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曹禺多大年龄(雷雨中周家混乱的背后)

雷雨曹禺多大年龄(雷雨中周家混乱的背后)(1)

说起曹禺,正如提及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易卜生之于挪威,契诃夫之于俄国。他是20世纪的代表剧作家,我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更是被国外同行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第一人。

他的作品以家庭关系,社会环境为核心,深入探讨人的精神世界,其真实、细致程度,当真负得起“艺术之基为真”这几个大字。

实际上,曹禺对剧本创作的态度,的确是十分严谨的,他的艺术宗旨便是真实,因此每逢创作,都一定要亲自取材,反复修改直至毫无纰漏。正是这样巨细无遗的态度,让他的出山之作《雷雨》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才付梓,但其结果无疑是惊人的——如同一颗巨石,砸穿了当时仍处在蒙昧的中国戏剧节,时至今日被改成各种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戏剧界的里程碑之作。

有人说,《雷雨》的巨大成功,是因为它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正如《京华烟云》中所言“曲水抱山山抱水,闲人观伶伶观人。” 这出荒诞错综的绝世戏剧,也不过是作者人生舞台上的一出好戏罢了。

雷雨曹禺多大年龄(雷雨中周家混乱的背后)(2)

“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曹禺出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曹禺”这个笔名则是“萬”的繁体字演化而来。他自小便聪慧多颖,悟性极高。他的父亲名为万德尊,是当地有名的一大官僚,其名在当时可与“孙传芳、阎锡山”等相提而论。

在大学深造过后,他以优秀成绩从日本军官学校毕业,便跻身官场,还曾担任袁世凯的部下,可谓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然而万德尊虽身于权势中心,却始终不适应其间的污浊黑暗,整日闷闷不乐,无奈之下隐退故乡。回到天津,他便与当地的商贾之女薛氏坠入爱河,并迅速地结婚,过上了悠游自在的中年生活。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结发妻生子难产,抢救无效而撒手人寰,只留下才出生三天的曹禺和万德尊相依为命。或许是姐妹情深,又或者是出于同情,万德尊妻子的孪生妹妹主动提出要照顾曹禺。可这段原先纯洁的关系不知何时就变了味,薛小妹本就倾慕万德尊,而她又与姐姐生得极像,两人一来二去,竟萌生了不轨之情。不到一年,薛妹便嫁入万家,成为曹禺名义上的生母。

雷雨曹禺多大年龄(雷雨中周家混乱的背后)(3)

年少的曹禺对这段曲折往事毫不知情,他顺利地长大成人,并在1922年以十分优异的分数考入南开大学,开始对戏曲创作产生浓厚兴趣。1929年,他又进入清华大学文学系深造,期间钻研了数部戏曲名家的中外原作,尤其熟读易卜生,奥特莱等人,为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严正的理论基础和艺术审美风格。

而也正是在这段青春时光,他与父亲的关系急转直下。万德尊虽然早年得志,却在远离官场后完全颓废,沉迷烟酒,不清醒时便对家人拳脚相加,每次都是母亲挡在他面前才让他免受皮肉之苦。

然而,在一次争吵中,曹禺得知了自己身生母亲早已离世的真相,巨大的震惊和迷茫击垮了他,虽然继母对他疼爱有加,可这一事实太让人难以承受,让曹禺一时陷入了对自我存在的深深怀疑中。

雷雨曹禺多大年龄(雷雨中周家混乱的背后)(4)

“人生处处都是戏,戏里处处看人生”

在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纠葛中,曹禺是最大的受害者。不过他也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一心扑在了艺术创作上,最终在大学便写就了他的传世名作《雷雨》,这剧本横空出世,顿时一炮而红,斩获数项大奖,年仅23岁的曹禺也在这至高荣誉下收获无数的掌声和称赞,成为名声大噪的专业剧作家。

可若是你看过《雷雨》,便会在其中清晰地看到曹禺的影子,看到无数个在茫然中颠沛流离的人的命运。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雷雨天,围绕封建大家庭几个人物的爱恨情仇引发的一场悲剧。其中的人物设计都极有特点:富家女繁漪表面冷静,实则爆裂如火,她与周朴园的扭曲爱情正映射了父亲和继母的关系;

周朴园,自以为是的封建资本家,他的控制欲与虚伪贪婪是曹禺对父亲这一形象的丑化;周萍,纤细敏感的富家子弟,逃避现实以自赎却反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一人物特点与曹禺心中对哥哥的印象有所重合;

雷雨曹禺多大年龄(雷雨中周家混乱的背后)(5)

而全剧最突兀、也最叫人意难平的周冲,则是真切的曹禺写照。曹禺当年独属于青年人的纯粹、天真、理想主义,都在这个角色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无论是曹还是周,他们依旧逃不脱命运的酷刑,在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所有梦想都被打的七零八落。

可以说,若不是原生家庭窒息般的压迫和家庭关系的扭曲,曹禺断不可能写出如此惊世之作。正是对痛苦有所体悟,对环境有所质问,艺术才得以升华,成为超越人的东西。

《雷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戏剧结构的严谨,布局的精巧或理论的完整性上,它实际上是一部人类悲欢的群像,在其中我们能感受到人类对命运的负隅顽抗,以及在这一无形之物下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卑微和苦痛。这部作品中,人的渺小被无限放大,人的悲哀贯穿始终,而命运,永远在一旁巧笑嫣嫣,作最忠实的看客,最沉默的主角

雷雨曹禺多大年龄(雷雨中周家混乱的背后)(6)

“人在这片大地,诗意地栖居”

《雷雨》在如今,背负骂名远比美名多,这或许和曹禺后期作品质量急转直下有关,但大多数人都对于急转直下的剧情异常不解,认为其“过于狗血”,简直是如今“深夜八点档”之鼻祖。然而生活,本就是一出狗血的戏码,我们的今日,又有什么可能不会是另一人所谱就的呢?今日昨日,生死之间,谁说得清楚这其中的因果?

人活于世,除却懵懂幼年,大部分时光都与痛苦为伴,而艺术则是夸大了这种表现力,增加了它的震撼程度。与其说《雷雨》的悲剧是一个必然,不如说它是一种消极态度的写照,剧中人物不断挣扎却仍旧落个或死或疯的下场仿佛便是作者的一声叹息:我们斗不过命运,我们斗不过…… 这种以悲剧手法昭示命运本质的写作手法,虽然极度叫人动容,却难免让人陷入精神状态的低谷。

雷雨曹禺多大年龄(雷雨中周家混乱的背后)(7)

相比之下,余华《活着》,路遥《平凡的世界》虽都带悲剧色彩,仍旧强调人在黑暗夹缝中努力生存的光辉;莫泊桑《一生》悲剧意义不厚重,却也揭露了生活的本质: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却也没有那么糟。 虽然这些非剧本,但同为文学作品,或许也足够向我们述说一些生命的本质。

以“撒狗血”成风的快餐文学兴起之当下,能正确认识文艺作品中可在当下接受的元素,实属一件大事,更重要的是,能在虚构作品里体味文字的真意,感受字里行间的温度,这才是读者所应持有的态度。如果因《雷雨》过于荒唐和阴暗便否决它的价值是不可取的,可因为它所揭露的不可抗力便失去对现实的希望,这一点更不可取。

雷雨曹禺多大年龄(雷雨中周家混乱的背后)(8)

准确来说,我们与《雷雨》中人一样,为反抗命运而反抗,但不同的是,我们绝不因命运才活着。无论如何,作为在这片土地上唯一有话语权的生物,作为一个历经千难万险才抵达今日的民族,作为一个独立于一千亿人之外,绝无仅有的孤独人类,始终保持对生命至高的敬意,活出诗意的人生,或许是对命运最有力的反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