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城的站长(沿河城有个难卸任的站长)

一个县城的站长(沿河城有个难卸任的站长)(1)

编者的话

上期我们分享了吕秀玉笔下的沿河城老院长魏治云的故事,让人动容。本期我们继续分享她笔下的另一位站长韩志霞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沿河城,走进沿河城卫生服务站,继续聆听感动,感同身受那平凡而又真实的一幕幕场景……

2007年,成立近40年的沿河城卫生院更名为沿河城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一年,老院长魏治云也到了退休年龄,没人来接替他的工作,院长也依然在岗位上坚守着。望着院长花白的头发,韩志霞当仁不让担起了站长的重担,此时的她已陪伴老院长在这里工作了4年,没有编制,工资很低。接到任命的那一刻,两个人相视而笑,在这两个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院长和站长一直是相互鼓励,苦中有乐。

说起站长的从医路,还得从1987年说起。那时国家为充实农村医疗力量,培养了一批乡村医生,王龙口村推荐了韩志霞,好学上进的她经过考试,顺利拿到了乡村医生证书。从那时起她边干边学,一晃就是30多年,同批学医的12个乡村医生,坚持下来的只有她自己,直到2003年应聘到沿河城卫生院工作。

一个县城的站长(沿河城有个难卸任的站长)(2)

韩志霞之所以发奋学医、坚持行医,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小时候,母亲体弱多病,家里总是自备注射的针剂,出现紧急状况时,赶紧请村医来注射。一次母亲又犯了病,口吐鲜血呼吸困难,眼看就有生命危险,看着痛苦万状的母亲,束手无策的韩志霞又急又怕,情急之下,13岁的她颤抖着拿起注射器,第一次大着胆子给母亲打针,泪水和着汗水一起往下淌,那一刻印在她的脑海里,让她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她当时就想,自己要是个医生该多好啊!

没想到真有这样的机会,几十年来,每年她都参加进修考试,自学电大课程,终于拿下了医学中专证书,一年四季,山里山外,乡亲们总能看到她求学行医的忙碌身影。

一个县城的站长(沿河城有个难卸任的站长)(3)

村里70多岁的老汉索广岐,砍柴不慎重伤了踝骨旁的大动脉,鲜血突突地往外冒,如不快速止血,人很快就会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韩志霞赶来后急中生智,拿一根松紧带代替止血带,绑住伤者的脚腕,防止动脉失血过多,然后用手压迫止血,过一会儿松一点“止血带”,半小时后血终于止住了,老人得救了。

走村入户上门看病,也许只有乡村还保留着。林子台村90高龄的高文喜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再加上重度感冒高烧不退,已经水米不进危在旦夕。正是大雪封山北风呼号的寒冬,她只身往返十几里连续出诊半个月,直到老人痊愈。这位抗战时期的老妇救会长,拉住韩志霞的手说:“好人哪,好人哪,要不是你,我的命早没了!”

一个县城的站长(沿河城有个难卸任的站长)(4)

山里的冬天格外寒冷,踏雪出诊使她的双脚严重冻伤,一到冬春痛痒难忍。一天腰椎病发作正卧床休息,一位高烧病人上门求医,她硬撑着爬起来给病人看病,腰椎疼痛行动困难,她扶墙佝偻着腰歇了好几次到隔壁房间拿来药,回来痛的连打针的力气都没了。有的病人上门找她输液,她家成了临时病房,中午还要给病人烧水做饭。推出去不行吗?可她说治病救人的事儿哪能推,人命关天的事儿哪能等!

韩志霞坚守初心,几十年如一日真的做到了有求必应、尽心尽力。从医之初,国家垫付500元启动资金,要求每年归还100元,五年还清。按国家规定的药品差价,有一年她居然没有挣到100元,难怪别人都弃了行。只有她,因为热爱,因为百姓需要,依然坚持。即便如此,不管哪村、出诊多远,她从没跟乡亲们收过出诊费,也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

一个县城的站长(沿河城有个难卸任的站长)(5)

2015年末,考虑到自己年已六旬,每天往返十几里上下班有些吃力,加上这两年老伴生病也需要人照顾。几番纠结,虽然有太多的不舍,韩志霞还是向上级打了辞职报告。

她的这个决定,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社会效应”。

一大早,村民韩淑云来输液,陆续又来了几个量血压的村民,看见几个陌生的“白大褂”出入,人们并没在意,可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中,隐约感觉出韩志霞好像要卸任,人们当时就急了,这还了得?这么偏远的深山,外面的医生肯定没人来,她要一走,老院长魏治云独立难支,这个服务站不又得关门?

“咋回事?他们不让你干了?你要走了,我们以后有个头痛脑热、打针输液的找谁去?”

“说啥也不能走哇,你要不干了,村里这帮老头儿老太太死的就快了!”

一个县城的站长(沿河城有个难卸任的站长)(6)

大家以为她被解聘了。赶紧找来了村里的区人大代表索连凤。那边索连凤正跟几个“白大褂”交涉,这边七嘴八舌吵吵得更欢。

正输液的韩淑云明白过来后,蹭一下站起来就要拔针头,一个“白大褂”,赶紧过来摁住她,“大妈,您可不能动,快坐下,别着急,这事还没最后定。”

有个老太太正蹒跚着走进来,听明白这事儿当时眼泪就下来了,一把攥住韩志霞的手:“志霞,说啥你也不能走哇,你要真走了,有个病有个灾儿的只能炕上等着了……”

见老太太都急哭了,大家情绪更加激动,也不听韩志霞解释,仗义的宋广云冲着几个“白大褂”嚷起来:“说不让干就不让干,这哪儿成啊!说什么也不能让韩志霞走!”又转向韩志霞,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你就踏实干着吧,他们要是不给你开支,大伙儿给你集资!”

韩志霞被乱哄哄的人群围在中间,不知说啥好,眼前的场景让她感到意外和震惊。当含泪的老人颤抖着双手紧紧拉住她不放,生怕她挣脱跑掉那一刻,她为自己的“自私”懊悔不已……

一个县城的站长(沿河城有个难卸任的站长)(7)

一个“白大褂”冲韩志霞竖起了大拇指:“韩大夫,大夫当到你这份儿,值了!”

“怎么样啊,韩大夫?还是再考虑考虑吧,我们也希望你继续为大伙儿服务。全村出动挽留一个医生,这场面我还是头一回遇上……”说这话的正是斋堂医院的院长。

任何语言无法表达韩志霞此时此刻的心情,百感交集的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说不清是愧疚还是感动,是欣慰还是自责,她哽咽着说:“好,我留下,我留下……”

一个县城的站长(沿河城有个难卸任的站长)(8)

时光静静地在大山里流淌,又是5年过去了,韩志霞依然每天重复着昨天的工作。在她的陪伴下,当年的老人有些已安然离开人世,她几乎为每位离世的老人送别。行动不便的病人依然上门服务,老院长病倒后,她就一个人支撑着卫生服务站,风雨无阻,没日没夜。她说,只要自己干的动就干,像老院长一样,直到干不动为止……

作者简介

吕秀玉,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门头沟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2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出版小说散文集《山里人家》(合著)。作品多以散文的形式呈现,主题大部分围绕乡土。她关注熟悉的乡村,喜欢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

责任编辑:小北

一个县城的站长(沿河城有个难卸任的站长)(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