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如何把自己功劳让领导知道(同样是往杯子里倒水)

晚上好,欢迎收看自力堂“每天一则睡前寓言故事”,今天的寓言是《欹器》,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曾国藩如何把自己功劳让领导知道?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曾国藩如何把自己功劳让领导知道(同样是往杯子里倒水)

曾国藩如何把自己功劳让领导知道

晚上好,欢迎收看自力堂“每天一则睡前寓言故事”,今天的寓言是《欹器》。

有一个鸡汤故事是这么写的:

一个青年对禅师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禅师说:“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放不下的。”青年说:“可我偏偏就放不下。”禅师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青年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禅师说:“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后来这个故事被玩坏了,比如:

青年问禅师:“大师,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是不是?”青年惊呼:“大师怎么知道?”“来来来!”禅师拉着青年边走边说,“热水我都烧好了,你们这些傻X不挨烫就是难受。”

再如:

青年每天去上班都很烦躁,觉得领导不理解自己,同事不理解自己,家人也不理解自己,便去请教禅师。禅师拿出一个空茶杯,平静地往里倒茶,水杯快要溢出来了,禅师还在继续倒。青年突然顿悟:“大师,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满溢的茶杯装不下什么,只有让心灵放空,才能接收新的东西。”禅师摇头叹息道:“这苦水怎么倒也倒不完……”

孔子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往里面灌水试试。”

学生便去舀了水往里倒。果然,随着往里面倒水,它一点一点立了起来,等水位到了一半时,那个器具已经非常端正了。孔子示意学生继续倒水。当水注满器具时,它便一下翻倒了,水都流了出来,它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孔子感慨地说:“唉!世界上哪里有太满了而不倾覆的呢!”

这当然不是一个段子,没有反转,所以没有笑点。但这个故事如果细读的话,你会发现有些细节很有意思,从这些细节里能看出孔子深谙世俗的智慧。

孔子在鲁桓公的祠庙里看到一个歪斜的东西,不认识,便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像孔子这么大的人物,曾经做到过鲁国的代理相国,又是学术泰斗,学生无数,是所有人见了他都要仰视的那种超级名人。就这样一个大人物,带着徒弟来参观,看见不知道的事物,没有不懂装懂,也没有假装没看见,而是大大方方问了出来,贯彻了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理论主张。从这一点上来说,比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做得都要好。

并且孔子这一问,就拉近了和陪同的工作人员的关系,让人感觉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了,当然恨不得把所有知道的都告诉他。就好比大领导基层视察,如果一言不发,总是板着脸看,所有陪同的人都提心吊胆,大气不敢出一口,气氛就会非常压抑。而如果该领导能对基层员工嘘寒问暖,聊聊闲天,问几个相关的技术问题,场面就会缓和很多。这是做领导的艺术。

最重要的是,孔子真的不知道那是什么吗?

《论语》里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说孔子进了鲁国第一代国君周公旦的祠庙,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对每一样东西,祭祀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请教别人。有人就看不下去了,撇着嘴说,这孔老师啥都不懂,啥都得问别人,还说是研究礼仪制度的专家呢!

可我们仔细想一想,孔子可能什么都不懂吗?事实恐怕是孔子什么都懂,比身边的所有人都懂!那孔子为什么还要问呢?在周公旦的祠庙里问,当然一方面是他虚心好学,更重要的是表现对周朝礼仪制度的尊重。而在鲁桓公的祠庙里问,恐怕就另有深意了。我们想啊,欹器是放在哪的?欹器的特点是“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那是国君放在身边,用来警戒自己的。现在孔子发问,说明这件类似于“座右铭”的器具,已经被闲置太久了。它代表的是现在国君没有勤于自省、自律、自察,代表的是原来的礼仪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并且孔子还借机给学生们上了一课。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这里是自力堂“每天一则睡前寓言故事”,我们明晚十点见。

【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荀子-宥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