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象鼻湖探秘(土山湾画馆人物志)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土山湾的起源,是上海近代文化一个重要的起源点。1836年,时任江苏巡抚林则徐兴修水利,下令疏浚河道,将淤泥堆积在原肇嘉浜和蒲汇塘两条河流交汇的河湾处。淤泥越堆越高,这处河湾也因此得名土山湾。1852年,西班牙人范廷佐在徐家汇创办了美术学校。范廷佐的弟子陆伯都每月定期从美术学校到土山湾,向孤儿们传授西洋美术技巧;1872年,时任美术学校负责人的陆伯都及其弟子刘德斋将美术学校正式搬到土山湾,成为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下属的一个部门——图画间,俗称“土山湾画馆”。

土山湾画馆是目前所知最早以学徒方式培养中国西洋画人才的重要场所,近百年间,有三百余名学生先后在此接受西洋画的严格训练。这所学校中的新老学生,也成为第一批系统掌握西方绘画技术的中国人。上海的第一代西画家,如王安德、范殷儒(又名应儒、英儒)、徐咏青等均在那里学习过,任伯年、周湘、张聿光、丁悚、徐悲鸿、刘海粟、陈抱一、杭穉英等艺术大家也曾间接受到过该画馆的影响。从达芬奇、拉菲尔的绘画技巧到印象派的画风,这些近代西洋艺术在这里都得到了传播。海派画家和西洋画家的绘画风格在这里进行了融合,逐渐形成了海派艺术。

1943年,著名画家徐悲鸿撰写《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一文,回顾中国西画运动,对土山湾画馆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西文化之沟通,该处曾有极珍贵之贡献。土山湾亦有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

2022年11月,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土山湾画馆人物志》。该书由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研究三十余年的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和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馆员张晓依合著。书中梳理了土山湾画馆历史上的开创者、历任主持者以及从这里走出来的杰出的画家,以及无数默默无闻的画徒,采访土山湾画馆老人,以人物志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土山湾画馆的这段历史。作者多年持之以恒的搜集整理,积累有珍贵而丰富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被有机编排到文中,图文对照,有助于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能直观感受历史人物形象、当时的教学场景和周围的环境,以及那些精美的画作等。

连环画象鼻湖探秘(土山湾画馆人物志)(1)

从书中我们得知,1843年出生于江苏常熟的刘德斋从1880年到1912年长期执掌画馆,既亲自教学,又管理协调,为画馆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还十分注意总结教学经验,主持编撰了不少著作。其中他亲自编写的《绘事浅说》和《铅笔习画帖》最具代表性。前者共分两卷,后者共有三册,1907年春秋之际由土山湾印书馆正式出版。

《绘事浅说》第一卷叙述习画宗旨及用笔诸法,如把笔法、画线法、分色相、画方圆、绘图设问、花卉起手法等。第二卷则详细解说人物身体的构成和比例及具体画法,如头部、五官、手足、全身、表情和人像作品临摹等。《铅笔习画帖》第一册是诸色线条和各种花纹的示范,第二、第三册是人物个像的示范。此两种书合起来使用,就是一套完整的美术教材,实用性很强。“从时间上说,它们也很可能是近代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早也比较完整的美术教科书,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作者写道。

如今,“土山湾”这个地名已经不再使用,但曾经连接斜桥路到土山湾的道路,就是现在的上海徐汇区斜土路。上海徐汇区已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旧址上创办“土山湾博物馆”。土山湾博物馆内的常设展览通过文献实物、场景复原、影视多媒体等手段,展示了土山湾自1864至1960年历史发展过程,彰显了中西文化交融的薪尽火传。博物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