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叠加手法教学(怎样理解诗歌中的粘连)

诗歌叠加手法教学(怎样理解诗歌中的粘连)(1)

怎样理解诗歌中的粘连(粘对)?

◎南郭居士

有人问诗歌中的粘连是什么?应该从哪些角度去理解?准确地说,现代诗歌中并没有这一概念,如果必须有的话,也可以解释为诗歌内容的连续性或延续性,或者诗歌翻译中译文内容的同一性和连贯性,即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诗歌的原意。

而粘连在现代词语解释中有两层意思:1.粘合在一起。 2.现代医学上特指体内的粘膜或浆膜由于发炎而粘在一起。这两层意思都没有和诗歌牵扯在一起。

不过在古诗词中倒有“粘对”这一概念,这具体是在近体诗的平仄规则中,我们把其中的“粘”也可称之为粘连。

现在来说说粘(nián)对规则。“对”即对立、相反,“粘”是粘联相同。以起句(第1句)的二、四字为准,如起句的二、四字是仄平,那第二句的二、四字必须是对立的平仄【即“对”】,第三句的二、四字又必须跟第二句的二、四字同位粘联相同的平仄【即“粘”】。以下几句也是一对一粘直到最后一句。如果违反了就叫“失对”、“失粘”。古人也有失对失粘的诗,写近体诗应该尽量避免。

诗歌叠加手法教学(怎样理解诗歌中的粘连)(2)

具体讲,“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举例说来,如果是七律,就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如果是绝句,就是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

比如我们拿陆游(宋)的《游山西村》为例说明。“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第二句“年”字平声,第三句“重”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四句“暗”字仄声,第五句“鼓”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六句“冠”字平声,第七句“今”字跟着也是平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指的的是同一句内。如果首句是用韵的,则变动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比如平起不入韵式的五言绝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此为对)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此为粘,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平仄保持一致。)

诗歌叠加手法教学(怎样理解诗歌中的粘连)(3)

作者简介:南郭居士,本名郭军,陇南市武都工作,籍贯甘肃徽县。有近千篇文学作品在各类报刊书籍及网络平台发表。著有《南郭词文》,并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诗歌提名奖。获“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金融作协、甘肃省作协、《诗刊》子曰诗社会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陇南诗词》编审,《炎黄诗词》总编,雪藻兰襟诗社终审主编,狗尾草诗人原创艺术团队主创人员,原精品文化论坛总编,原《中国诗歌报》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