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工号子和山歌的区别(乡村记忆之抬工及抬工号子)

囗李 建 抬工,也称为“抬脚”,一个有技术的、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很辛苦的重体力活群体,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抬工号子和山歌的区别?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抬工号子和山歌的区别(乡村记忆之抬工及抬工号子)

抬工号子和山歌的区别

囗李 建

抬工,也称为“抬脚”,一个有技术的、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很辛苦的重体力活群体。

抬工号子,就是把体力劳动和山歌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协调步伐,统一行动而独具特色的方言唱腔形式。抬工号子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音调高亢,语句粗犷,前呼后应,十分悦耳。抬工号子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喊出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抬工号子喊起来,让人精神振奋,转弯抹角,爬坡上坎,以不可被阻挡的磅礴气势高歌前行。

乡村里最常见的、非专业性的抬工队伍,以抬石头为主,兼抬一切可抬之物。根据所抬物品的规格形状,轻重大小,以及路况来决定人数和工具,一般由两人到八人组成。常用工具有龙杠、抬杠、短杠、大牛子、小牛子、垫肩(或披肩)、打杵、大索、扎索、抠索等。

以抬条石为例,两人抬,用短杠,抬碰肩。两人肩碰肩相互借力,石头离地寸许与腿脚平行。一人拿短杠,一人拿套索,拿套索的负责套石头,不用喊号子,说一声“走了”,便有节奏地“嗨咗、嘿咗”,一唱一和,小碎步疾行。中途要歇气,说声“吆起”,到了目的地大大地“嗨”一声,不用解释,各自会意,约定成俗。

四人抬可以用碰肩形式,叫“软抬”。也可以选择用杠子加牛子硬抬。套石头的大索压在1米长的牛子梁心上,牛子两头套抠索,抠索穿杠子,前面一人打头报路(领号子),后面一人艄尾,在号子的协调下,小碎步疾行。

六人抬,前面四人,用约1.2米长的牛子,牛子两头套抠索,抠索穿杠子。后面两人,套索兜底,这种抬法,有个很诗意的名儿叫“抬丁丁帽”。

俗话说“前面的摆力,后面的甩力”,不管几个人组成的抬工队伍,都分工明确:前索后杠中牛子,各司其职。走在最前面的叫“打头”的,一般都是阅历丰富的青壮汉子,负责喊号子通报路况,拿套索,套石头。套石头靠技术也靠经验,既要四平八稳,也不能套老吃牢,套老吃牢了会很费力气。如果遇到不规则的峦坨坨石头,怎样套牢套好,很要技术和经验,稍不慎,石头脱落,既不安全也很麻烦。那要是滚落到路边水田或稀泥烂坑里,会让你束手无策哭笑不得。走在最后面的叫“艄尾”的,根据需要,用打杵点一点或拨一拨,把握着抬物的方向和控制队伍有序前行。

打头的人腰杆挺直微微后仰,以顶天立地的豪迈姿势,小碎步均匀而稳健。艄尾的人腰杆挺直微微前倾,活像护犊的老牛,把抬工队伍的安全揽在怀里。抬工队伍中的任何人,都在号子的引领下,步调一致气韵和谐,相互关照相互提醒。乡下的人,下力的人,勤劳善良,忠厚诚实,没有偷奸耍滑投机取巧,若有人感到自己肩上太过沉重,会大声吼“是哪个尖脑壳(喻老婆偷汉子)没有搭力哟”,吼归吼,依然咬紧牙巴挺直腰杆,哈嗤哈嗤地随队前行。

抬工活儿中有个奇特现象,叫“牛吃水”,牛吃水会把大部分的重量压在一个人肩上,没有人承受得了。牛吃水现象是一种人为的也是无意中自然形成的。牛子上用来穿杠子的抠索,多扭一圈就稍短,少扭一圈就稍长,如遇下坡路,那多扭一圈稍短的抠索又恰好在前面,抬后面的人有意或无意地一拱腰,杠子就压在前半截牛子上,顿时,重力向前倾斜,压得前面的人怎么用力也站不起来。这种现象,不管是不是人为的都是不可取的,要遭同行人唾骂。

八人抬——很少有用八人抬物件的,一般是抬棺上山安葬亡灵才用八人抬,俗称“八大金刚”。八大金刚抬棺,用龙杠(也叫夹杠),套2米长的大牛子,大牛子上套小牛子,小牛子两头套抠索,抠索穿杠子,以龙杠为界,分内圈和外圈。如遇路窄,外圈的人不好走,可以允许一个人双脚离地蹬在大牛子上。只要杠子不脱肩,双手抱着吊着肩上的杠子,不用出力,既安全又丝毫不影响抬工队伍前行。

抬工队伍在行进途中,人与人间距窄小,或物体庞大,或杠杠索索遮挡,后面的看不清前面的,中间的看不清两头的,全靠打头的报路喊号子。喊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山歌体裁,前面一人喊,后面众人和。前面喊的是路况,后面和的是注意事项,还有那应对路况的策略,非常生动,非常有趣。

打头的喊一声“有了”,回答曰“有了”,是说都准备好了。打头的喊声“起”,众人应和,杵子在手,杠子上肩,抬工队伍浩荡前行。“前沿大角”,“后沿小角”,是要转弯了。“左(右)手擦墙”,“右(左)手抱梁”,是遇到有高岩背坎了。喊一声“大路坦坦平啰”,众人欢呼,“走路当腾云啰”,把杵子提在手里,“踢踏踢踏”声响,整齐而均匀的小碎步欢快前行。“抬头望啰”,“往上升啰”,“搂就搂哦”,“越抬越好走哦”,“升就升啰”,“越抬就越轻啰”,是上坡了,队伍后面的人用力向前推送,绝不允许掉链子。“下脚”,“带溜”,“下一台”,“掉到来”,是下坡路了,队伍前面的人抬头挺胸,必须扛住后面的贯力。“路上筋筋畔”,“一脚就蹬断”。“天上明晃晃”,“地下水凼凼”。“天上麻鹞子在飞哟”,“地上牛屎一大堆哟”。是路上有障碍物了,各位须小心。“幺二拐”,“二面甩”,是遇到弯路了,要摆正位置放慢脚步。“搂上莲花台”,“步步升起来”。是说,上了这个坡,就是目的地了。

乡下抬工,只有抬高压线路用的粗大的水泥杆子才用十六个人抬,前后各八人,大牛子上套小牛子。物体长大,转弯不易。这时,团队精神(老一辈和新一辈抬工历来凝聚的团队精神)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抬工号子喊的价天响,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这场合,这机会,少不得有人培桥补路搭跳板,少不得有人帮忙扶一扶,拉一拉,推一推,或是帮忙换一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