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非演唱追寻(汤非用音乐传递爱的力量)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记住乡愁》、《新月照古城》、《心念》……他的歌曲,总是与乡愁有关。 他,就是汤非。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叫宜陵的小镇上,从小他就热爱音乐。 他的歌声感性而温暖,总能碰触到听者心灵最软的部分。在他的歌声中,无数人瞬间穿越回儿时,童年的记忆在心头萦绕。他说,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种乡愁。

汤非演唱追寻(汤非用音乐传递爱的力量)(1)

儿时的音乐梦

“大概五六岁的时候,我会把蚊帐拉起来当大幕。开始表演了,我就把蚊帐拉开,给自己报幕。”汤非从小就喜欢唱歌,音乐的种子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但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条件比较艰苦,父母都是农民,虽然他们不懂音乐却一直在默默支持着他:“小时候上音乐课,只有脚踏风琴。我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父亲给我买了一台电子琴,当时花了72块钱。” 要知道72块钱,当时对于汤非的家庭而言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因为儿子喜欢,他的父母便选择支持,这是对儿子音乐梦想的无声支持。 12岁时,他在家乡的一次歌唱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比赛,也是他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出于对音乐的热爱,2005年他奔赴北京追梦,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成为了团里的一名独唱演员。如今,他5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同时还是扬州慈善形象大使,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父母把你培养出来了,当你有了一定的能力,就应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一次机缘巧合,汤非关注到了家乡留守流动弱势儿童这个群体。他决定将音乐的力量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音乐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汤非演唱追寻(汤非用音乐传递爱的力量)(2)

用音乐传递爱

“德是祖传一本书,孝是子孙一杯茶,仁是滚烫一颗心,礼是亲热一句话。学是桌上一支笔,诚是窗前一束花,勤是手上一把茧,志是胸中一幅画。”扬州市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歌声。 几天前,汤非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音乐公开课,教的歌曲叫《家风》。“以前我在电视上看到汤老师,今天汤老师来到了我们学校,我特别高兴。”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上完课非常兴奋,回家后她要把《家风》唱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 “我希望每个孩子唱完这首歌之后,能有家风的传承,包括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尊重老师等……”汤非说,家风的传承都在歌词中都体现了,对孩子们而言这也是一堂思想政治课。 每次教孩子们唱歌之前,汤非会先谈谈自己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是如何走出来的。说是音乐公开课,其实是为了和孩子们更多地在一起交流。他告诉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要坚持不懈。 “我们家乡很多民歌开始流失了,现在年轻的孩子们不会唱《拔根芦柴花》《杨柳青》这些歌曲了。”汤非也希望通过音乐公开课,教孩子们唱家乡的民间歌曲,让这些歌曲能够得到传承。

汤非演唱追寻(汤非用音乐传递爱的力量)(3)

志愿者身份永不变

从2015年开始,汤非就一直关注家乡留守流动弱势儿童这个群体。这些孩子们大部分都是父母离异或去世,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些孩子还患有残疾、自闭症、智力障碍。 在音乐公开课上,汤非注意到了一个坐着轮椅的孩子。孩子患有肌营养不良症,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抚养。汤非对孩子进行一对一帮扶,抽空就回扬州看他。“孩子的身体有所好转,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了。”看到孙子的变化,爷爷脸上露出了笑容。 汤非为家乡做公益,一做就是6年。除了带来公开课,每年春秋两季学期,汤非会给受助的学生们500元助学金。“其实,很多人都在为这些孩子们贡献着一份力量。”汤非表示,阎肃老先生的书法作品、韩磊签名的书包、李谷一老师的专辑等,通过“爱心拍卖”都用来资助这群留守儿童。 “靠我自己一个人,也很难坚持下去。“汤非告诉记者,当年注意到家乡的留守儿童,是通过扬州的“新闻女生志愿服务团”,这个团体有200多人在做公益,而自己只是其中一分子。扬州评话演员谭敏会给孩子们讲扬州语言文化的公开课,心理咨询师也会带来心理辅导、未成年人保护等公开课,公开课还涉及音乐、体育、绘画等领域。 正如汤非所说,“众人划桨开大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留守儿童,投身于公益事业,他们的爱一直在路上。 汤非说,“终会有一天,我老了唱不动了,但做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永远都不会变!” 交汇点记者 唐澄 钱晶晶 赵宇 素材提供:扬州广电《新闻女生帮你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