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寒冷的食物有哪些(冬季抗寒最宜食补)

冬天,无孔不入的寒气,最令人防不胜防。想要舒服过冬少生病,除了日常做好保暖工作外,还可以从食物入手。不一定非要大鱼大肉,很多不起眼的食物也有防寒保暖的功效。

芋头

芋头性平,味甘、辛,入肠、胃经,具有益胃生津、宽肠通便、化痰散结、补中益气等多种功效,非常适宜用来补虚。

抗寒冷的食物有哪些(冬季抗寒最宜食补)(1)

常食芋头能补肝益肾、添精益髓、健胃和中,特别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及久病体弱的老人食用,是老人食补的佳品。

红薯

《本草纲目》载:“番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阳之功效”。

《金薯传习录》云:“能治痢疾、酒积热泻、湿热、小儿疳积”等多种疾病。

抗寒冷的食物有哪些(冬季抗寒最宜食补)(2)

中老年人脾胃虚弱,要多喝点红薯粥,因为它易于消化,保护胃肠,还能促进胃肠运动,使排便更加轻松,还能摆脱便秘的困扰。

莲藕

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具有清热生津、补脾开胃、止泻的功效;熟藕性温,具有益胃健脾、养血补气的功效。

抗寒冷的食物有哪些(冬季抗寒最宜食补)(3)

由此可见,补虚需要吃熟莲藕,对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者均有良好的补益效果。

萝卜

萝卜在民间有“小人参”的美称,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而且萝卜不含草酸,不仅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抗寒冷的食物有哪些(冬季抗寒最宜食补)(4)

白萝卜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为食疗佳品,可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羊肉

羊肉味甘而不腻,入脾、胃、肾、心经,性温而不燥,冬季食用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尤其是对体虚怕冷的人群来说,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心胃、补元阳,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和当归、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更丰富。

注意:羊肉属大热之品,火大的人或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食用。

牛肉

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能。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和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生姜

姜被称为“驱寒圣手”,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做汤时多加些生姜做配料,能起到驱寒的功效。

特别是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平日感觉手脚凉、怕冷的小伙伴,可以熬点生姜红糖水喝,尤其适合女性朋友,有温经活血的效果。

注意:阴虚火旺的人群不能吃生姜,以免伤阴助阳。另外腐烂的生姜也不能吃,里面含有的黄樟素,属于有毒物质,容易诱发食道癌或者肝癌。

胡椒

胡椒含有胡椒碱、胡椒脂碱及挥发油等成分,它的驱风寒、去湿气功效大,特别适合在湿冷时节食用。

胡椒大致分为两类:未成熟果实晒干后果皮变黑者,称为黑胡椒;成熟果实外皮则成白色,称为白胡椒。白胡椒的药用价值高一些,调味作用稍次,它的味道相对黑胡椒来说更为辛辣,因而散寒、健胃功能更强。

抗寒冷的食物有哪些(冬季抗寒最宜食补)(5)

大枣

大枣对身体好处不少,民间有“一日吃仨枣,一生不显老”的说法。

大枣性味甘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补品。

抗寒冷的食物有哪些(冬季抗寒最宜食补)(6)

它富含铁元素,可促进血液循环,病后体弱、贫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都适合用大枣调理身体。

茴香

凡绿叶蔬菜大多偏于凉性,而茴香菜却是温性的。茴香温热的作用,在绿色蔬菜中可以说排名第一。

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本草汇言》记载,“茴香,温中快气之药也”,称其辛香发散,甘平和胃,可温中散寒,立行诸气,有温肝肾、暖胃气的作用。

抗寒冷的食物有哪些(冬季抗寒最宜食补)(7)

因此,容易胃寒、小腹冷痛、手脚冰凉的人,冬季可多吃茴香,驱寒养阳的。

除了茴香,冬季里的温性绿色蔬菜也有香菜、韭菜、大葱。

海带、紫菜

海带营养十分丰富,含有碘、铁、钙、甘露醇、胡萝卜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碘作为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对身体的御寒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中医的角度讲,海水阴冷寒凉,生长在海水中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

抗寒冷的食物有哪些(冬季抗寒最宜食补)(8)

冬天常吃这类食物,比如海带、紫菜、海鱼等,能有效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

坚果

坚果里面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磷脂等,具有强心健体以及补肾御寒的功效,能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抗寒冷的食物有哪些(冬季抗寒最宜食补)(9)

平时可以多吃花生、芝麻、核桃等坚果,但是对于经常上火、痰热咳嗽及腹泻的人群尽量少吃。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庄庄

编辑:马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