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统剪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美术类)

非遗传统剪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美术类)(1)

南京风筝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风筝古时称“纸鸢”、“纸鹞”,后称“风筝”,为南京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之一。

2014 年,南京风筝入选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传统剪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美术类)(2)

20 世纪20 年代,夫子庙卖风筝艺人

南京风筝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史载风筝起初是20 世纪20 年代,夫子庙卖风筝艺人作为军事或运输之用,《南史·侯景传》中有“梁王纸鸢载诏求援”之事。唐代以后,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造纸技术的普及,风筝逐渐演变为普通民众的娱乐玩具。

非遗传统剪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美术类)(3)

1936 年,秦淮青少年在中华门放飞龙头风筝

明清两代是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清明节前后放飞风筝成为各地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南京民间也流传着“ 正月灯、二月鹞”、“清明放断鹞”等歌谣。清初文人龚翔麟在《品令·雨花台》、清末文人夏仁沂在《红林檎近·清明日游南郊》等诗词中均有描述。19 世纪英国人的素描画中,也细腻地刻画了长干里放飞风筝的情景。民国时期,南京制售风筝的民间艺人大多集中在夫子庙和中华门一带。扎制者一般为纸扎店铺工人或花灯艺人,所制风筝花色品种丰富多彩,精美诱人。据潘宗鼎《金陵岁时记》记载:“(风筝)今人巧制不一,有龙、鲢、蝶、蟹、蜈蚣、金鱼、蜻蜓、蝉、鹰、燕、七星、八角、花篮、美人、明月、灯笼、钟、板门、胡子老、双人诸名,翱翔空际,宛转如生,复加响弦其上,足以极视听之娱。”普通人家也会制作一些简易风筝,供孩子放飞。这些风筝一般都是用芦苇杆扎制,形状比较单调,而且多为板式,如“七星”、“八角”等。

非遗传统剪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美术类)(4)

《蝴蝶》、《老鹰》、《猫头鹰》、《年年有余》

1949 年以后,风筝艺术愈加体现了大众性、娱乐性的特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民众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南京人对风筝艺术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1986 年成立了南京风筝协会,书画名家武中奇、喻继高曾先后担任协会主席。南京涌现出一大批风筝制作高手,如李焕臣、孙叶青、周学义、李子南、曹真荣、陆有昌、戴玉兰等民间艺术家,他们为南京风筝手工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努力。

南京传统风筝的扎制技艺,概括起来有“扎、糊、绘、放”四个方面。

非遗传统剪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美术类)(5)

《金鱼风筝》

扎。即制作风筝的骨架,包括选、劈、刮、弯、接等工序。

骨架的主要材料为竹子,也可用芦苇杆、高粱杆。通常选择3年以上的毛竹,晾晒半年后劈成竹条,再刮成所需的厚度。用火烤的方法,将刮好的竹条弯成所需的造型。注意竹条成形后不要立刻松手,冷却后才能定型,即所谓“汗不去透形必还”。最后再将不同部位的竹条,按照中正平直、左右对称的要求组装起来。目前有的已开始选择碳纤维、塑料、铝合金等新型轻质材料,在尽量减少自重的情况下保持相当强度。

糊。即糊蒙面,通过选、裁、糊、边、校等工序将蒙面贴于骨架上。传统风筝的蒙面材质以纸、绢为主,现代也有的使用人造纤维织品、无纺布、塑料薄膜等新材料。蒙面依形而裁,注意留边。裱糊要求自然、平整、随形,不能松懈,因为“保稳全靠纸不松”。

绘 。即绘花彩,包括色、底、描、染、修等工序。所绘图案主要分写实、写意、寓意及主题性四类。无论设计何种类型图案,都要考虑风筝“远”而“动”的特点,采用大色块等方法,使风

筝的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尽可能地做到“繁而不烦,艳而不厌”。

放。即放飞风筝,包括风、线、放、调、收等程序。风筝质量的好坏不仅仅是为了制作精美考究,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放飞。风筝在空中呈现不同的效果和姿态,与放飞技巧有着很大的关系。

非遗传统剪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美术类)(6)

《沙燕风筝》

目前,南京传统风筝种类繁多,大约有200 多个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硬翅风筝。特点是升力片(翅)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这样稳定、易飞。沙燕风筝就属此类。

软翅风筝。它的升力片(翅)由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部是软性的,没有主条依附,主体身架多数做成浮雕式,放飞时更显得生动、飘逸。其造型多数是禽鸟或昆虫,如鹰、蝴蝶、蜜蜂、燕子、蜻蜓等形状。

非遗传统剪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美术类)(7)

《老鹰风筝》

串式风筝。把几只相同或不同的风筝,用一根或多根线串连起来放飞。这类风筝单体正面横看起来很像一副挑担,“担子”两头配以羽毛或芦苇,起到平衡作用。常见的有串雁、长龙、蜈蚣等形状的风筝。

筒子式风筝。用两根竹条扎成圆圈,再用四至五根竹条作为立柱连接上下圆圈,两圆圈再用十字条支撑,形成筒子状。主要品种有宫灯、花瓶、火箭、飞机等形状的风筝。

平板风筝。包括软板子和硬板子两种。软板子风筝周围不加竹条,尾下有穗或纸条,背后有弓线,比较适合在南方风和的环境中放飞。硬板子风筝四边随形有竹条支撑,尾下坠长绳,更适合在北方风烈的条件下放飞。这两种风筝因为扎制容易、飞升性能好,属于最常见的品类,适合表现多种题材。常见的有青蛙、嫦娥、正方形、八角形等形状的风筝。

非遗传统剪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美术类)(8)

《蜻蜓风筝》

南京风筝除了以制作精美、本土气息浓郁、适宜放飞等特点外,还因形状“大”、“小”而闻名。大者有近半个篮球场面积,小到婴儿手掌之方寸。目前南京最长的风筝长度达2020 米,由艺人周学义制作的长串三角翼风筝;面积最大的风筝是2004 年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期间,由南京大学部分老同志集体制作的“龙燕”风筝,面积近100 平方米;面积最小的风筝只有6 平方厘米,是由艺人孙叶青扎制的蝴蝶风筝;单线放飞最长的是艺人李焕臣制作的“小飞机”风筝,他在1987 年山东潍坊参加全国风筝比赛时,放出1220 米。

近年来,南京风筝爱好者不断探索和创新,对风筝骨架进行改制,在全国首创软骨架、无骨架软件伞翼型风筝。南京民众还比较喜爱一种三角风筝,由国外传入,与我们传统的板式风筝同类。特点是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便宜,易放飞。有人还在风筝上安装了电子发光装置,俗称夜光风筝。南京风筝艺术的创作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风筝爱好者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非遗传统剪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美术类)(9)

南京风筝区级传承人戴玉兰

目前,代表性传承人:市级戴玉兰。

(吴海燕)

图片来源 | 龚文新 及 《秦淮非遗谱》

责编 | 轻叩studio

非遗传统剪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美术类)(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