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老爷是怎么死的(盛老爹官升尚书台任)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盛老爹是一个喜剧性十足的人物,刘钧把一个一心只为自己仕途着想,胆小怕事,是非不分的的宋朝文官演绎的淋漓尽致。剧中盛老爹初为官在扬州,是扬州通判。其实扬州通判是一个小官,只有从八品,但是这样的一个官一般的人还是当不了的,一般由进士出身的文官或者清流担任,虽然品级低但是属于中央干部。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通判这个官职的秘密。

知否盛老爷是怎么死的(盛老爹官升尚书台任)(1)

通判本来唐朝就有了,属于州郡主管官员的辅助官员。到了宋代,赵匡胤以武臣篡位得到皇位,所以对武臣防范很严,除了杯酒释兵权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外赵匡胤对防范武臣还真是动了一番脑筋。他注重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消除藩镇割据出现的可能,所以宋朝300多年没有出现大的武臣造反现象。赵匡胤将郡、州的长官基本上改为文官,但对这些文官仍然防范,防止他们做大,方法就是派通判进行监督。

通判 宋初惩五代藩镇之弊,乾德初,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命刑部郎中贾玭等充。建隆四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时大郡置二员。馀置一员。州不及万户不置,武臣知州,小郡亦特置焉。其广南小州,有试秩通判兼知州者,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也就是说,郡会派驻郡通判,州也会派驻州通判,只有特别小的州没有通判,但是如果州的长官是武臣,不管多小的州也会派驻通判。通判掌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同时州郡长官的命令必须由通判副署,签名同意才能生效,而且,对于州郡内长官及事务进行监察,有问题可以直接向中央上书。所以盛纮的扬州通判就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兼任纪委书记,有很大权力。

但是赵匡胤的设计高明之处还在于,设置监督人员但并不给州郡长官造成压力。通判的品级并不高,才从八品,所以州郡官员如果正直安于政事,通判就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搞阴谋通判就会出来发挥作用。

通判既然是皇帝派遣去监督州郡官员,那么其本身应该很可靠,但是如果这个通判并不能胜任皇帝所交付的任务,或者和地方官员勾结,那么这种名义上的监督就不存在了。所以朝廷会选清流官员担任此职务,进士出身的官员就成为了首选。朝廷规矩:科举考试每科的一甲前三名无须待缺, 除了授予京官的之外,都可直接授予州府通判。后来范围扩大到进士群体,而这些进士为了升迁都会努力的做好通判工作,为朝廷防范心有不轨之人。

知否盛老爷是怎么死的(盛老爹官升尚书台任)(2)

剧中盛老爹在扬州担任通判后被调回京升官尚书台任,应该是在扬州办差不错。虽然新任的尚书台任只有从六品,也没有实权,但是毕竟在品级上进步了不少啊。此时他穿的还是绿袍,官阶比较低。

知否盛老爷是怎么死的(盛老爹官升尚书台任)(3)

后来,在盛纮被留在宫中的时候,已经换成了红袍,表示他又进步了,成了五品或以上官员,根据剧情知道他已经是五品官了,不到十年就从从八品升到了五品官,盛老爷真是进入了仕途的快车道。

而且盛老爹谨慎的性格也符合当过通判的经历,时刻提防被别人拿住把柄,万一有人参自己一本就完蛋了,因为他干过监察工作知道如何鸡蛋里挑骨头,也害怕别人这样对付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