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夜雨话凄凉(秋风五丈原不只是悲凉)

“秋风五丈原”不只是悲凉“苍天啊,你为何急匆匆将他交于秋风大地呀,你为何急匆匆将他揽入怀中……”,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秋风夜雨话凄凉?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秋风夜雨话凄凉(秋风五丈原不只是悲凉)

秋风夜雨话凄凉

“秋风五丈原”不只是悲凉

“苍天啊,你为何急匆匆将他交于秋风。大地呀,你为何急匆匆将他揽入怀中……”

——这是老版《三国演义》第77集《秋风五丈原》的插曲《哭诸葛》,亦是我最喜爱的影视插曲。

这首由谷建芬先生谱曲,王健先生填词,配上刘欢一字一泪地唱腔,足以使听者动情,闻者落泪。我一向以为,关于表达对诸葛孔明逝世之悲痛的文学文艺作品,再也难出其右了。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我”独坐窗前,追思故人。五丈原上,秋草萧索,孤星低垂;蜀军帐内,诸葛垂垂老矣。奈何长生灯灭,诸葛随风而去,空留八阵兵图与瑶琴。呜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为中国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不论是料事如神,还是“多智而近乎妖”,都让人难以忘怀。他没有刘备的妇人之仁,没有曹操的野心和阴毒,没有张飞的无知野蛮。他是这样一个人: 自比管仲、乐毅、那是何等的自信与骄傲!草庐隆中天下大势的分析又是何等的准确!初出茅庐, 尽管使关、张等不悦,却不与他们作口舌上的争辩,略施小计,火烧新野,让吴、张佩服得五体投地;火烧博望,让曹军肝胆俱裂;锦囊妙计,三气周瑜,聪明之余又不乏幽默;头带纶巾,轻挥羽扇,谈笑沙场,何等风流,何等倜傥!两军阵前,笑骂司马匹夫,何等从容。南阳隆中,束发读书,轻摇羽扇,何等潇洒。竹林深处,琴声悠扬;草庐堂前,论经谈道,怎样不羡煞旁人?

然怎奈何啊怎奈何,奈何你一去千里远,从此天涯孤旅?奈何你中兴汉室业未成,竟随风而去,让“我”空守白发约?此情景,怎不让“我”肝肠断?

初见他时,他只隆中来,芸芸众生,皆为凡尘,唯他,万里难寻,问言只道是报知遇之恩,故而生死相随。

再见他时,于军营。空城计、赤壁战、借东风好一个博学多才的先生,好一个稳重的军师。古诗有云:“鹤鸣于九嗥,声闻于天下。”说的就是这位先生吧!

最后一次见面,他依旧身处军营。他坐在小车上,仰望天空,自觉秋风吹面,彻骨深寒。他明知时日不多,却仍心系先主,心系这天下的苍生,他强制病情,写下千古名句《出师表》,致死也要供全大局,就是这样,如光一般的人,同光一样,毫不吝啬地眷恋着黎明的百姓到死方休。也难怪了,那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说的不就是这位先生吗?

那夜,一颗星云划破漫漫长空落,五丈原中。那夜的天静得出奇,繁星多的如春水般洒在天上,印在水中。

我最感动的是这样的场景:五丈原上,秋风凛冽,蜀营帐内,一片凄凉,刘禅之使官跪在孔明病榻前,带着哭声轻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继之位?”于是孔明一一报之。最后,孔明的声音已经很少了,曰:“我想去看看士兵们。”使官含泪曰:“是!,孔明来到五丈原上,士兵们拜倒在地,齐声呼“丞相保重!”孔明抬眼,一面锦旗随风飘动,上书“克复中原”,泪不觉而下,这个戎马一生,面对再多的困难都不曾落泪的英雄,却在临死之前流下了泪,是遗憾?是不舍,还是什么?可能是兼而有之吧。

电视剧中的歌词是这样的:“秋风啊,你为何如此匆匆将他带走;大地啊,你为何急于将他揽于怀抱……”声声痛痛蜀人心。”不觉泪已爬满我的脸颊,这或许是一种感情的自然流露,深深理解当时诸葛亮的心情。“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夕阳虽然落下去了,然他的光辉永远在青山之上。我的思绪在激荡着。我仿佛还能看到,那如光一般的先生。我仿佛听到他强制病体坐在榻上,吟唱着那首《出师表》。

评论历史在于面向未来。我的理解是:顺遂时,需要心潮逐浪高的豪放心态; 困境时,也需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壮志未酬。然在1700年后,另一支队伍同样艰难北上,最终成功,那便是红军。革命乐观主义,是可以立足现实的。 一句话,人活着,心态最重要。所有的崩盘,都始于心态和情绪。

此时已半夜,窗外雨淋淋,外面一直在下雨。不过我还是乐观的。这是我现在,未来动力的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