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汉灵帝刘宏(帝王传26)

历史汉灵帝刘宏(帝王传26)(1)

汉灵帝刘宏,出生于公元156年,公元168年即位,公元189年卒,在位22年,享年34岁。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第二次“党锢之祸”

刘宏即位时,只有12岁,仍是一个小孩子,当然要由窦太后临朝。太后临朝后,让父亲窦武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尉,并诏李膺、杜密参与朝政。

为了消灭宦官势力,陈蕃与窦武还建议早日除掉曹节、王甫等宦官,可是窦太后不同意。结果,事情败露,宦官曹节、王甫便先发制人,发动政变,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陈蕃。

窦武、窦太后也被逼交出玉玺,关在南宫。宦官侯览的老家在防东(今山东单县东),其家属倚势横行乡里、残害百姓。当时担任山阳郡(今山东巨野南)东部督邮的张俭发现后,便上书告发。但奏章落到侯览手里,两人从此结下了仇恨。

历史汉灵帝刘宏(帝王传26)(2)

公元169年,侯览使人诬告张俭等结党谋反。宦官曹节又利用这一机会,示意有关部门,把李膺等上次被禁锢的人也牵连进去,奏请皇帝批准惩治。

当时汉灵帝年方14岁,不知就里,便问曹节:“党人都干了些什么,为何要惩治他们?”曹节说:“他们相互勾结,图谋不轨。”灵帝又问:“图谋不轨是什么意思?”曹节回答说:“是想夺取国家政权的意思。”灵帝问清楚了,就批准了这一请求。于是李膺、范滂等百余人,又次被捕,死在狱中。

张俭闻讯逃跑,处处躲藏,致使几十人,甚至成百人,因收留过他,而造成家破人亡。据统计,当时为此被杀、被流放、被罢官禁锢的达六七百人。

公元172年,有人在洛阳朱雀阙上书写了反对宦官专权的文字,宦官集团又一次四处搜捕“党人”及太学生千余人。

公元176年,灵帝下诏规定: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兄子弟及五服以内的亲属,都一律免官禁锢。

这就是第二次“党锢之祸”。(第一次上一篇中已提到)

这次“党锢之祸”继续了十几年,直到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大起义,东汉政府才宣布赦免党人。

侵吞国财

汉灵帝在政治上完全成为宦官手里的傀儡,昏庸糊涂,无所作为;在生活中,只知吃喝玩乐,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但在经济上,他却十分注意积累个人的财富。

首先他把国家的财政收入大量转为皇室私产。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的中上方、西园等都是管理灵帝个人财产的机构,还找一部分宦官专门为他保管这些财产。此外,他还在老家河间国(今河北献县东南)买田地,修住宅,似乎准备在万一当不成皇帝时,还可以回家做个大财主。

在皇帝财迷心窍的影响下,其他皇室亲族,更是不择手段地侵吞国家财富。尤其是灵帝乳母赵烧,更是贪得无厌。据记载,她生前的资财比得上皇家的仓库;她死后,其坟墓竟超过皇帝的陵园。

灵帝的生母董太后,财迷的愈加令人可笑,让灵帝卖官,她来收钱,积累的金钱装满了她的皇室。当时的民谣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春黄梁”。

董太后是河间人,这是咒骂她精于聚敛,金钱充满房屋还不知满足。她还派宦官与地方官吏勾结,到各地掠夺珍宝。

张榜卖官

说起卖官,在中外历史上,并非奇闻;但作为皇帝公开张榜卖官,汉灵帝可能是独创。

为了攫取更多的收入,在公元178年(光和元年)12月,灵帝竟然公开张榜出卖官爵。他规定:

二千石郡守级官员,卖二千万钱;四百石县级官员卖四百万钱;凭才德选上的官员,要付一半或三分之一的价钱;没有钱的也可以买官,但上任之后,要加倍付款。

他还规定:县、郡级的官职可以卖,三公九卿也可以卖,其中“公”一级要价一千万,“卿”一级要价五百万。

历史汉灵帝刘宏(帝王传26)(3)

如廷尉崔烈,出身地方官僚世家,当时名气很大,曾当过郡守九卿。他用五百万钱通过灵帝的傅母程夫人买了三个司徒。在举行封拜仪式的时候,灵帝亲自出场,百官隆重集会。这样庄严的场合,灵帝公然对左右亲信说:“真可惜,本来可以赚他一千万的!”程夫人从旁插话说“崔公冀州名士,岂肯买官?他是通过我而得来的。”崔烈买官以后,声望大为下降,过了一阵,他自己也觉着不安,就问他的儿子崔钧:“我当了三公,外边议论如何?”崔钧说:“人们认为您早享盛名,历任要职,当三公本来是可以的;但是现在当上了,大家却很失望。”崔烈又问:“那是为什么呢?”崔钧说:“大家嫌这个三公有铜臭气,花钱买来的官不光彩。”由于卖官挣钱,皇帝每多卖一次官,就多收入一次钱。

结果,地方官也行卖官,甚至有的刚把一个官职卖出去,接着又卖第二次,前官到任不久,新官又来上任,致使有的地方官一个月内换了好几次。

那些买官的人怕亏本,一到任就大肆搜刮,刻不容缓。所以当时遭殃的,还是平民百姓。当时民谚说:“公卿牧守,都是戴帽狗”。

汉灵帝十分昏庸无能,只知吃喝玩乐,耽情淫为,酒色财气;任纵宦官专权胡为,造成“党锢之祸”;加之他公开标价卖官,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致使朝政日紊,国势衰败。

此时的东汉王朝,已经一扫和帝以前之盛,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广大群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终于,在公元184年2月,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因起义军用黄布缠头作为标记,故被称为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爆发后,汉灵帝惊恐万状,急忙派大将军何进、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和北中郎将卢植去分头镇压。

历史汉灵帝刘宏(帝王传26)(4)

后因起义军在颖川、南阳失利,首领张角病死,导致了这次起义的失败。这次起义虽然没有直接推翻东汉王朝,但东汉王朝从此走向了土崩瓦解的道路。

公元189年(中平6年)4月,灵帝一病不起,卧床数日,一命呜呼于嘉德殿。灵帝死后,由他14岁的长子刘辩即位,这就是汉少帝。

又一个汉少帝

汉少帝刘辩,生于公元175年,即位后5个月被废。年号:光熹、昭宁。

少帝即位后,何太后临朝,由其哥哥何进辅政。何进与世族地主代表人物,中军校尉袁绍联合起来,共谋除掉宦官。

他首先杀掉了掌管军队的宦官蹇硕,进而想彻底消灭宦官集团。但何太后不同意,因何太后原是由宦官推荐才得到灵帝宠爱的。何进除宦官之心不死,于是又想密召西北军阀董卓领兵入洛阳,以武力翦除宦官。

董卓是陇西临祧(今甘肃岷山县)的土豪,曾参加镇压羌族反抗和黄巾起义,野心很大,时刻准备步入朝政。当他接到何进的书信后,十分高兴,立即引兵进发洛阳。

但在董卓尚未到达洛阳的时候,何进事漏,被宦官张让、段珪等杀掉。

历史汉灵帝刘宏(帝王传26)(5)

何进死后,袁绍率兵入宫诛杀宦官,杀死2000多人。随后,董卓也带兵进入洛阳,杀死何太后,废掉少帝,迎立9岁的陈留王刘协做皇帝。这就是东汉末年的汉献帝。

点击关注,下篇:汉献帝刘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