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二代乡村振兴好青年个人事迹(我们的十年口述史)

记 者 孔 茜 康 岩

看病就医对于山区居民而言,曾一度是难事,走30里路看病是常事。鉴于此,泗水县苗馆镇隈泉村的刘庆民“弃教从医”,为8个村、近2000名村民提供诊疗服务。转瞬间,今年是刘庆民成为乡医的第43个年头。

近十年来,基层医疗、医保报销、养老等方面变化颇为明显,100平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建成使用,儿子、儿媳接续传力壮大乡医队伍,隈泉村幸福院建成投入使用……

讲述人:刘庆民

(全国人大代表、泗水县苗馆镇隈泉村幸福院发起人)

茶二代乡村振兴好青年个人事迹(我们的十年口述史)(1)

看个病曾走30里,如今咱足不出村

蜿蜒曲折的山路,曾是隈泉村居民外出看病的必由之路,15公里的路程显得格外漫长。

身为土生土长的隈泉村村民,43年前,我曾是一名乡村教师。一次教书途中的偶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有一天,一名孕产妇大出血,因无法及时就医而丧命。那一刻,无助、崩溃感涌上我的心头,便萌生了“弃教从医”的念头。经过学习和培训,我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那时候,村卫生室仅有十几个平方,条件简陋。由于村子地理位置居中。渐渐地,看诊服务范围从本村村民扩展到周边8个村、近2000名村民。每日骑车各村来回跑成为日常。对于老病号,谁家门朝哪、鸡窝在哪我都知道。因为经常出诊,43年间,我骑坏了6辆自行车、9辆摩托车。

同为山区人,更知他人难。为打消村民的顾虑,我给村民许下了“24小时接诊出诊,有钱没钱都看病”的承诺。就这样,一张张医药欠费条攒了2000多张、金额达9万多元。

日子拮据的时候,一双黑色的老式布鞋,脚底磨出一个洞也不舍得换,用纸盒子垫在鞋里继续穿。不是买不起,只是不舍得。因为在我看来,能省下一点便能多进一点药。

这十年来,随着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及医保报销力度的加大,村民看病就医得到大实惠。在村卫生室看病,医保报销比例从25%提升到85%,报销范围也不仅限于住院报销,慢病可实现报销,看不起病的村民越来越少。

村卫生室发生大变化,硬件设备也实现大提升。2015年,面积约一百平方米的规范化卫生室投入使用,诊室、药房、治疗室、观察室一应俱全。就连村民体检也无需来回奔波,公共卫生查体随访下到基层卫生室,医院会每年按季度到村开展查体服务。

茶二代乡村振兴好青年个人事迹(我们的十年口述史)(2)

想法留住年轻人,儿子儿媳成乡医

从医数十载,为村民看病是我的幸运、更是我的责任。2010年,被确诊为膀胱癌的那一夜,我失眠了,脑海中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假如哪天我没了,8个村的乡亲们的健康谁来守护?思来想去,儿子学医,我便做起他的思想工作。

在一次次触及心灵的谈话中,儿子放弃在外工作的机会,回村加入乡医队伍。那天,我把一鞋盒的医疗欠费条交给儿子,希望他兑现我的那句承诺:“24小时接诊出诊,有钱没钱都看病”。

如今,儿子已在卫生室服务了十年,儿媳妇于2015年加入。年轻人加入乡医队伍,看着他们成长起来,我心中很欣慰。

乡医们拴住儿女的数量非常有限,还得依靠政策激励。2018年,除了乡医外,我多了一个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山区行医43年,我深知乡村医生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我撰写了《关于加快乡村医生培养的建议》,建议加快乡村医生培养,留住青年医学人才。

基层代表就要为基层发声。2019年,我以“医在乡间 让爱传递”为理念,倡导成立泗水县“医在乡间”协会,协会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老年人常见病义诊、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成立“医在乡间”协会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过每个山村,周边20多位乡村医生纷纷相应。目前,泗水县“医在乡间”协会等社会团体定期组织乡村医生作为志愿者为辖区内老人巡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病率和住院率。

茶二代乡村振兴好青年个人事迹(我们的十年口述史)(3)

周转房+幸福院,我的小目标实现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2010年住院时的一件事,引发我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那时,一位老人和我邻床。老人没有亲人,外甥把他送到医院后,就没人管了。有一天吃午饭,我正在吃方便面时,抬眼一看,邻床的老人正眼巴巴地盯着我那碗面。那一刻,我顿时感觉鼻子一酸,对老人说:“我给你泡碗面,还有什么需要的,你就跟我说。”

从医院回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泗水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老人多,且多数没有多少存款,无法满足自身养老问题。

随后的几年里,我陆续救助了7位农村孤寡老人,为他们提供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在照顾中,也萌生了办留守孤寡老人医疗服务站的念头,侧重于服务留守老人、部分夹心孤寡老人等。他们有小病或需要康复时,就住在老人医疗服务站,方便吃住还能洗上热水澡,那是我给自己定的小目标。

虽有小目标,但要想实现并非易事,个人经济能力毕竟。但一件事,让我有了孤注一掷的冲劲,就算贷款、拆房也要干。2015年,被照顾的第7位孤寡老人因为干农活被砸断了腿,我很自责,总感觉要是留守孤寡老人医疗服务站办起来,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

为了助推农村养老问题解决,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关于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建议》议案。民政部高度重视,于2021年8月给我书面答复,表示将进一步研究改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农村老人赡养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山东省民政厅出台关心关爱老人“周转房+幸福院”政策,明确建设村级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将给予一定政策补贴。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21年,在泗水县苗馆镇隈泉村村北,我开始筹建以“村卫生室 幸福院”农村养老新模式的隈泉村幸福院,为患病的孤寡老人提供治疗和照料。隈泉村幸福院规划面积600平方米,建设10个标间,配套建设医务室、餐厅、洗澡间、活动室等场所,可容纳20名孤寡老人居住。

今年是我的“圆梦年”,隈泉村幸福院投入使用。依托隈泉村卫生室的医疗资源,我将周边村庄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接到幸福院养老,实施“医疗 养老”模式。目前,已有8位老人入住。

泗水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32万人,占全县人口比例的20.81%,比全国老年人占比还高2.11个百分点。这十年,全县的养老机构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泗水县共有养老服务设施79处,养老床位2737张,其中“幸福院 周转房”达5处,农村幸福院达59处。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