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模式新经验(展现乡村振兴的新现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模式新经验?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模式新经验(展现乡村振兴的新现象)

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模式新经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月19日至2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主办,光明网、江苏省委网信办承办的“乡村振兴在行动——走进江苏”主题线下活动,组织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代表及人民网、新华网等20余中央新闻网站、地方网站的编辑记者深度走访南通、泰州、常州、镇江四地的十余个县市区,亲身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现象、新趋势、新作为。

乡村振兴,要培育好产业之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活动走访中的众多乡村得以振兴的根本,就是在于发展起了一个具有本村特色、适合本村资源禀赋发展的产业。

特色产业是扎根于传统的,如皋顾庄社区就是这样一个代表。顾庄人蟠扎盆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到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盆景风格苍古拙朴、奇容异色,曾被宋代词人王观誉为“盗天地之功”。曾经的顾庄,居民种田连口粮都不够,于是他们想到了依靠“祖辈的手艺”讨生活,并从其中慢慢嗅到了商机。由于盆景制作是顾庄的传统,家家户户都有幡扎盆景的技术,发展盆景对当地农户来讲并不存在过高的“门槛”,普通农户均能够从盆景产业发展中获益。现在的如皋社区,人们生活早已富了起来,并依靠“家家栽种花木,户户蟠扎盆景”的产业特色,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链条。同时,为了适应新的市场变化,盆景的栽植重点正在向大树古树、精品树、微型盆景转变,并依靠“互联网 花木”开创新的“钱景”。

特色产业是走“绿色之路”的,常州梅林村就是这样一个表率。在谋发展过程中,梅林创新发展机制,以“科技兴农、产业强村、草坪富农”的理念做强做优草坪产业,促进富民增收。现在,全村草坪种植面积接近6000亩,70%的农户从事草坪产业,2018年度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0元。同时,梅林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特色旅游。正是这些努力,让梅林从一个人均收入不足万元的普通村庄,变为拥有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江苏省最美乡村等等荣誉的“示范村”。此外,泰州河横村的农业 旅游产业,小杨村依靠溱湖打造的“旅游 水产业”,都是通过家庭农场规模种植和创意农业发展示范园的现代农业形式,配以田间人行步道、自行车绿道、骑行驿站的基础设施,形成田园风光观光游览线,发展乡村旅游业。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任伍表示,这些乡村,编织出传统农业向旅游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华丽锐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家家住上了宽敞漂亮的别墅,人人生活在浓浓诗意风情的江南水乡之中。

乡村振兴,要铸就好文化之魂

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走访中,各个村子都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作为重点来抓,让农民们美到“心窝子”。各个村庄建立起了“村规民约”,并通过开设图书室、阅览室、老人活动室、儿童科普乐园、体育健身广场等文化设施,开展评比活动推动文明建设。泰州宗林村就是以“家风”促“乡风”,常年开展“四进农家”“五好家庭”“美德善行榜”“最美庭院”的活动。同时,村子先后向全村征集了400多条家规家训,内容包括和谐、孝道、勤劳、节俭等,并修建了2.5公里图文并茂的家风家训“墙”和10个道德亭,打造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

同时,走访的乡村都深度挖掘本地的文化精髓、历史名人资源和新四军在这些地区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教育资料编撰、乡贤讲故事等方式将其转化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活用素材。现在的江苏农村文明程度大幅提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助力。

乡村振兴,要发挥号“头雁”作用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镇江唐陵村与西冯村,就探索出“党员头雁”模式,通过党员带领农村致富。唐陵村地处茅山红色革命老区,2007年村集体负债100万元,集体年收入不到十万元,是当时镇上最贫困的村子。而改变也发生在那一年,拥有千万资产企业的刘树安在镇党委的期望下放弃百万收入,返乡干起了村支书,一干就是13年。期间,他结合自己的企业经验,利用丘陵岗坡地的资源优势,将发展目标投向了苗木市场,动员村里农户植花卉苗木,并进一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观光旅游。在不停发展中,“唐陵苗木”已经打出品牌,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中受益。据介绍,2018年,唐陵村实现花木销售48亿元,人均年收入4.5万元,集体资产破亿元大关。

位于茅山西麓的西冯村,昔日因贫穷被称为“北大荒”。面对这种情况,李治顺放弃了自己当时效益良好的炼油厂,回到西冯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此后,他带领村民修桥铺路,整合土地资源,和村民签订包销协议,带领全村种植推广草坪苗木,改变全村种植结构,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现在的西冯村按照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了草坪种植、草绳加工、运输、电商销售的一整套产业链,481名水库移民和移民后代全部脱贫。2018年,西冯花草木销售额高达1.9个亿,村集体收入近3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成为令人羡慕的“绿银行”。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走好这盘大棋需要多点兼顾、多方发力。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与农业大省,不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绘制了美丽乡村新图景,实现了从种庄稼到“种风景”“种品牌”“种文化”的蝶变。这条“蹚出来”的特色之路,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思路。

(光明网记者李澍采访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