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故事背后劝人向善(小故事告诉我们)

公众号“破境咏道”

三国时期有个故事,杨修和杨宕叔侄两人共侍曹操。杨修被曹操处死后,杨宕惴惴不安,因为他经常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害怕被查,打算趁最近押运粮草时大捞一把,就告老还乡。不料,杨宕突然胸口胀闷,像一块巨石头压着,整日如坐针毡,夜不能寐。

华佗给杨宕开了两张处方,第一张处方上写着:“二乌、过路黄、香附子、连翘、王不留行、法夏、毕拔、朱砂。”熟知古文章法的杨宕把这八味药名的头一个字上下连贯一看,这不是在暗示“二过相连,王法必诛”吗?想捞一笔的想法是错上加错!杨宕不禁大惊失色,遂打消了最后大捞一把的邪念,此时觉得胸中似乎好受了些!

杨宕打开第二张处方,处方上六味药名的头一个字连贯起来谐音是 “赏汝棺木一副”。顿时吓得,口吐鲜血,昏死过去。过一会儿,杨宕睁开眼睛,感觉心轻身爽,再也没有胀闷的感觉,病竟然痊愈了。这时,华佗不请自来,告诉他得病“乃贪婪气郁凝集而致”,现在气随汗出,吐尽淤血,恶病已除。杨宕从此再也不敢克扣军饷了。

《内经》中还有一句话“道德稍衰,邪气时至”,就是说在人道德衰坏的时候,在人身体最微观、最内部的细胞,各层空间中,每个地方,都会发生一些问题。由于思想的不正确,会发生一些病情。而真正的神医是医心,杨宕被华佗借方劝诫,明白贪财会丧命,吓得打消邪念,病也就好了。

古人讲养生即养德,养德即养心。《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人心归正,提升道德,正气才能上扬,邪祟才不敢入侵。现代人往往对古代中医是无法理解的,因为现代医学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次。更不认为道德在其中有什么实质的作用,现代人对于道德的看法,是无形的,空泛的,精神层面的。

但谁也无法否认道德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人们在上小学、中学时都会开设道德课。但是课程中从来没有讲清楚,道德在人体的哪个地方,或者人为什么有道德?所以才造成人对道德既重要又空泛、无形的认识。这种认识会导致一旦涉及到个人的利害关系时,道德往往就被抛在脑後。

哪些故事背后劝人向善(小故事告诉我们)(1)

那么人的“道德”存在何处?古代道家认为人的生命有“三宝”:精、气、神(元神)。人有“道德”就因为人有“元神”,也就是人的“道德”存在于人的“元神”部份。为什么人有“元神”就会有“道德”?因为人的“元神”就是来源于神的世界(天国),所以人的“ 元神”与神一样,都是神圣、纯真、善良的。人因为有神圣的“元神”,所以才会有“道德”,有怜悯之心,有善良的心,有爱心。

既然道德通达神明,那自然在治病与养生中有神奇的作用。现代医疗中经常有一种现象,被医生判定只能活短短一段时间的绝症的病人,他们却活了几年或十几年,甚至有的人神奇自愈。而这种人往往是心胸豁达,或者改变之前僵化的观念,并开始信神向善的人。

古文名篇《劝学》中有一句话十分耐人寻味:“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善德就能使人超凡入圣!可见积善的作用对生命的影响如此巨大,一个普通常人在行善积德时,已经是“虽未修道,却已在道中”了。那作为修行者在升华道德时,那直接就是层次的提高!

哪些故事背后劝人向善(小故事告诉我们)(2)

既然人有“道德”这么高贵的东西,那为什么还会作坏事,甚至有时连禽兽都不如。因为人拥有善良的“先天真我”外,还同时有不善的“后天假我”(由观念和业力组成)。佛家说人有佛性同时也有魔性,修炼提升就是抑制、去除魔性的过程。

末法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是人不受道德约束而魔性大发。当今社会乱象的根本原因是“道德”的沦丧。一些作恶多端的人,像迫害好人的恶人,虽然拥有善良的“先天真我”,但是几乎完全被邪恶的“观念、业力”所封闭,所以才会做出“泯灭良心”、“人神共愤”的恶行来。

道德有着更加深远的内涵。修行人行大善,就是用道德的真相打开人被邪恶封闭的内心,唤醒人的良知善念,重拾道德。在乱象中,人在道德的加持下就算分不清对与错,也能分辨出善与恶。

道德是先天宇宙特性的表现,重德向善就是接通了整个宇宙的正能量,强大而微观的能量贯通人体的细胞以致更微观,任何病毒与邪祟都抵挡不了这强大的正向能量,瞬间被消灭。

古代经典《书经》描述:天帝不常,作善者,降之百祥;作不善者,降之百殃。”上天给作善者福报,给作恶者惩罚。人只有重德向善才能得到上天的护佑,才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渡过末劫大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