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八卦五行对应数字五行(五行论的数理探索-14)

五行论中的〖无二不言无〗【作者:赵致生(1943-2021)来自学习群】,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天干地支八卦五行对应数字五行?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天干地支八卦五行对应数字五行(五行论的数理探索-14)

天干地支八卦五行对应数字五行

五行论中的〖无二不言无〗

【作者:赵致生(1943-2021)来自学习群】

相对四象论,五行论是从研究〖一元数字〗的学问,进入到研究〖二元数字〗的学问认识阶段。这个阶段,形成了对“无”认识的一种新观念。因此,〖无二不言无〗。

其实,阴阳认识层面上的有无,应该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孤物独识〗的认识结果,

二是〖格物致知〗的认识结果。

在〖孤物独识〗的认识结果中,只能认识到“有”的孤立存在,而无法认识到“无”在哪里。〖孤物独识〗的产生来源和过程,是未知的。

但是,〖孤物独识〗中的有,也有其相对性。只不过,其相对性并不应该说成无,准确地说,应该是“没”。如〖有出有没〗的太阳,出为有,没非无。没亦为有。有与没,隐显之道。

没,是由“氵”与“殳”两个字的二合而一。“殳”字表达的是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也称戟柄。当武器沉没水中或者水淹没武器之后,称为没,而不能称为无。因为,殳并非真无,而仍在水中。只是看不到了。

无,也表示看不到的东西。但是,它与没则有着严格的使用差异。

  • 东西在,看不到,可以称没。
  • 东西不存在,则称无。

如中国文字对联游戏中,无对与没对,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

无对,表达上联写出后,没有人可以对出下联,称上联为〖孤句独联〗。

没对,表达虽然有很多对联,但没有一个能对得上。

中国语言中,

“无对”表达的是真的无(独一无二)。

“没对”表达的是有的唯一性(无独有偶)。

所以,〖孤物独识〗层面上的有无相对性,其实只是“有”范畴内的有没(隐阴显阳、隐阴隐阳、显阴隐阳、显阴显阳)相对性。

但是,西方现代数学在这个认识领域中,并没有这种相对属性的细致划分。

没,是中国字中的一个特殊含意的字。它包括“无”的意思,与有相对。但是,又与“无”有着唯一存在的“有”与普遍不存在的“无”的区别。

所以,

“没”表达的是“真有”,“没”字表达的是“假无”,

“无”则表达的是“真无”。

无、没两个字,把西方现代数学中的绝对化二元论认识的有无观划分为〖真有、假无、真无、假有〗四个认识层面。

“没”在中国字中的解释,就比“无”解释起来复杂的多。中国字典上有两种读音八种解释:

没字读méi 的时候有:

1、无:没有、没用、没关系、没词儿、没精打采、没心没肺。

2、不曾,未:没有来过。

3、不够,不如:汽车没飞机快。

没字读mò 的时候有:

  1. 隐在水中:沉没、没顶之灾。

5、隐藏,消失:埋没、没落。

6、漫过,高过:水没了头顶、淹没。

7、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没收、抄没。

8、终,尽:没世、没齿难忘。

“无”字解释就非常简单:

1、没有,与“有”相对: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所适从等。

2、不:无辜、无偿。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等。

显而易见,

无字指根本不存在,或者非有。

没字指有的唯一性所表达的实在,或者虚在。

所以,没字具有时间终结表达的意思,也表达事件未发生的意思,还有事件的属性特征转换。

因此,在〖孤物独识〗认识层面上形成的有无观,其实是“有没观”。这种语言文字表达的含意,在〖先天八卦〗到〖后天八卦〗变迁中,因为文字的存在而保留了下来。虽然数理的表达理论已经遗失,但是,通过文章流传下来的思维模式却被保留了下来。这也是可以通过传统的中国文化体系,来对远古钟鼎文化时代所产生的属性数学进一步挖掘与探索可能性的根本原因。

这样,对一元四象数00、01、10、11的认识,就可以把0认识为“没”,把1认为是“有”。

所以,它的认识次序则应该是1、10、11、00。它是一种“有没观”。

个数位上的1,被十位数位上的1囊括了,所以,它没了,变成了10。

个数位上的0变成了1,是一种没与有的变化,它反映了个位数位上的1,不被十数数位上的1囊括的时候,又由没变成了有。

当11被另外一个数位上的数字1囊括了的时候,它们就都由有变成了没,则11变成了00。

那么,是什么囊括了11?见下表:

个十

1

10

11

00

百千

1

10

11

00

1

合计

1

10

11

100

1000

1100

10000

从表中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四象数位上的1。囊括了11的时候,它们就变成了被淹没的00。如此轮回不息,周行不殆。

所以,一元二进制数数数列,是一个认识自然“有没观”的方法论所产生的四象链接。它的轮回周期就是四象的继续链接。它只能表达虚在与实在,而无法表达真无的存在。

对无的认识,则需要在五行论的二元数字认识基础上来完成。所以,无二不言无。

【配图与本文无关,另有文章阐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