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哪一点值得我们学习(阅读笔记)

地缘政治这个词,在现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已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重要词汇它是从国家的气候条件、外部地理环境、内部地理环境等方面对一个国家的物质文化、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做出解读地缘政治的“缘”是缘故、缘由的意思,“地缘政治”也即是因地理环境原因产生的政治环境,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罗辑思维哪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罗辑思维哪一点值得我们学习(阅读笔记)

罗辑思维哪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地缘政治这个词,在现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已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重要词汇。它是从国家的气候条件、外部地理环境、内部地理环境等方面对一个国家的物质文化、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做出解读。地缘政治的“缘”是缘故、缘由的意思,“地缘政治”也即是因地理环境原因产生的政治环境。

对于中国的地理环境,我们耳熟能详的一段描述是:“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但是人均占有量少,人均耕地面积少......”让大家的印象中,似乎我国的地理环境很恶劣。罗辑思维这一期,对中国的地缘政治进行了解读,对我们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有一定的帮助。

1、寒带、热带、温带

如果从大的气候条件对全球的国家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寒带地区、热带地区和温带地区。中国的主体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这首先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寒带地区天气寒冷,日照时间短,物产稀少,人在物质和有效活动时间方面都受到限制。热带地区虽然物产丰富,但常年高温,人的活动同样受到诸多限制。丰富的物产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人的惰性。所以人类主要的文明都起源于温带,这就是著名的“北纬30度”。

2、外部地理环境

中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端,面朝大海,背靠大山和荒漠。无论是大航海时代之前还是之后,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很少四面同时而来。相较于中东地区的四战之地,这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外部地理环境。与中国有类似地理位置的是出于亚欧大陆西端的法国和德国,荷兰虽然也有类似的地理环境,在大航海时代崛起过,但由于体量小,在现代已不再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国。亚欧大陆东西两端,与大陆隔海相望的日本和英国,也成为现代全球性大国,足可以看出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是多么重要的一个因素。

3、内部地理环境

中国内部的地理环境是,从陕西的关中平原到中原地区,再到华北平原,直到江淮地区。这一大片相连的平原区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区。围绕这个核心区,东面、南面是大海,其它方向是山地、高原和沙漠。这一中央独大的地理格局,也形成了中央独大的政治格局,让中国从古至今一直是具有强大中央向心力的国家。相对分割的四川盆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气候也适宜,但从来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抗拒中原,只有在中原衰落的时候短暂的形成割据政权,在历史上这种情况也经常出现,但随着中原秩序和力量的恢复,重新被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这样的内部环境,给中国千年来保持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是立于21世纪世界强国之林的基础。

4、技术的影响

第一岛链曾被认为是中国海洋环境的一个不利因素,是第一遏止链。但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远洋海军力量的发展,当我们越过第一岛链后,第一岛链反而成为了我们的保护屏障。

在冷兵器时代,中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内部也经常因山河阻隔出现割据政权。但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几乎消除了自然环境对军事力量的约束,也就不再可能因为自然环境的阻隔造成政治的阻隔,文化阻隔已成为政治阻隔的主要原因。

因此,只要文化上我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已无法想象中国会再出现像古代那样因山川阻隔形成的割据政权,像台湾海峡这样冷兵器时代难以逾越的鸿沟,现在也不过是一脚的距离。如果今天还有人拿台湾海峡作为割据的屏障,那就真正是痴人说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