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权和相权的区别(相权PK君权)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存在两对矛盾,一直贯穿始终。分别是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统治者一直致力于解决上述矛盾。本期我们来聊一聊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君权和相权的区别(相权PK君权)(1)

君权和相权的区别(相权PK君权)(2)

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统治者常采取两种方法以制约其行政职能:一是架空,二是分权。

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最高官职。其中御史大夫掌“监察”,又称“副丞相”,实际的作用是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尚书令、侍中)决策机构和“外朝”(三公)执行机构,且起用布衣为相。

君权和相权的区别(相权PK君权)(3)

君权和相权的区别(相权PK君权)(4)

隋唐时期进一步完善魏晋南北朝形成的三省体制。唐朝中央的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宋朝设置“二府三司”: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政)合称“二府”,后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君权和相权的区别(相权PK君权)(5)

君权和相权的区别(相权PK君权)(6)

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元朝后期,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这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注意的是宰相废除≠相权消失。清朝先后在康熙年间和雍正年间设置南书房和军机处,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并达到顶峰。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君权和相权的区别(相权PK君权)(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