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1)

白启哲,1935年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由于得天独厚的家学熏陶,白启哲自幼便喜爱绘画,在父亲白雪石先生的严格要求下,进行了坚实而卓有成效的基本功训练。进而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在绘画的理艺法技诸方面有了更深切的领悟和把握。

他不喜张扬,不尚空谈,不为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时风所动。他一方面植根于传统,一方面着眼于创新。在北上南下,游历祖国山川中,他撷英览胜,努力捕捉自然景物的灵性和神采,并付诸笔墨,积累了丰厚的创作素材。他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继承家法,他要继往开来,另辟蹊径,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艺术特色。为此,他力图将东西方艺术的审美意识融会贯通,从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他强调点线面的全方位运用,在严谨的骨法用笔中,施以酣畅淋漓的泼墨,加强作品的生气与动感;他重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视觉效果,认为处理好画面的留白是决定作品成败的重要一环。遥峰淡隐、烟雨空蒙比实实在在的笔墨更富有意蕴,更令人回味遐想。

白启哲对景物的刻画力求形神兼备,同时注重营造和延伸画面的意境。他立足于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又将浪漫色彩有机地融入其中,使作品由貌秀而至骨秀、神秀。它既精于尺幅之作,又善以如椽之笔挥洒巨帧长卷。他为国家级殿堂创作了多幅大型山水画;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绘制作为赠礼的画卷;他的作品还多次参加全国大型展览并获奖,有的被美术家协会以及海外各界人士收藏。

传 承 与 创 新 ——白启哲的山水画

文/邵大箴

白启哲先生是在北京画坛从事创作多年的著名山水画家。人们知道他,常常和他的父亲白雪石老先生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因为他长期在雪石先生身旁,受到父亲的教诲和指导,在山水画领域苦心经营,在传承和发扬“白派山水”方面,做出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令人赞赏的成绩。

在当今中国山水画坛,白雪石先生是一位有重要贡献的艺术家,他源于传统文脉的绘画创造,融严谨的理性精神与现实体验于一炉,自出机杼,创建了新的绘画风格,被人们誉为“白家”或“白派”山水。白雪石先生犹如一棵大树,学习他这种风格的弟子们面临的课题是一要传承,二要力求有所创新,而创新又是最好的传承。当然,为了真正做到出新,必须先要老老实实地向自己的老师学习,掌握其创造精神与技巧要领,然后再图变革。

白启哲,出生于1935年,从少年时代起受家庭熏陶爱好丹青,并从父亲那里得到中国画的启蒙教育。父亲收藏的木刻雕版竹纸印刷的《芥子园画谱》以及珂罗版石印的《故宫周刊》等,均成为他学习绘画的重要资料。那时,他虽然没有机会进美术院校深造,但耳濡目染所得到的传统绘画的一些基本知识,使他一生受益匪浅。之后,他有很长时间无缘接触中国画,只能在基层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普及性的美术宣传工作。“文革”结束后进入改革开放的70年代末期,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他有机会重新拿起画笔,从临摹父亲的山水画入手开始绘画创作。由于艰苦地学习和勤奋地钻研,加上有少年时期积累的基础和有艺术悟性,在绘事上进步很快。1989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修深造,经郭怡、贾又福、姚有多、李行简等老师点拨,开阔了艺术视野,全面提高了艺术修养。从90年代起,白启哲的山水画进入成熟阶段。1991年,白启哲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白雪石父子画展”;1992年白启哲的作品《城长春不尽》亮相于“美哉北京画展”,被北京市政府收藏;1995年,作品《蜿蜒万里,雄风犹存》在“爱祖国爱北京美术大赛”获二等奖;1997年,《古塞雄风》在文化部举办的“迎接‘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大赛”中获铜奖;同年6月,他有十件作品参加“大京九美术作品展”,其中《巨龙穿岭》被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1999年,白启哲在日本举办个展并出版画集;2000年,作品《榕林倩影》在“光明日报”举办的“人济杯全国美术作品大奖赛”中获二等奖……近几年来,他为国家重要会堂、宾馆创作大幅山水画多幅,有些作品还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外国政府机构和元首。他的山水画创作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好评,成为北京画坛一位有独特品格的艺术家。

白启哲为人忠厚诚实,谦虚谨慎。他兢兢业业地作画,不图名利,不事张扬。他在创作实践中认识到,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不是机械地摹仿自然,也不是按照前人的模式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而是体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原理,写客观自然在心中引发的诗意。他懂得,必须坚持“师古人,师造化”的传统,吃透中国山水画的写意精神,熟练地掌握笔墨技巧,然后施展自己的才能,有所作为。因此,他一方面努力学习包括“白派山水”在内的前人创造成果,一面认真研究自然,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会和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的许多毛笔和钢笔写生,重点是研究山、水、树木的形式规律以及建筑的结构,捕捉自己面对自然景色的新鲜感受,训练自己的取舍能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有时,他边画边在画稿上写简略的文字,以加深自己的观察印象和形象记忆。白启哲清醒地认识到,前人的表现程式对后人来说是财富,但如果在运用这种程式时没有自己的个性,便成为阻碍自己前进的包袱。他力图在作品中表现由写生获得的鲜活感受,从而在“白派山水”创作中有所奉献。他的山水画布局大开大合,形成广阔宏伟的构图和宁静安谧的境界;在笔墨上,他坚持骨法用笔,善于把点、擦、皴、染有机地组合在统一的结构之中,用浓淡虚实加以调剂和变化。在这些方面,可以说他继承了父亲的传统,显示出“白派山水”的艺术特色。白启哲在谈自己创作的心得和体会时说,在雪石老人擅长的“桂林山水”方面,他在大的图式结构方面并没有较大的突破,但在整个山水画创作上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具体画法上也有自己的经验积累,这种说法是符合实际状况的。我们在读他的作品时,会发现一些不同于雪石先生山水画的新因素,如山石的皴法更富于变化,在画面上更注意加强黑白对比,更重视留白,充分运用计白当黑,以使其空灵、透气。总之,他在营造画面的现实感和探求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在注意画面大的整体视觉效果和强调空间感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然,他并不满足,表示还在努力探索,以求取得更大的进展。

回顾人类艺术史,开宗立派大画家后面弟子们的艺术创作往往有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在大树下遮荫,一味承袭大师风格样式,不图上进;另一种类型以继承为主,在承续大师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探索,有所创新;第三种类型以叛逆为主,在反叛中开创新路。第一种类型画家的做法不可取,自不用说。在传统的中国画领域,第二种类型画家居多。在西方近现代艺术中,常见第三种类型的画家。齐白石告诫后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主张要在“学”之后再求“变”。白启哲走的正是这条道路,他已在“白派山水”中有所继承,有新的创造,并正在稳步地拓展创新成果。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传统中国画尤其是山水、花鸟画,在某种程度上是老年艺术,艺术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的积累,会赋予老年画家的创作以思想深度和笔墨语言的力度。白启哲虽然年近古稀,但在创作上正进入大有作为的高峰阶段,相信他在艺术上一定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为人们奉献更多的杰作。

(2006年6月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欣赏

由于得天独厚的家学熏陶,白启哲自幼便喜爱绘画,在父亲白雪石先生的严格要求下,进行了坚实而卓有成效的基本功训练。进而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在绘画的理艺法技诸方面有了更深切的领悟和把握。他不喜张扬,不尚空谈,不为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时风所动。他一方面植根于传统,一方面着眼于创新。在北上南下,游历祖国山川中,他撷英览胜,努力捕捉自然景物的灵性和神采,并付诸笔墨,积累了丰厚的创作素材。他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继承家法,他要继往开来,另辟蹊径,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艺术特色。为此,他力图将东西方艺术的审美意识融会贯通,从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他强调点线面的全方位运用,在严谨的骨法用笔中,施以酣畅淋漓的泼墨,加强作品的生气与动感;他重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视觉效果,认为处理好画面的留白是决定作品成败的重要一环。遥峰淡隐、烟雨空濛比实实在在的笔墨更富有意蕴,更令人回味遐想。

白启哲对景物的刻画力求形神兼备,同时注重营造和延伸画面的意境。他立足于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又将浪漫色彩有机地融入其中,使作品由貌秀而至骨秀、神秀。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2)

白启哲先生应邀为北京市政府新大楼绘制作品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3)

白启哲先生应邀为钓鱼台国宾馆绘制小品四幅(一)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4)

白启哲先生应邀为钓鱼台国宾馆绘制小品四幅(二)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5)

白启哲先生应邀为钓鱼台国宾馆绘制小品四幅(三)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6)

白启哲先生应邀为钓鱼台国宾馆绘制小品四幅(四)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7)

《春江翠峦》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8)

《峰青松翠》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9)

《花月正春风》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10)

《九江小景》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11)

《漓江早春》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12)

《漓江之春》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13)

《秋深叶红》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14)

《湘西群峰》

白启哲山水画基础教程(传承与)(15)

《长城秋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