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关于爱情的一首诗(这首缠绵缱绻的爱情诗)

现代关于爱情的一首诗(这首缠绵缱绻的爱情诗)(1)

岁月悠悠,当我们人到中年,身陷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时,在日复一日的家长里短的琐碎事物中逐渐麻痹自己的情感时,偶有闲暇,翻开儿时相册,打开自己尘封已久的记忆,头脑中也会幻化出一幕幕儿时天真烂漫的唯美画面,或许潜藏于内心深处的一点点情愫也会悄然涌现,儿时的青梅竹马,曾经的嬉笑玩闹,曾经的两小无猜,曾经的骑竹马、拜天地……心念念起,杳如童话。

然时光太瘦,指缝太宽,花谢花开,春去秋来,曾经属于两人茶靡浅笑间的浮华岁月不经意间,已隔经年。

想陪你从青梅竹马,一路走到青衫白发,也仅仅定格成了儿时的一句戏言,事隔经年,心中的那份遗憾想必也在时间的长河中变成了一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在心田。

现代关于爱情的一首诗(这首缠绵缱绻的爱情诗)(2)

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与同一首诗有关,那么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正是李白的这首《长干行》。

长干行

作者: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诗题“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所提及的“长干里”,据《景定建康志》载:“长干里,在秦淮南。”长干即现在的南京中华门一带。唐时,金陵西门及南门秦淮河两岸,商旅往来,最是繁华。

这首诗采用叙事诗的手法,以居住在长干里的一位商人妇自述口吻,来回顾她与丈夫的儿时相识相伴及相爱的过程。故事以年龄和时间顺序来展现两人的情感发展脉络,诗歌语言婉约缠绵,清新细腻,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生活画面行云流水般呈现于眼前,宛如一幅幅运笔工巧的画卷,从中我们仿若看见了一位对理想生活充满执着追求和热切向往的商贾思妇,俨然不同于白居易《琵琶行》中“老大嫁入商人妇”的悲苦与无奈。

现代关于爱情的一首诗(这首缠绵缱绻的爱情诗)(3)

儿时青梅竹马的情意,更显天真烂漫,纯洁无瑕。那时你我均年幼,还记得我刘海初盖前额的时候,常常折一枝花在门前嬉戏,而你总是跨着竹竿当马来骑,手持青梅我们绕着交椅你追我赶,互相追逐着玩耍。你我同住在长干里,从小便天真无邪地玩耍在一起,互相没有猜疑。或许就是这份“两小无嫌猜”让两人的感情更加得纯粹坚实,也正如我们世人口中所谓的“知根知底”的爱情。

十四岁那年,两人便结为夫妇,纵然是从小玩耍在一起的玩伴,新婚之时,少妇依然娇羞万态,自己低着头面向那昏暗的墙角,即便儿时曾玩过“折花”扮新郎新娘的游戏,但美梦成真,真正成为他的新娘的那刻,小新娘还是羞答答难为情,一幅娇羞之态刻画地出神入化。

现代关于爱情的一首诗(这首缠绵缱绻的爱情诗)(4)

十五岁时,耳鬓厮磨之间,少妇没有了新婚时的娇羞,与丈夫的感情也进一步加深,也能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从心底里发下与丈夫“愿同尘与灰”的海誓山盟。

“抱柱信“”,出自典故《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其中“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一句是表明少妇对丈夫的爱忠贞不渝,不愿意忍受夫妻分离之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妇的情感也不断成熟。

十六岁时,两人感情正浓烈时,丈夫要外出远行,少妇万般不舍,对出行的丈夫安危的担忧及思念牵挂之情溢于言表,愁绪万千。此时夫妻可谓是一体同心。

丈夫远行后,“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门前所留下的送别丈夫的脚印,都已经长出了青苔,可见两人分离的时间之久。这厚厚的苔藓怎么也扫不了,秋风早到落叶纷纷把它覆盖了。可以想见,丈夫走后,少妇望穿秋水,时刻期盼着能早日相见,是秋风来得早吗?显然不是,而是思妇心理作用,从侧面渲染了少妇思夫之苦。

现代关于爱情的一首诗(这首缠绵缱绻的爱情诗)(5)

转眼到了八月,看到双双飞舞的蝴蝶,少妇更感时光流逝,青春虚度,不免产生了顾影自怜的慨叹。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思夫心切,只要有丈夫回家的消息,少妇定慧远道相迎,哪怕是赶到啊长风沙要走上七百里。最后四句,将少妇渴望相见,宁愿抛却女人的羞赧,也要热切奔放地去迎接丈夫的归来的情态展现于前,深情缱绻,如此情深意浓的爱情,谁人不疼,谁人不怜。

李白的这首诗,整体风格清新明丽,活泼动人,感情真挚细腻,言语婉转缠绵,读之如饮佳酿,醇香隽永。而诗句中所出现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成为了世人心中纯真无邪感情的向往。

现代关于爱情的一首诗(这首缠绵缱绻的爱情诗)(6)

(声明:以书为友,以文沁心,读书写文,记录所思所感。欢迎关注“书友文心”,共同交流!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