记》、《村官过大年》、《胖婶进城》、以及即将播出的《开工大“急”》等22部影视作品。其中《村官过大年》先后获得了电影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数字电影百合奖、金鸡和百花入围奖及优秀编剧奖。2008年,获全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面对当下这个拜物异化的时代,经典作品的产生既要求编剧对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也需要能够敏感发现市场给出的暗示。感性丰富,理性鲜明的李黎明,他的审美艺术观并非以文学之虚缓解生活之虚妄,而是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人生态度出发,在时代变迁沉淀的历史与现代感中,以绝不妥协的自信毫无功利地坚守着一个编剧的自身价值,那种没有傲气却有傲骨,爱憎分明绝不跟风媚俗的气质,已成为其艺术人生的重要底线。一向低调的李黎明,更多时间里愿意独自安静地读书,潜心研究剧本的选题和创作,偶尔泡一杯清茶,聆听一下音乐,放松一下自己。就在这淡然超脱的定力里,唯有你走近他,才会发现这个表面平静的人,对电影有着一颗顶礼膜拜的心。究其成绩的背后,透出了编剧深厚的文学修养,始终再给予有力地支撑,因此,在影视市场旌旗猎猎的今天,方能自觉地在思想性、艺术性与观众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这,也许就是李黎明由作家成为大牌编剧的奥秘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