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

将军与大名

足利氏登上将军的宝座既要依赖天皇权威,又要依靠守护大名的武力支持。所谓守护大名,是被幕府封为守护职的地方武士团首领。

然而幕府无法有效控制这些大名,实际上室町幕府是将军和大名的联合政权,足利氏将军也只是名义上的武家共同的主人。

到了战国时代,国内战争日益频繁,松散的上下级关系已经无法维持家族的安康了,于是守护大名演变为战国大名。

日本战国时期(1467—1590年)是日本从中世纪到近世的历史转型期。应仁之乱爆发以后,室町幕府对全国的统治日渐衰微,将军威信尽失,而战国大名在各地发展起来。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1)

应仁之乱

诸雄并起

伊势长氏,又名北条早云。1493年,伊势长氏煽动了积怨已久的山内上杉家与扇谷上杉家又一次的冲突,趁势把伊豆国收入囊中,又诈取了西相模。

1512年伊势长氏偷袭冈崎城,重创了上杉朝良的重臣,相模豪族三浦义同。

1516年伊势长氏攻占新井城,三浦义同自杀殉城。伊势长氏完全平定相模,后来北条氏纲(伊势长氏之子)取代旧有的足利、两上杉氏,成为关东地方最强的大名。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2)

北条早云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3)

北条氏纲

关东地区还有两位强大的大名——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

1553年,武田信玄全面入侵信浓国,但是部分信浓豪族并不服从于武田的统治,投靠了越后的上杉家。

上杉谦信与武田的领地接壤,双方摩擦不断。谦信又是一个性格刚直的人,所以在他眼里,晴信为了一己私欲发动战争是十恶不赦的。随后两军围绕着信浓境内的领地问题,在川中岛区域发生五次战争对峙。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4)

“龙虎相斗”

尼子经久与大内义兴成为中国(日本本州岛西部)双雄。毛利元就在双雄争霸时积蓄力量,后趁大内氏内乱,在严岛会战中击倒大内氏权臣陶晴贤,成为中国新霸主。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5)

毛利元就

类似崛起的战国大名还有很多,尽管他们有许多高光时刻,不过他们并不是主角。

战国三杰

在东海,尾张守护斯波氏亦大权旁落,由守护代岩仓与清洲两织田氏取而代之,而清洲织田氏旗下重臣织田信定、织田信秀父子日后取得实权,在织田信长继承家业后,更完全取代斯波氏、岩仓织田氏与清洲织田氏,成为尾张一国之主。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6)

织田信长

1560年东海大名今川义元剑指京都还直逼织田信长的驻守地尾张,节节取胜。而织田信长奇袭了在桶狭间(今爱知县丰明市)小憩的今川军队击杀了今川义元,名扬天下。“桶狭间之战”后,全力向京畿发展。1567年击灭美浓,易大本营之名为“歧阜”,定朱印之文字为“天下布武”,并以天皇密旨和幕府委托为号召,宣布将以武力统一全日本。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7)

天下布武

1568年,织田信长攻略北伊势和南近江, 以5万兵力进驻京都,横扫畿内,把统一战争推进到日本的心脏地带。

随着实力增进,织田信长拥立足利义昭做将军。随后,将军不满权力受限,号召各路大名围攻织田信长。

以后,信长又屡挫武田、浅井、朝仓及三好、六角联军的包围和石山本愿寺一向一揆的反抗,不断扩大占领区。最终织田信长基本荡清了敌对势力,并于1573年放逐了足利义昭,彻底终结了室町幕府。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8)

末代将军

1576年信长再破石山本愿寺包括上杉、武田、毛利的联军。

1580年3月,石山本愿寺被镇压。

1582年3月,武田覆灭。在此过程中,信长又先后屯驻重兵于北庄、姬路、厩桥,完成统一全日本的布署。

正当挥师与毛利决战的1582年6月2日,突然发生本能寺之变,遭部将明智光秀袭击身死。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9)

本能寺信长公庙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10)

本能寺事变后,惊闻事变的丰臣秀吉率部队火速返回京都讨伐信长的仇敌以示天下。

1583年经历了一场激战之后,丰臣秀吉打败了在织田信长家臣中与他并立的柴田胜家,并迫使他剖腹自杀了。很快他又获得了德川家康与毛利家族的追随。

1585年出任关白。至此全国大名纷纷归顺。

1586年他又成为太政大臣(由天皇赐姓丰臣而易名丰臣秀吉,之前用过很多名字)。1590年打败北条氏,又得到了伊达政宗的归属。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11)

丰臣秀吉

54岁的丰臣秀吉名副其实地完成了统一日本的大业。但他并没有像北条、足利等人那样开设幕府,而是兴建了伏见城并在此处理政务。由于秀吉的权力中心在京都附近的伏见城(”桃山城“),所以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历史上将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称霸的时期称为“安土桃山(安土因织田信长的居城安土城而得名)”。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12)

安土桃山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的想法。他决心要征服朝鲜,再征服中国,后再征服印度。

1592年,丰臣秀吉以西日本诸大名为主力,出兵14万征伐朝鲜(明代抗倭援朝战争)。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于伏见。石田三成向明朝隐瞒了秀吉的死讯,随后与明朝议和并逐渐从朝鲜撤军。此役日军损失巨大,埋下了德川家康日后成为征夷大将军的一个重要伏因。而日本与朝鲜的关系,到庆长十一年(1607年)才恢复正常。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13)

明 辽东总兵 李如松

由于在1590年歼灭北条氏的战斗中,德川家康的战功显赫,秀吉命他统治关东一带,并从此移居江户。他名列五大老之首,遭到秀吉的近臣石田三成的强烈不满。

丰臣秀吉亡故后,德川家康与有实力的大名进行政治联姻,增强自身的实力来对抗石田三成。1600年德川家康率领的东军大败了石田三成,三年后任征夷大将军,并在江户开设了幕府。

日本战国时代分布图(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图)(14)

德川家康

为了向各大名明示让德川家世代存续下去的决心,1605年,他把将军职位让给儿子德川秀忠,但自己暗中监督大名,重大决策仍由他定夺。就此,战国时代结束,最后的幕府时代开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