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山雕真实原型是山东哪里人(真实的座山雕本名张乐山)

一家三代匪 座山雕为人刁顽狡猾

座山雕,原名张乐山, 威虎山上的匪首。《林海雪原》中的角色,后被 杨子荣 活捉。

座山雕真实原型是山东哪里人(真实的座山雕本名张乐山)(1)

座山雕,本名张乐山,原籍山东省昌潍县。他一家三代为匪,幼年父母双亡,12岁时随堂兄“闯关东”到黑龙江海林以伐木为生,曾居住在海林新民六队,15岁进山重操父业当了土匪,18岁便当上了匪首。这一辈座山雕又是老三,所以人称“三爷”。座山雕为人刁顽狡猾,当土匪后长期流窜在深山老林,历经清末、民国、伪满三个时期,独霸一方、唯我独尊,所以人称“座山雕”。

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曾派兵追捕过座山雕,但没有伤到他半根毫毛;伪满时期,他先被我抗联收编,后又被日寇策反,受任“讨伐队长”。当日寇发现他不肯效忠,准备除掉他时,他竟躲进了牡丹江市日军警备司令部一个朋友家里,在日本鬼子眼皮底下安安稳稳住了一段时间。日本投降后,座山雕表面上也曾接受过我牡丹江军区的收编,但过了不久,便又接受了国民党的委任,当上了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

活捉座山雕 四十多年匪首终被擒

据徐诚之(曾任牡丹江军区宣传科长,离休前任铁道兵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讲,1946年底,经过一年频繁紧张的战斗,退居在牡丹江等地的大股土匪都被我军消灭了,但潜伏在海林北部夹皮沟里的座山雕老巢却一直未被找到。此后,牡丹江军区二团曾用一个营进山搜索一个多月,也未见他们的一丝踪迹。为了防止这股土匪逃往吉林,投靠国民党继续与人民为敌,根据实际情况,二团副政委曲波(《林海雪原》作者)决定先派一个侦查小分队装扮成土匪进山,用打入座山雕老巢内部的方法来剿灭这股匪徒。这时,杨子荣已被提拔为团直侦查排长,进山侦查的任务也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杨子荣接受任务后,挑选了孙达德、魏成友、孙立珍、赵宪功、耿宝林五位战友装扮成土匪,冒着大雪进了夹皮沟。夹皮沟是海林北部山区方圆几十里茫茫林海中唯一的村屯。小分队并没有贸然进村,而是先埋伏在了村外的小山上进行观察。冬天的清晨,夹皮沟死一般的沉寂,家家户户低矮破旧的房顶上都落满了厚厚的积雪。就在这时,队员们发现有一户人家的后门突然开了,一个男人出来后东张西望,小解后又迅速回去了。杨子荣判定这个人是出来望风的,果然,不一会儿就从这个后门走出来两个人,一前一后直奔南山。

杨子荣立即带领小分队抄近路追了上去。他们在一个山坡上将二人擒住。这两名土匪看了看杨子荣等人的打扮,认为是同行,一阵“黑话”之后,彼此取得了信任。杨子荣自报是东宁匪首吴三虎的副官,吴三虎“殉国”后,弟兄几个走投无路,想投靠座山雕。两名土匪中一个是连长,他同意引见杨子荣“兄弟六人”去见座山雕。

踏着没膝的积雪翻过了几个山头后,他们来到密林深处的一个窝棚。匪连长让杨子荣等人在此等候,说他先去报信。之后,两名土匪就钻进了深山。两天后,匪连长二人回来说,三爷同意你们入伙,但你们先在这里等几天,等我们去牡丹江办完事回来就带你们去见三爷,拜把子。

为了放长线钓大鱼,杨子荣和小分队只好在这里等待。在此后的几天里,他们带的干粮吃光了,就到山里找来野果子充饥,后来实在找不到吃的,他们就到夹皮沟的老乡家里“找”吃的,并说这是“借”,半个月之后还钱。老乡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土匪,根本就不相信。这期间,杨子荣派孙达德回团里汇报了情况,十多天后,匪连长终于回来了。杨子荣以“不讲信用”,骗兄弟几个在这里“活受罪”为由,假装怒火冲天的样子,让魏成友等将二人捆绑了起来,让他马上带路进山见三爷。

匪连长自觉理亏,一路上不断道歉。进入威虎山之后,匪哨兵见连长带人进山,马上放行。在一个用原木搭建的半地下式的大棚子里,几盏昏暗的野猪油灯下,匪首座山雕正躺在大铺上抽着大烟。他看见杨子荣等人的枪口正对着他时,慌忙向枕头下摸枪,结果一伸手就被杨子荣用脚给踩住了。杨子荣匪气十足,大骂“三爷不仗义”。座山雕见身边几个“金刚”也被枪口逼住,只好承认自己礼数不周,并说这也是迫不得已,为的是防共军。将几个匪首绑了之后,杨子荣以“这里已经暴露不能呆了,有几百条枪藏在山里,取出后一起去吉林”为由,将以座山雕为首的25名土匪捆绑后上路了。到了夹皮沟,座山雕看到迎接他们的是人民解放军才明白杨子荣的真实身份。就这样,这个做了40多年土匪的座山雕被小分队给活捉了。

徐诚之还介绍说:“1947年2月19日,《东北日报》还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报道了杨子荣的英雄事迹。

并非死狱中 拨开历史迷雾现真相

沈阳军区原副政委邹衍当年不仅参加和指挥了牡丹江军区剿匪工作,他还亲手批准了处决土匪头子座山雕(张乐山)死刑。

据邹衍回忆,1946年12月28日,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的命令,成立了牡丹江军区特别军事法庭。“座山雕被活捉之后关押在牡丹江军区看守所,保卫科同志审讯时我还去看了一次,这是个60来岁老头子,尖鼻子、白山羊胡子、两腮凹陷,他山里情况熟,身板好,活捉他非常不容易。”

邹衍这样讲述了当年的真实情况:“决定处决他,主要是考虑到这个人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还担心关押时间长了,他一旦逃走,就不好办了。另外一个情况就是当时大规模的剿匪已经结束了,留着他没有什么意义。当时北面的合江省(现佳木斯市)对一些顽匪如谢文东、李华堂的处理也是很严厉的。后来军区特别军事法庭在牡丹江市召开了群众大会公审了座山雕,对他执行了死刑。事后发布了执行死刑布告,上面签署的是我的名字。在牡丹江时由我署名的死刑布告就这一份,所以印象深刻。”

杨子荣的战友董仁棠当时任排长,曾为杨子荣送葬抬过棺柩,曾任沈阳军区边防局处长,后在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离休。董仁棠的儿子董新曾说,其父于2011年去世,董仁棠生前曾讲过,他是负责枪毙座山雕的两个执行人之一,是曲波特意把他这个昔日亲密战友调来执行这个任务的。董仁棠说座山雕对这一结局早有预料,临刑前,他闭着眼睛说了一句话:“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69年过去了,当年的徐诚之和邹衍两位亲历者,如今都已是90多岁的老人,但在他们的记忆深处,这段传奇的往事从未曾模糊。

附:

杨子荣(1917年1月28日-1947年2月23日),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嵎岬河村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侦察英雄"、"战斗模范"。1947年,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在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仅31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