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1)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看过不止一遍,可是当我再一次打开这部电影,还是觉得在看一部新电影。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每看一遍,都会激发更深层的思考,都会领悟到看问题的新视角。

细看《霸王别姬》,最值得深思的角色,其实是小豆子,也就是长大后的程蝶衣。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心”的力量:

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只要你的心“想通”了,就能做得到。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2)

1.小豆子的第一次“想通”

都知道霸王别姬的主演是张国荣,饰演了名角程蝶衣,小时候的程蝶衣,名叫小豆子。他是一个妓女的儿子,从小被母亲丢弃在戏班,在学戏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

为此,他曾经逃跑过,跟一个叫小癞子的同龄男孩一起,而且,他们俩“越狱”成功了。

如果故事就那样演下去,如小豆子所愿,再也不用在戏班吃苦头,就不会有后来的名角程蝶衣了。

事实上,小豆子冒着被师傅毒打的危险,又主动回到了戏班,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一幕,能解答这个问题: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3)

小癞子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4)

小豆子

上图是小癞子,下图是小豆子,两个人一起逃出戏班后,跑到一个戏园子去看戏,看到名角在台上唱,小癞子哭了,还哭着说:

“他们是怎么成角的啊?得挨多少打啊?”

与此同时,小豆子默不作声,却已经泪流不止。

就是在这一瞬间,小豆子这个“小孩子”想通了他一直想不通的一件事:

为什么要学戏?为什么要忍受师傅的毒打?

他在已经成角的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想要去的远方。为了这个光辉灿烂的远方,他做出了一个人生最重大的决定:

回戏班子去,即便师傅会毒打一顿,认了!

回去后,等待他们的果然是一顿毒打。

小豆子主动爬到板凳上,掀开屁股上的衣服,示意师傅开始。师傅打得很狠,可他却一声不吭,师兄都看不下去了,真怕他被打死了,所以在一旁不停地说:

“豆子,你说话啊!你开口啊!”

师兄让他求师傅放过自己,可小豆子愣是一句话不说。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5)

小豆子的那股子坚毅,真不是谁都有的。

之前小豆子也曾挨过师傅的打,都是一边被打一边呼喊,戏班所有的孩子也都这样。所以很多孩子其实都想逃走。

这一次小豆子为什么沉默了?

这个细节告诉我们:

一个人要是心里想通了,觉得这苦该吃,值得吃,他的心里就不拧巴了。

他也就能吃得了这苦了,不管多苦。

跟小豆子的选择不同,小癞子是想不通的人,所以选择了另一条路。

当那边小豆子正在挨打的时候,当所有人都在聚焦于小豆子的时候,小癞子上吊自杀了。

他们两个,一样的年纪,面临一样的处境,一个想通了,绝处逢生,后来成为了自己曾羡慕的名角,一个没想通,走上了死路。

你看,“想通”多么重要。

人这一生,一定要学会做自己的“思想工作”,过人生的“坎”就跟打仗一样,永远都是“思想”做指挥。

思想做通了,行动才能跟上,才能迈过去自己人生的坎,才能抵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6)

2.小豆子的第二次“想通”

人生的坎,过了一个还有一个,在想通了“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这个道理之后,在不抵触挨打、吃苦这件事儿之后,小豆子又面临一个坎。

这次,是因为一句戏词。

这戏词本该是: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可小豆子总是唱成: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7)

为此,他挨过很多的打,但就是改不过口。

当时别人都以为他是记性不好,记不住这戏词。

后来有一次,戏园子的经理来了,正好瞧见小豆子,看他模样清纯,是个不错的旦角,师傅也就赶紧让小豆子抓住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结果小豆子唱得又是: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经理一听,摇头,叹气,就要走,师傅心里自然也急了。

这时候,小豆子的师兄,也就是后来和他唱《霸王别姬》的小石头,明确地知道小豆子又要挨打了,他急中生智先下手了,拿起一个还烫的烟锅子,直接捅进了小豆子嘴里,搅来搅去。

那一幕,看过的人都替小豆子感到“疼”。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8)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但让人意外的事儿又发生了,被烫的满嘴是血的小豆子,没有呻吟,没有抱怨,没有愤怒,却是无比的平静。

他一个多余的无用的字都没说,开口便唱: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唱得气定神闲、无比流利。

从此,小豆子再也没有唱错过。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9)

其实他早就记住了这词,只是碍于自己的“男儿身”,他无法从内心放弃自己的性别角色,无法说出口自己是一个“女娇娥”。

师傅不理解他,所以打过他很多次。

师兄不理解他,所以狠狠地烫了他的嘴巴。不料,小豆子却因祸得福,想通了。

小豆子显然也是一个很执拗的孩子,只要自己心里想不通,怎么都做不到。而只要自己心里想通了,再多的苦都能吃,再难的事儿也能做。

心,果然是人生的主宰。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10)

3.有件事,小豆子一辈子也没想通

这件事,就是他和师兄小石头,也就是后来的段小楼之间的感情。

小豆子从小心里就有创伤,这来自于母亲的抛弃: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11)

因为心里根深蒂固的“被抛弃”的感觉,因为在戏班子的苦日子,小豆子的内心是凄凉的。但师兄小时都给了他很多的温暖。有一次挨打后,师兄这样安慰他: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12)

两个共患难的孩子,白天一起训练,吃尽苦头,晚上一起相依偎,那份温暖对于小豆子来说,真的是弥足珍贵。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小豆子依赖也依恋上了师兄。

后来他们俩儿都成了角,一个叫程蝶衣,一个叫段小楼,一个演虞姬,一个演霸王,一演就是很多年。

戏里他们是爱人,戏外呢?

在段小楼看来,是兄弟,但在程蝶衣心里,却不尽然。

段小楼后来爱上一个姑娘,就是巩俐饰演的菊仙: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13)

段小楼很高兴地带回来,介绍她跟自己的“兄弟”程蝶衣认识,一见面,程蝶衣就满脸的不高兴,没说几句,撂下一句“失陪了”就走了,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程蝶衣“戏里戏外”分不清,像戏里的虞姬一样爱上了现实中的段小楼。他想要一辈子的爱,可段小楼给不了,还说他是“不疯魔不成活”。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14)

后来两个人之间闹得很不愉快,在文革期间,还决裂了。

此后11年没有相见。

11年后,他们俩再见,又走到戏台上,唱了一出《霸王别姬》,这一次成了“姬别霸王”,程蝶衣自刎,永远离开了这个自己得不到的爱人。

小时候,小癞子选择自杀,是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要吃苦学戏。

想通了为什么要吃苦学戏的小豆子,在长大成人以后,没想通为什么有的人得不到,有的爱触不到,如果他也能想通,也许就是另一种选择了。

看来,要想通“感情”这件事儿,要比想通“人生”难得多了。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15)

4.从“冲突心理学”视角,解析人生的那些“想不通”和“想得通”

我们在劝别人的时候,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

“人生没有想不通的事儿,没有过不去的坎。”

真的是这样吗?什么事儿都能想得通?什么坎都能过得去?

为什么小豆子过得了前面两道坎,却没有过得去最后一道“感情”的坎?

其实这都与人内心的冲突有关系。

美国作家卡伦·霍妮写过一本书叫《我们内心的冲突》,从心理学的视角深度阐释了这个问题。

从这本书出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小豆子”:

最开始,小豆子不想挨打,想逃出戏班子,是因为他没有处理好这样一个内心冲突:

师傅总是要打我,可我为什么要受这个苦?

他想不通,所以逃走了。

但后来,他想通了,他明白了今天受苦是为了明天的荣光,所以主动回去受罚。

内心的冲突被处理掉了,心就静了,事儿也就顺了。

后来,小豆子总是把“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念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为此,又不知挨了多少打。

这时候他内心有一个更强烈的冲突:

“我分明就是男孩儿,为什么要唱成自己是女娇娥?”

小豆子不能把现实和戏分离来看,不能把戏词仅仅当作是戏词,觉得自己只要唱了“我本是女娇娥”,自己就真是女孩了。

这是当时的小豆子无法处理的“戏里和戏外”的冲突。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16)

嘴上的犹豫,都是源自心里的冲突。

在被师兄拿着烟锅子“教训”后,他才终于改口了。

表面上看,他内心的冲突消失了,曾经做不到的事儿,做到了。

但从后来程蝶衣的命运看,其实他的内心又产生了新的、更强烈的冲突,只是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看见”。

正如《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所写:

“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所在,那些内心的彷徨秩序、冲突挣扎,可能无法为外人所看见,却真实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

小豆子内心那个更强烈的冲突是什么?

就是个人性别角色的认同问题。

小豆子生在妓院,长在妓院,从小就缺乏对自己男性性别角色的认同。

心理学上讲,一个人内心越缺少什么,就越渴望什么,所以更加不能接受把自己唱成“我本是女娇娥”。

所以,在唱了“我本是女娇娥”之后,他在自己内心深处,也放弃了自己的抗争,不再努力活成一个阳刚男子汉,而渐渐朝着女性的角色去活了。

进一步,在后来长达半生的时间里:

他在戏里饰演“虞姬”,跟师兄段小楼饰演的“霸王”相爱,更加剧了戏里戏外他性别角色认同的冲突。

加上他对段小楼的爱,使得他有些“疯魔”了,靠一己之力已经无法处理这巨大而强烈的冲突,因此最后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痛苦。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17)

一个被忽视的内心冲突,一个被“搁置”了几十年的内心冲突,就这样毁掉了一个人。

其实,后来小豆子的问题已经不是心理问题,而是“神经症”问题了,只能说被“看见”的太晚了。而且到死,也没有一个“别人”来关心他的这个内心冲突。

他,太孤独了。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18)

5.“我们内心的冲突”

提到“冲突”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人和人之间”,人际冲突确实是很常见的问题,但更普遍却被我们所忽视的,其实是“内心的冲突”。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痛苦、忧虑、迷茫或者寂寞,其实在这些负面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未被看见和处理的冲突在作祟。

在这个纷乱的时代,我们需要给自己的内心更多一点关注,不要总是佯装淡定、冷静,却任由自己的内心“兵荒马乱”。

被压抑和被忽视的内心冲突不会自动消解,只会被耽搁,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方法(从冲突心理学视角)(19)

理顺人生,不妨试着从“看见”自己内心的冲突开始,这是“爱自己”很重要的一个含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