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很多人视为单干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

农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多人称之为“单干”,其实单干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有本质区别的。历史上单干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为什么一直效果不佳,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呢,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此做一点简单分析和探讨。

什么时候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很多人视为单干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1)

田间劳动

历史上的单干,没有国家和集体做后盾,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以前土地大多数都是私有形式出现的,很多农民只能从地主手里把土地租来进行耕种,各家各户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是没有任何有机关联的。主要是以家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称之为单干,那种做法是缺乏基础保障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不同了,从形式上看仍然是以家庭为主体,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时候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承包时签有承包合同,只有自己经营,没有租金,八十年代时有农业税,进入两千年后,农业税也逐步取消了,可以说农民承包土地进行耕种经营是没有其他成本的。同时集体对农民的服务,利用以前的设施等,很多人在这时候就不提说了,这其实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什么时候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很多人视为单干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2)

灌溉

建国以后农业逐步走上了集体化道路,集体化的优势在于可以集中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解决有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但长期可以有较明显作用的事情。六七十年代全国农民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投入的劳动力,可以说是古今中外都未曾有过的。修建水库、平整土地、盐碱地改造、改良土壤等遍及全国。

以生产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甚至以县为单位开展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几乎年年都有,农民在那个年代总感觉到有干不完的活。有很多基础建设都是农民自己参与,但却没有给农民劳动报酬的主体。他们虽然挣到的有工分,但是工分参与年终分红时的钱实际上并不是基础建设挣来的,而是搞农业生产或副业收入的所得。农业生产收入主要是粮食、果蔬和养殖等,副业收入主要是向国家建设进行短期的劳务输出,当然后来逐步还有一些社队经济实体的收入。

通过多年的建设,很多耕地发生了变化,原来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盐碱地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成为高产优质良田。新形成的水浇地,配套完善的水渠网络遍及所有地块。

分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这些设施大多数都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当农民自己把所承包的土地视为个人资产并进行耕种经营时,他们把这种做法称为“单干”,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准确。因为是自己给自己干,利益直接可见,所以积极性比较高,在使用以前所建设的设施时基本上是不用掏钱的。

什么时候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很多人视为单干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3)

土地承包

有了积极性,又有明确的目标,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做后盾,粮食产量自然也就上去了,大家通过卖粮可以挣到钱了,在很多人眼里就认为是一种成功,这是非常符合少投入多产出的基本思路的。只能说,那一种成功是建立在前期多年大家无私奉献的基础之上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