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训练(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大动作)

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大动作,而不是去“教会他”

在denden第一次的法国托儿所家长会上,校长的一番话,她的角度很值得好好思考一下。

今天的文章跟现在很多的早教托育机构有一些关系,希望能给家长们在选择早教机构时提供一些灵感。

首先,儿童大动作的发展有三个基本原则:

  1. 头尾原则:从头至脚,从上至下,身体上部的肌肉发育先于身体下部肌肉的发育。
  2. 近远原则:从身体的中部开始,由近及远。从中央到外周,即头和躯干的发展先于臂和腿,先于手指和脚趾。
  3. 大小原则:婴儿身体的大肌肉的发展先于小肌肉的发展,即大幅度的动作先发展,再逐步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denden第一年入托的时候,就是在最小的年段,都是4个月到1岁的孩子。年段一共12个孩子,还要按年龄分成3个班。denden在的班级又是最小的年龄组,只有3个4月龄的孩子。3个孩子,配一个常规保育员和一个助理。

在denden第一次的班级家长会议上,校长,副校长,保育员和助理,以及3个家庭的父母都参加了,这也是校长要求的父母都要到场。其他两对父母都是法国人。在校长介绍了一下托儿所的具体运作和家校配合部分之后,我旁边的妈妈就对校长提出问题:对于孩子一些动作的学习,比如爬行等,学校这方面的引导和计划?

在这位妈妈问出这个问题后,我脑子回顾了刚才校长的一系列介绍,的确没有关于“感统方面”规划。但是没有并不代表不需要。

“我理解您的意思”校长说,“刚才您用了”学习”这个词(法语是apprendre),而我觉得用“体验”更为贴切一些(法语是experimenter)。”

我看到那位妈妈明显带着疑惑的表情看着校长,同样疑惑的是在场的我。

校长接着解释:“这是孩子自己的身体,他需要自己去发展自己需要的技能。比如说,他想捡起来地上的小纸片。一开始他可能会拍打,或者拳头紧闭按压,然后五指张开,最后再慢慢感受用两个手指头才能捏着纸片,而后要手掌并拢牢牢抓在手里。我们不会一开始就教孩子他需要两个手指头合力就能捡起小纸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会去干扰孩子,会让他自己“玩耍”,自己感受这些动作给身体带来的一步步的变化配合着他们自身肌肉神经的发展........”

说到这里我就完全明白了。这样才是遵循孩子自己的发展,而不是帮助他教他去为了动作而动作。

说到现在的很多早教机构,感统训练,除了有一些内卷之外,望子成龙的心理的确可以理解。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的时候,不妨深入了解一下这些课程设计是不是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年龄的发展,有没有揠苗助长只为了讨好家长而过早的设置一些喜闻乐见的成果展示。另外,感统训练最重要的课程设计,其实是父母的陪伴,除了因为孩子真的太小无法自己“上课”之外,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安全感的建立,亲子的联结应该才是感统训练最大的收获。

孩子的各种动作的发展需要配合自身肌肉神经的发展,最了解孩子身体的应该是孩子自己,最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动作的,也是孩子自己。

我记得有一次和我妈妈带着denden去瑞士苏黎世游玩,在一个高山的公园里,denden就坐在地上捡石子玩,我妈妈一开始想阻止denden的这个游戏,我阻止了我妈妈的阻止,让她到旁边的看台去俯瞰美丽的苏黎世城和欣赏远处莱蒙湖的湖光山色。然后我们就一直静静地让denden自娱自乐了半个小时,过程中完全不打扰。我们在看美不胜收的苏黎世风光,denden当时眼里最美丽的风景就是那满地的小石子。现在老有朋友问我,denden的专注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你培养的?我细细回想一下,也许这一次次的小细节带来了很多方面的收获。

所以不用着急,让孩子自己慢慢去体验,慢慢去感受,慢慢去发展,您只需要静待花开。

教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训练(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大动作)(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