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价值在于成长(一个人成长的捷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和你一起剖析人性与情感。

人生的价值在于成长(一个人成长的捷径)(1)

知乎上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人的成长,有没有捷径。

有个回答是: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看过畅销书作家周岭老师的《认知驱动》后,我以为,这个巨人就是自己。

成长的路上,是有捷径可寻的。

人生的价值在于成长(一个人成长的捷径)(2)

01善于价值输出,就是一个人成长的捷径

最近,接一篇“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稿子。

印象中,只记得机缘巧合中,她的一张“大眼睛”的照片,改变了她的命运,将她从贫困的山村带了出来,现在成了副厅级干部。

和许多人一样,原以为,她的命运巨变,是老天爷赏的好饭。

了解了她的成长经历后,才发现,并非如此。

那张照片的问世,的确给她带去了学习的机会和保障,但是,她考上的并非什么有名气的好大学,也就是说,她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达到“别人家的孩子”令人羡慕的标准。

而那张照片出现,除了给她带去了一些捐赠,并没有给她带更多的其它“福利”。

要知道,现在大学生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排,普通大学毕业的苏明娟,是如何获得人人羡慕的职业,又是如何成为一名有职位的“官儿”。

人生的价值在于成长(一个人成长的捷径)(3)

很显然,那张照片,只是给了她一个机会,而真正让她的命运出现转机的,是她上了大学后,拒绝了捐助,并将捐款转赠给其他贫困生,开始靠自己的能力自实其力。

而且,以她的条件,当时还能获得一笔学校的贫困生助学金,这笔钱,她也没有收,同样捐赠给了别人。

在《认知驱动》中的首章,周岭老师便指出: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创造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做一些对他人有用的事。而且,做这件事的前提,多半是不求回报的,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完全出于本能,愿意去做这件事,表达自己的善意。

这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式,可以说是一条成长的捷径。

这个观点,在苏明娟的身上,就能得到很好的印证。

从一名被帮助的人,变成一名帮助他人的人,正是她“逆天改命”的关键。

从大学起,苏明娟便开启了她的“公益之路”,直到参加工作,将第一笔工资捐出去,到后面坚持资助贫困生、成立公益基金,都是她的价值输出,是一件对他人有用的事。

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快速成长,那么,善于将自身所学分享出去,便是通往快速成长的捷径。

人生的价值在于成长(一个人成长的捷径)(4)

02价值输出,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

去年做一段时间写作班的助教,主要工作是督促学员听课、完成作业,并将他们的成稿投出去。

当时,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直接当老师?

一直以来,我都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没有信心,总担心给他人指错了路,而且,深知当写作老师的难处,有教学员写一篇文章的时间,不如自己写容易。

但是,成为写作助教后,依然有很多学员来找我聊天。

有写不出来的困惑,有写得卡壳的难受,有思路不清楚的迷茫,每次一聊,便是大半个小时。

闲暇时,聊一下倒没什么。但是,手里活很多时,便会觉得有些烦躁,又不好意思拒绝,耽误了人家写作。

幸好,我当时克制了这样的情绪,坚持耐着性子,带他们找选题、切选题、分析思路,督促他们去写稿。

人生的价值在于成长(一个人成长的捷径)(5)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已完成了“被动写稿”到“主动思考”的转变。

为了让他们能掌握写作技巧,我必须站在他们的角度,一点点地抽丝剥茧,带着他们分析。

这样的经历多了之后,我发现,自己在写文章时,思路也清晰了很多,在观点的表达上,也会更加透彻。

在这个过程中,看得见的是开导了学员,看不见的是自己的成长。

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习惯性进入自己的思维误区,情不自禁地将“我想要什么”放在首位,而忽略了“我能给什么”。

实际上,当我们学着将“我能给什么”放在前面,便能更好地运用“我拥有的”,那么,“我想要的”也会随着一次次实践,顺自其然而来。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掌握一项技能,或想要做成一件事,最好的方式,便是做出来,让别人看到,若是能帮助他人,便是在一点点的掌握、一点点的前进;若是帮不到他人,也会主动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去推进。

价值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主动思考的过程。

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老师在分享他的读书经验时,提到过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分享”。

他读完一本书后,便将书丢到一边,一个星期左右,再去回忆这本书里的内容,做成思维导图,并分享给其它人。

就是这样,一本书一本书的积累,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读书达人。

一个人,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不是赚到多少钱时,而是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外界的认可。

人生的价值在于成长(一个人成长的捷径)(6)

03价值输出,是一种善与爱的流露

《被讨厌的勇气》中,有这样一句话:幸福即贡献感。

真正的价值输出,其实,也是一个输出爱的过程。

只有从内心里散出来的对一个人、对一件事、对一个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爱,才愿意无条件、无回报、全投入地去做这件事。

中国首善、玻璃大王曹德旺年轻时,在农场做过一段时间的农民工。

刚到农场不久,一个烟民随意丢烟头,导致农场失火,烧坏了很多器具,让大家无法开工。

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常用运输工具:板车。

看到板车烧坏了,没办法开工,很多民工找工头“扯皮”要赔偿,只有曹德旺主动站起来,凭借着修自行车的经验,主动承担了免费帮大家修板车的活儿。

这一修,就是一个月。

整个月里,他除了吃饭、睡觉,便是修车,连洗头、洗澡、刷牙的时间都没有。

一个月后,烧损的赔偿下来,大家都去抢着拿赔偿,沉浸在修车中的曹德旺,根本不知情,是工头在核对赔偿清单时,发现还有一个人没有领赔偿,那个人就是曹德旺。

于是,命人把曹德旺喊来,让他自行挑选,

结果,那些找工头要赔偿、抢赔偿的人,大多只拿到十几元的东西,曹德旺将工头让他挑的粮票、布票等其它东西一一变卖,居然得了1000多元。

人生的价值在于成长(一个人成长的捷径)(7)

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总是习惯性地追求结果,便容易产生更多、更复杂的想法,反而耽误了解决这件事的时间。

反过来,将我们想要学一项技能、解决一个问题时,若是只关注当下的事,一门心投入学习,不懂就问题,懂了就分享,却更容易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成长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人心智模式的变化。

价值输出,并不是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简单地赠给他人,更不是亲子之间、情侣之间的“讨好式”关系。

而是在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时,通过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并且没有“控制心”。

想要树苗成长,除了播种的人,还要有施肥的人。

若是播完种子,便坐在家里等待收割,那么,即便长出了禾苗也是营养不良。

只有从播种者进化为施肥者,树苗才有可能茁壮成长,让你过一个丰收年。

作者简介:吴漾。多平台签约作者,女性励志作家。领略世间情感,解读人间百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