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人生自有真我。试观赤子在襁褓中,被之布不愠被之锦不喜枕之以块睡亦如是枕之以玉睡亦如是;中无所起,外无所艳,此之谓真我。久之知诱物化,见饮食则垂涎矣,见金宝则动念矣;久之而悦少艾①矣,又久之而嗜富贵矣,图保持矣。始犹徇理以求之;不得,则捐廉耻求之;又不得,则殚精力决性命求之。至于决性命以求在外,而真我之丧无余蕴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少艾:年轻漂亮的女子。

1.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被 之 布 不 愠 被 之 锦 不 喜 枕 之 以 块 睡 亦 如 是 枕 之 以 玉 睡 亦 如 是

被之布不愠/被之锦不喜/枕之以块睡亦如是/枕之以玉睡亦如是(每断对1处给1分)

2.对乙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试观赤子在襁褓中……中无所起,外无所艳,此之谓真我。

理解:在得出“真我”的定义前,作者用了刚出生的婴儿对外界事物没有贪念,没有羡慕之情的事例来佐证,缺乏说服力。婴儿并非没有贪念,对食物(如乳汁)的贪念就是其中之一。

B. 久之知诱物化……久之而悦少艾矣,又久之而嗜富贵矣,图保持矣。

理解:物欲,财富,包括前文中的美味和珠宝,都是非常诱人的事物。能够抵御住这些事物已经很难了,长久地抵御住更难,说明了坚持“真我”的可贵。

C. 始犹徇理以求之……则殚精力决性命求之。

理解:开始还遵循正道来求得富贵;得不到,就抛弃礼义廉耻求取;再得不到,就用尽心思拼着性命来求取。说明了欲望强烈对人的危害。

D. 至于决性命以求在外,而真我之丧无余蕴矣。

理解:对外在的事物需求过多,过度追求“物欲”,以至于将生命弃之不顾,就有可能丧失真我。

A 【解析】结合文意理解作者所说的“物欲”,指的是超过“真我”之外的贪欲之物,婴儿对食物(如乳汁)的追求属于在“真我”之内,不能算作贪念,但对于外衣、包裹的布、枕头等的过分追求属于物欲,婴儿并未表现出变化,具有说服力,A项理解有误。故选A项。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核心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5分)

举例论证。(1分)甲文列举有些人因“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而改变初衷的例子,(1分)其核心观点是“勿失其本心”;(1分)乙文举出婴儿在襁褓中,不因外物而受影响的例子,(1分)其核心观点是“人不要丧失真我”。(1分)

【参考译文】

【乙】人生下来就拥有真我。姑且看初生的婴儿在襁褓中,用麻布包裹他不会生气,用锦布包裹他也不会高兴,用土块枕着睡是这样,用美玉枕着睡也是这样;心中不兴起(贪念),对外物不羡慕,这就叫做真我。时间久了被物欲所诱导,见到吃的和喝的就想要得到,见到金银财宝就动了贪念;时间久了就会贪恋年轻漂亮的女子,时间更久就会热爱金钱和地位,想要一直维持原状。开始还遵循正道来求得富贵;得不到,就抛弃礼义廉耻求取;再得不到,就用尽心思拼着性命求取。以至于拼着性命来求得外在的富贵,而真我已经丧失得没有剩余了。

中考常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

#中考#中考语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