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

我的长江诗

▓ 冯亦同

第四辑

燕归来· 30首

江宁行(两首)

2016年5月参加“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南京江宁区”的采风活动,活动中有个口号,叫“中国诗歌——万里,行!”我在第二首诗的结尾处记录了它,但作了修改:“中国诗歌在路上——万里,行;江宁,行!”前一个“行”字,是行走,第二个行字,是赞叹。(摘自采风手记)。

百家湖

把蓝天抱在怀里

你依偎大地而生

千年渴望才波光粼粼

——老百姓的湖

弄潮儿的大舞台

世界五百强的新家

物流网、高新园、云科技

围着你跳迪斯科

香樟树、金丝桃、熏衣草

编织你的花衣裙

江南山水如诗如画——

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长桥

日新月异的康庄大道

从开发区到航空港……

从新农村到大学城……

地铁直通唐宋元明清

邀太白、东坡同登凤凰台

接小杜、半山再游江南春

时尚与风雅尽在千门万户——

看东方菲利克斯的新生①

美丽中国的一面镜子

①菲利克斯,西文“凤凰”的音译。百家湖畔的菲利克斯广场上,有一对凤凰涅槃的抽象雕塑,被视为“金陵凤凰台”的新地标。

致“金陵诗疯子”

汤濂(1793—1874),字蠹仙,自号“金陵诗疯子”,江宁白鹤村人。家境富足,少好读书,太平天国年间曾远迁湖南,历十三年,湘军克复金陵后始归。著有《小隐园诗文集》、《金陵百咏》、《金陵四十八景》。2012年南京出版社以《南京稀见文献丛刊》推出其专辑。

不是“王江宁”,你是汤“金陵”①

家住白鹤村的老夫子,自号诗疯子

诗疯子,生于十九世纪的“史无前例”

长毛造反,天下大乱,阔别家乡十三载

想家想得发了疯,写诗写得发了狂——

以筑城墙的毅力写、以织云锦的精细写:

“千古才人诗料,天涯荡子痴魂

不管潮生潮落,但寻桃叶桃根”

“往者哪知来者,后人莫笑前人

真性能超万物,古碑不过千年” ②

写了《金陵百咏》又写《金陵四十八景》

皇皇大著,一直传到21世纪的今天

当我们,也经历了“史无前例”——

才懂得将他的“小隐园”故居珍惜

当我们改革开放,建设美丽乡村——

他笔下的“四十八景”也有了新内容

老江宁人呀,野心勃勃的“诗疯子”

2016年5月“秣陵诗会”的先遣队员

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卧底”两百年了

给我们讲讲三千年华夏诗国的故事吧……

让我们排好队,面朝白鹤飞舞的方向对他说:

中国诗歌在路上——万里,行;江宁,行!

( 2016年5月22—26日初稿,7月2日修改)

①王江宁,是后人对曾做过“江宁丞”(县令)的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敬称。

②此系汤濂写在其诗集前的《自题诗》,生动地反映了“金陵诗疯子”痴狂的“真性”。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1)

百姓之光

读仙林街道“民星”事迹有感﹡

从哪里来,门前小溪流里的蛙声?

从哪里来,骀荡千家万户的春风?

我问崛起的高楼,问归根的落叶

我问霏霏的细雨,问默默的耕耘——

连喜鹊都知道有座“四点半学苑”

在放学后将锄歌唱响,爱心传送……

诞生了千佛崖和舍利塔的土地上

辟邪昂首,看新世纪的柳绿花红……

仙林,仙林,谁是她最美的星辰?

铭镌历史的栖霞山,请你回答我!

是他,是你,是今日仙林的主人

是乡亲,是邻里,是师生与友朋

是园丁、清洁工、门卫和管理员

是律师、研究生、法官与红领巾

是扶老携幼,古道热肠,新风尚

是市民讲堂、社区公约、光荣榜

是蓝天上的白云,人心里的艳阳

是红旗下的誓言,党章中的条文

是连蚯蚓和啄木鸟都懂的硬道理

满眼的芳菲,诠释着家园的意涵……

不是充斥电视荧屏的“真人秀”

不是扭怩作态、涂脂抹粉的明星

是我们街坊、家庭最真实的生活

是朝气蓬勃的仙林新城新南京人——

地铁、网络、物流,改变了世界

知识、文明、教育,塑造着灵魂

是无数个甘作及时雨的“你我他”

是无数个奉献心血汗水的“民星”

平凡像原上草、林中树、路边灯

珍贵如盐份、清水,空气和能源

不能想像大地上没有了百姓之光

哪里还会有栖霞——人间的仙林!

(2016.6.3)

附记:仙林街道,属南京栖霞新区,以大学城、开发区和网格化管理著称。此诗为该街道管委会举办“美在仙林——网格‘草根奖’先进人物评选”活动而作,收入《民星—最美仙林人》一书(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出版)。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2)

平凡的颂歌

献给七月的远航者

窗外的炎夏

是一片林立的脚手架

阳光穿梭潮湿的梅雨季

汗滴在与錘声对话

陈旧的小区要出新

树丛里飞出的宿鸟

也会一时找不到家……

我坐在荧窗前凝神

一首七月的抒情诗

让我飞扬的思绪

将天南海北的远航者牵挂——

在田野、在工厂、在实验室……

在云端、在海底,在发射塔……

我是千千万万个长征人啊

哪个岗位不铭记拼搏与出发?

划哟,划哟,冲上前!

划哟,划哟,冲上前!

黄河激流中的船夫号子

早已化进《共和国之恋》的旋律

多少顶天立地的身影

映照星光大道上的泪花——

好一群白发银潮的中华赤子

正在将远航者的心声抒发……

我曾同年迈的光未然握手

也曾站在星海石上放歌——①

请一百岁的新诗见证我的执著

请大运河的浪花捎去我的祝福

黄河,黄河,我是长江一滴水呀②

要同你一起将大地的琴弦弹拨

旋转涡轮,鼓动风帆,滋润禾苖

为远航者擦亮万水千山的星斗!

一个爱诗的民族不能没有远方

一条追梦的大道不能没有宏图

雄鸡形的国土,理应在东方报晓!

新丝路的行旅,约会五洲的朋友

——远航者的子孙啊夸父的后裔

把大爱揣进胸怀,希望扛在肩上

九九八十一难,必将在脚下粉碎

远航,远航!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初秋的阳光,洒落宁静的小区

一片绿荫送走脚手架上的忙碌……

我向窗外张望,谁在鸣唱?

哟!枝头翠鸟衔走了我的草稿——

这首平凡的献给远航者的颂歌

谢谢你小云雀,且借你飞天美羽

刷新和晾干我写在七月里的诗句

① 光未然,著名诗人,原名张光年,《黄河大合唱》词作者。星海石,冼星海与光未然创作《黄河大合唱》时站过的黄河石。2001年岁末我有幸在首都召开的全国文(作)代会上见到了晚年的张光年先生。

② “黄河,黄河,我是长江”,老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原系作战时的通讯信号,此处代指江苏儿女对于华夏事业的赤忱奉献。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3)

草根族诗抄(十首)

大凡亲吻着泥土的美丽

都是从草根上走出来的

──题记

含羞草

小时候,总以为你怕痒

还没有搔你的胳肢窝呢——

你就把两排美丽的长睫毛

轻轻地、紧紧地阖上……

红花草

绣丰年的金匾

织三春的画毯

巧手,引来蜂飞蝶绕

连阳雀也当空唤着你:

“紫--紫、云、英……”

好一个江南村姑的名字!

巴根草

只要抓住母亲的衣襟不放

就不怕那飓风刮地

雷暴轰顶……

无数个绿梦──

胳膊挽着胳膊

一路葱茏到天边!

忘忧草

古称萱草为忘忧草,似已失传。今之“萱草”系从外域传入,花可食,即“金针菜”也。

庸人太多、烦恼太多

还是造物主收回了他的专利?

真想问你从哪里来

为什么会是这个模样?……

根根“金针”挺直了纤腰:

“听着,忘忧者的国土上

是不许生长多愁善感

曲折拐弯的问号的!”

骆驼剌

第一次在无边荒凉中见到它就深受感动——

多雨的江南还来不及吟哦

湿漉漉的诗句,扑面的热风

就一口将我吸干……

转身,灵感之穴却被剌中

──哦,原来是你!

早安,大漠中高举着

和田碧玉和英吉沙小刀的

一蓬蓬生命之旅!

蒲公英

不能想像:世界上

少了这个飞行者的家族──

人间,还会有长翅膀的心吗?

水浮莲

多年生浮水作物,繁殖迅速,可作猪饲料。

飘泊,满世界飘泊

仿佛开着绿茵茵的大蓬车……

《西游》里的二师兄

也谢你的果腹之恩呢

难怪他,撂下齿耙

踏一湖柴可夫斯基的月色

嘭嚓嚓 嘭嚓嚓

让所有随你而至的浪波

都飞出快乐的“小天鹅”

马齿苋

作饲料,亦可食用;入药,主治痢疾、疮疡等症。

鞑、鞑、鞑鞑地

从远古奔来——

时光的白驹为你留下

一路紫色的疤痕

驮走饥荒……

送走瘟神……

哦,没“齿”难忘的

还有这黄的花、青的根!

牛舌草

阔叶长圆,烹茶可饮,清凉败火。

舔青了高高天空

舔白了淡淡月色

露滴,反刍着昨夜的清风……

日子被你悄悄嚼碎

将炎热的三伏天卷成一帖阳春

狗尾草

亦称“莠”、“谷莠子”,夏季开花,圆锥花序密集成圆柱状,形似狗尾。分布几遍我国和东半球温带、亚热带,为田间常见杂草,可作牧草。

早春的 绿色音标

盛夏的 花的念珠

金秋的芒刺 白雪的扫帚

有谁来注意它

有谁会吟唱它

哦,亿万斯年的荒原上

深深的草莽里

颠悠悠 一支

永远不老的

儿──歌……

比所有的山头高

比所有的碑石牢

人呵,当所有的哀荣

在荒野里化作尘泥

也许只有它——

还在晚风里

绕着坟圈儿将你寻找

找累了,歇口气

倚着黄昏打个盹──

哈!那个毛茸茸的小尾巴

也许正对着你

早已剥蚀了的姓名

轻轻地撩……

轻轻地撩……

(1996年夏初稿于金陵南郊,2003年春三稿,2022夏再修订)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4)

银杏曲(两首)

“鸭脚子”

银杏叶形似鸭蹼,江南民俗称其树为“鸭脚子”,宋以后才有“银杏”之名。

同恐龙一起出发

听过始祖鸟的歌吟

在无数物种的生死簿上

这小小的“鸭脚”

是一个个长跑者的签名

跑过泥盆纪的劫难

跑过侏罗纪的伶仃

多少山崩地裂被你甩在身后

无畏的“鸭脚子”

播撒功高盖世的浓荫

为给大地母亲一份回报

为给人类子孙一个提醒

美丽的“鸭脚子”

将春的信念裁成了碧玉

将秋的奉献踩成了黄金

致园丁

读《银杏》图册,谢赠书者曹宏亮教授

从银杏之乡到海角天涯

你将一部葱茏的大书苦读

以不同的文字诠释多彩的世界

赤忱的目光又投回生身的热土①

那是庇荫你祖辈和童年的苍翠

那是缔结你青春和理想的丰硕

心血与汗水,凝进爱的种籽

智慧与创造,绘出美的蓝图

三亿载光阴镌刻活化石的丰碑

“知天命”者解密大自然宝库——

复兴的中华,召唤有为的年华

怎能不礼赞生长公孙树的神州!

(2005年作)

①宏亮先生出生于“银杏之乡”泰兴,其著《银杏》出版时,正当“五十知天命”之年。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5)

巴金的手印

把心交给读者——巴金(1904—2005)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门把上,镌刻着他晚年的手印。

寒夜里 呼唤灯

激流中 寻找桨

握笔的手啊 曾经那样年轻

奔涌 长江黄河的热血

冲破 千山万壑的阻挡

穿越欧罗巴的晨雾

西伯利亚的苍凉

将一团燃烧不熄的火

捧回东方古国——

从海上日出

到无名高地

献给了春,献给了秋……

献给十年严冬后

他愈老愈牵挂的家

此刻,那支一百零二岁的笔

从这手印上,递给了我们

它要将一个颠扑不破的信念

告诉昆仑山下前赴后继的诗行

当你踏上这条荆棘之路——

请记住:说真话!

大声说出你心中的爱

那就是 寒夜里的灯

那就是 激流中的桨

(2014年5月4日)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6)

珍珠泉

都说你一见人就笑

所以名字又叫“喜泉”

我将信将疑朝你鼓了几下掌

果然你喜滋滋亮晶晶

让会心的微笑

一嘟噜一嘟噜

映满了水面

我因自己的疑虑而羞愧了

原野上淳朴的清泉

我爱你纤尘未染的心地

也惊讶于你涉世不深的单纯

可你却全然不顾我的担忧

依旧汩汩流淌着

一串串一串串

珍珠般的箴言——

加倍珍惜大地上的微笑吧

美丽,天生就该同冷漠绝缘……

(1987年)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7)

字纸炉

题一张老照片

台湾历史文化学者徐宗懋(秦风)先生所藏。该照摄于一百多年前的科举时代,反映了“江南贡院”一角旧影。字纸炉的设置有“敬惜字纸”的旨意,本诗从另一个角度发挥开去。

岁月,漂白了所有的粉墙

只留下谜面似的黑色字样

诠释一个并未走远的年代

当所有的骰子都孤注一掷

这里曾是一座燃烧的坟场

火焰吞食多少青春与生命

灰烬掩埋多少才华与梦想

若幽暗的炉门能开口说话

一定会将今天的头条爆响!

说寒冬酷暑,道世态炎凉

公案的来历,诗词的囚窗

字纸炉,字纸炉,我分明

听到了你心底呐喊的声浪:

请还我,那些美丽的汉字

请还我,那些洁白与坚强

请还我,还我呵,请还我——

那曾经盖世的新颖与独到

那创造人生的绮思与妙想

(2011年作)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8)

朝阳的祝辞

2012年10月28日晚,南京大学文学院在钟山宾馆举行《艰难的探索——包忠文文艺论文集》首发式暨包忠文教授八十寿辰庆祝会。包教授曾任南京市文学创作讲习所副所长,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为新时期文学新人的成长、南京作家队伍的发展壮大作出重要贡献。谨以此诗表达对这位文艺理论家和文坛园丁的崇高敬意和由衷祝福。

出发在霞飞潮涌的东海之乡①

一支牧童的短笛叫醒早起的太阳!

山高路远,不畏艰难的跋涉

雨雪冰霜,落满探索的行囊

一个园丁的名字刻进了文学丰碑

一个诗人的业绩散发出桃李芬芳……

你是春风,三江的浪花向您致敬

你是麦芒,思想的果实因你闪亮②

八十金秋,铸一部耕耘者的史诗

香樟树下,放飞你新世纪的瞩望③

大哉包公!心系中文,情寄学子

朝阳般的人生,永续大地的辉煌!

①先生原籍浙江东阳。

②先生年轻时写诗,笔名“麦芒”。

③十五年来,先生开创和引领三江大学的文科建设,厥功甚伟。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9)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

序《落花集》兼贺王盛教授八十初度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真想:

再回到一九五九那个难忘的新秋

我们相识在扬子江边的石头城

相知在随园西山上的“中大楼”

那是共和国第二个十年的起步

那是又一茬未来园丁的登攀路

寒暑四度,一千四百个日日夜夜

最宝贵的年华在饥肠辘辘中送走……

送不走的是102阶梯形大教室

送不走的是大草坪上青春的暖流

一张毕业照,见证五十年沧桑

当白发翁媪重逢在母校大门口——

两位尊师变成了林荫中的铜像①

和我们一起合影于新世纪的清秋

3594班的《花枝俏》早已凋零②

花开花落的故事,该怎样讲述?

你是班长,来自二泉映月之城

我是学弟,来自大唐东渡之州

我们并肩出发在虎踞龙盘之地

“夏一代”联袂青涩的二重奏③

还记得两袖清风的洒脱与纯真

还记得一文不名的清高与富有:

“踏着海浪”,却从未见过大海

“身居茅屋”,仍慷慨牵挂五洲……

终于,拨乱反正告别十载洪荒

回归与重建,向新的开拓招手——

不惑之年的你也是一位“落华生”④

跟前辈一起登上五四新文化之舟

从《许地山评传》到《缀网人生》

从《新文学史料》到《香江文坛》

你手把犁锄耕耘在陶行知的校园

“落花生精神”结出芬芳的硕果!

多情的岁月,真会让时光倒流——

同窗同道又相聚2016的南半球

“夏一代”之后也有了下一代

石头城的春光映照奥克兰的新秋

老班长鬓虽斑,风采不减当年

“半边天”惠湘嫂才进“七零后”

一部《落花集》记录多少真善美

每段心的旅程,都编织七彩锦绣:

聆听周俟松和许燕吉回忆往事

对比克拉玛依与惠灵顿的“风度”

笑谈“教授赶车”、“小鸟挑食”

惠泉山下,流淌千秋不朽的音符……

我要用梅花山的香雪,吟咏你

我要用南橘园的金橘,祝福你

让生命的页码化作这纷披的绿叶

播种爱的人生,将与天地同寿!

(2016年3月9日)

①孙望教授、唐圭璋教授铜像,立于今南师大文学院楼前。

②1960年代初,我班同学首创中文系班级诗墙报《花枝俏》。

③“夏一代”系王盛兄与我合用的笔名,详情参见《落花集》中相关文章。

④落华生”是许地山先生用过的笔名,“华”与“花”同义。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10)

鼎山下的新绿

致南京邮电大学的年轻同行

鹅黄的滑雪衫,冬日的一抹暖阳

以花季的倩影,斟酌青春的诗行

心情都交给了“司母戊鼎”雕塑——

吟哦在仙林校区宽阔的林荫道旁

来自云贵高原,还是江南水乡?

开启大道的鼎山也在将你凝望——

像燕子矶崖,翘盼春归的燕子……

像栖霞枫叶,投射殷切的目光……

这是2013岁末的一次“艳遇”

我和百年新诗约会在迎青奥路上

与“景栖诗社”的学子们谈诗

结识了通往未来驿站的年轻同行

亲眼看见一位名叫“田灿灿”

绽放着灿烂笑容的十九岁姑娘

站在金陵城外绿色的鼎山脚下

将春天投进了江南大地的邮箱

(2013年12月)

附:田灿灿诗作《为你写诗》

为你写下一首诗

没有韵脚

意象长了翅膀

拍落堆积的尘泥

为你写下一首诗

不定主题

比喻脱下隐形的衣

换上新制的裙

为你写下一首诗

用我潦草的字迹

停止呼吸的记忆

凝固在那团黑色的墨里

为你写下一首诗

在初冬的夜里

跳不动的空白

呆看沉默的笔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11)

我们相约“五·二九”

(儿童诗,权当“新片预告”)

大型纪录片《九零后——重返西南联大》2021年5月29日全国公映前,导演徐蓓在南京国际影城举办了“杨苡先生亲友专场演出和观众见面会”。会后,我和内子探访杨府,杨先生在家属和弟子陪同下难得“出游”,在鼓楼公园内与一位“四龄童”互动,因有此诗。题图《你说神奇不神奇》采自赵蘅微信,特别鸣谢,亦同附记。

一个晴朗的五月之晨

轮椅上坐着位慈祥的老人

她注视着一个四岁的男孩

将空酸奶盒扔进了垃圾筒……

老人是一位《九零后》?

是的,她已一百挂零——

她写过新中国最早的童诗

《今天,我当值日生》

当年的小读者站在她身后

看到她点赞四龄童的大拇指

“小朋友,你做得好”

爱的目光照亮了初夏的鼓楼——

这里的红墙绿树都认识她

蓝天与白云也在将她祝福——

一部新片《九零后》以她开篇

晚报头条上有她的青春在闪烁!

慢点,慢点,亲爱的孩子——

新世纪跑道上的“值日生”啊

老人和她的学生都在为你加油

未来已来,让我们相约“五·二九”

大型纪录片《九零后——重返西南联大》2021年5月29日在全国公映前,导演徐蓓在南京国际影城举办了“杨苡先生亲友专场演出和观众见面会”。会后,我和内子探访杨府,杨先生在家属和弟子陪同下难得“出游”,在鼓楼公园内与一位“四龄童”互动,因有此诗。题图《你说神奇不神奇》采自赵蘅微信,特别鸣谢,亦同附记。

(原载2021年5月23日《豁蒙楼诗窗》微信,25日南京《今日头条》转发。)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12)

方山之恋

和俞公新作兼赠剑明诸友

离太湖不远,靠长江更近

一个秦字将你的古老与沧桑追踪

南京母亲河,一部金陵史——

“天印”你的还有不朽的禹功……

那是破岗渎和方山埭的故事

那是天生桥与胭脂河的殊荣

吴大帝派陈勋率屯兵三万开凿①

会船三千,迎来六朝古都的繁荣

“要把南京到,方山靠三靠”

一句民谚,道出了历史的定评

难怪定林寺的千年古塔倾斜至今②

那是东方佛都也向你鞠躬致敬!

(亦同附注:俞公致敬秦淮河,我赞方山津,以古证今,异曲同工也。方山,亦名天印山)

① 东吴赤乌八年(245年)孙权派校尉陈勋率屯兵三万,修筑方山埭(堤坝)、开凿人工运河“破岗渎”接通江南内河至太湖直达会稽。“要把南京到,方山靠三靠”这句民谚,说的就是方山埭口由此成为百里秦淮的枢纽地带,沟通东南水路,推动沿岸经济发展,催生古都金陵的繁华与昌盛,从而造就了“十里秦淮”的千秋美名。

② 方山还是一座宗教名山,南宋乾道(1165—1173)年间僧善鉴所造七层八面、净高13米的定林寺砖塔保存至今。塔身呈7.5度倾斜,胜过意大利比萨斜塔的4度和苏州虎丘塔的3.5度,因而享有“世界第一斜塔”的美誉。

附:三叶唱和之俞律、胡剑明诗

秦淮河散曲

俞 律

秦淮河东流

经过一个个人

经过一幢幢楼

经过一株株树

经过一座座桥

急匆匆、不肯稍停

从来不回顾——

好似想要逃走

哈,它真想逃么

逃避一个伟大的责任么

它是南京的母亲河呀

母亲的责任天大地大

母亲要抚养孩子

而它的孩子是南京

六代豪华,现代文都

一个多么巨大的孩子呀

这么巨大的孩子

需要多么巨大的爱呀

清洁是洗涤世界的爱

秦淮河要淸除污泥浊水

留下清波洁水

为孩子洗个洁身的浴

倒掉骯髒的洗澡水

留下洁白的孩子

请文都的诗人们为他打扮

让他在太平的日月下

睡一个诗绣的安稳觉

推开恶梦,遗忘血染的记忆

天天躺在儿歌里

啊,秦淮河

你已经万寿千秋

还有充沛的乳液哺喂孩子

还有精力劳作

还有志气承担母亲的伟大

南京人为这个伟大骄傲呢

“文都”诗心流韵

胡剑明

重阳的风,从母亲河上吹过

化为六朝古都的一片波光灯影

春花秋月,庭院深深,抵达通灵

两位恩师,一位九秩,一位八旬

不妨碍先生的心依然激荡在儿歌里

淮水万寿,流淌的是一部“诗经”

秋风这个掮客,不只传送豪情

也传送菩提,让人们于苍茫中修行

云朵浮游,草木重生,带来佛音

一部金陵史,若隐若现

六朝大爱,在万里长江奔腾

古老与沧桑,追寻着千秋文明

把繁花的神韵,捧出来——

捧上三月的小径,看春燕衔泥

捧上八月的莲池,看蝴蝶成亲

秦淮水由浊变清,像一条玉带

五色画舫,浮游于艺术画屏

诗人,总会驰骋在一个个梦境

散曲,春风可唱,秋风可吟

一任天真地向前走,忘却年龄

在冰雪上,歌颂不老的生命

“三叶”冲着“文都”献出诗心

将朝阳从凌晨唤醒,投向晚霞

让圆月,与未来联袂澄明

(2021. 10. 20)

【“三叶唱和”简介】

俞律先生自2014年6月初始与我有新诗赠答,此后其弟子胡剑明先生加盟遂成“三叶唱和”并由剑明编订结集。至2022年初,共集成《鸡鸣集》、《三叶集》、《东园集》、《青云集》和《忘年集》五种。俞律先生在《忘年集》封底抄录剑明联语“笔墨性情里,诗文游戏中”后又戏书曰:“三叶唱和五春秋于兹,集诗三百余首,与唐诗比肩,笔墨游戏,岂不快哉!”诗翁其时九旬有六,传统诗词功底深厚,系诗书画皆擅的文坛名家,对当代汉语新诗的创作与探索也倾心如此,令知音乐道,观者称奇。

(2022年7月9日,本书初稿编余,亦同附记于紫峰堂)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13)

晚花集(六首)

母亲与“新冠”

母亲走在千禧之年

我将她的遗爱埋在小园

二十年了,随种的树苗

长成了飘香的四季桂

见证新世纪的青春

也根连着我的思念

昨夜,又梦见母亲

她戴着口罩走来对我说:

怎么,街上不见人影

全都“宅”在家哪?

她经历过逃荒与逃难

也经历过“十年浩劫”

却不识这看不见的孽障

清晨,四季桂的翠屏上

落下了庚子年第一场雪

哦,满天洁白的飞花

依然矍烁着母亲的慈祥

我相信那婆娑的枝叶间——

一定留有她爱的指纹……

祖母坐

战争夺走了

她的两个儿子

小脚的祖母

疼我的祖母

在风晨,在雨夕

常见失神的她

倚偎床头

孤独地

沉默地坐着

少年蒙懵的我

不知她在想些什么

我是她带大的

最小的孩子

天堂里的奶奶

(你该笑一笑了! )

白发苍颜的我

仍在风晨雨夕

也会倚偎床头

沉默如同一座冬山

我思念的是——

我想回报您呵

还您一个不再伤心的

“祖母坐”

早安,榕城

机翼下,是闽江

闽江边,是榕城

热泪模糊了我的老花镜

爷子,你在哪里?

三千里地江山

五十四个春秋

地底的温泉知道

至少有一条溪流

通向我荷叶上的故乡

你穿过大半个华东

咯着血将自己化进了

南国的春城……

我听到了集结号声

你的名字在我心里

(附记:爷子,苏中方言对叔叔的称谓。解放战争中,家叔立人公作为卫生员随军南下。1950年初,福建某部寄来他的“光荣证书”,享年33岁。2003年初夏,我首次飞往福州,降落中满城绿意,令我思情难抑。)

大同书

家庭相册的老照片

经历八十六年雨雪风霜

没有褪色,鲜活如初

长衫的简朴、旗袍的清雅

和怀抱中你可爱的童装

镶嵌一个时代的侧影

今天在一座美丽的植物园

它放大成了你演讲的屏幕

1935,小康人家的希冀

双亲的目光啊何其悠远——

伴雪松,伴梧桐,伴梅花

因你穿越烽烟的青春风采

而生动起来,并绵延成册:

恰似你的名字,叫《大同书》

(2021年5月家庭小聚,为大同兄来宁演讲作。吾兄1935年11月12日生于南京,适逢孙中山先生七十冥诞,从事教育工作的父母为他取名“大同”。1951年春,大同兄在扬州中学读高一时响应号召参干,52年5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春机要学校,6月随东北装甲兵赴朝作战,54年6月回国。)

松下怀姐

是你教我认识六朝松

在省城,大我两岁的你

代替母亲关照弟弟

从小跟姐牵手去上学

直到我高过你的个头

直到你发现我已变声

你冶炼的非晶薄如蝉翼

铿锵玫瑰,悄然绽放

《共和国之恋》的旋律里

同样有你的那份坚韧——

痛哉!你的离去……如果有

来生,我在六朝松下等你

(六朝松在今东南大学校园内,家姐怀同1957至1962年在此读书。她是冶金专家,将一生贡献给了新中国的钢铁事业。“非晶”高科技冶金术语。)

燕子的奇遇

2021年8月17日晨“微创”手术小记

八月的柳叶刀

带我一起飞翔

在高天,在风浪里

穿梭长江第一矶

与李太白斗酒

与陶行知论生死

余光中说

“我本燕子矶头燕

骇浪一生阻海峡

从此四海为家日

寻常巷陌是吾家”①

燕子啊,感谢你

伴我从梦中醒来

将一首《回乡》诗

回旋成了——

八秩犹念长干里

相迎直至长风沙 ……

①余光中《回乡》诗收入拙编余氏诗集《风筝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本篇诗末两句借用李白《长干行》中的典故:长风沙,地名,在安庆东,距金陵七百里)

(2020年春初稿,2021年秋辑成)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14)

冯亦同近影

冯亦同 当代诗人,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相思豆荚》、《男儿岛》、《紫金花》、《牵手树》,诗评论集《红叶诗话》、散文诗剧《朱自清之歌》,诗人传记《郭沫若》《徐志摩》等,曾获紫金山文学奖、南京文学艺术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现为南京市作协顾问、南京诗词学会顾问、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顾问。

秋水共长天一色借鉴了哪首诗(且借云雀飞天美羽)(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