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1)

随着教育成本的越来越高,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支出已经占家庭的主要支出。

根据上海社科院徐安琪的统计,孩子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9%-52%。大部分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妈,而教育又是不可逆的,如果父母差劲,教育方法出错的话,那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终身性的。

因为孩子没办法重新再长大一次,教育也只有一次机会,如果父母不提前做好功课,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你说对吗?因此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永远都是最热门的话题。

每个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到清华北大或者哈佛耶鲁,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对吗?

昨天我去参加了一个讲座,讲师是我们公司的总监,她的儿子16岁就被保送到了北京大学(当时是北大清华都来抢人,他们选择了北大),总监原职业是老师,对于教育方面就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老公又是大学老师,所以强强联手,让孩子从小就充分发挥了他的天性和特长,给他创造了充分自由的学习和玩耍的空间。

她分享了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心得,我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第一次当父母的都可以少一点焦虑,给自己和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

一、乐乐的成长历程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2)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3)

总监说她的乐乐之所以一直以来的好成绩都源于从小的底子打得好。而最重要的是: 八个月让他认字。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4)

在乐乐学习认字的过程中,每半年都是一个突变期。三岁时把小学六年要认的字都学完了。很多孩子语文学不好,不会写作文,文章写不好就是语文没学好,缺乏了对文字的感知,读题都困难。

让孩子八个月就开始识字,这源于她偶然听到冯德全教授的早教课程,关于人的潜能在早期如何开发,和婴幼儿时期的认知特点。冯德全教授有一百万个儿童的成长案例,因此拥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5)

儿童脑的重量在六岁的时候就等于成年人的重量,脑的重量就等于智力开发的程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六岁就可以开始接受各类知识了。

3岁,大脑重量已经是成年人的90%。

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就是读书。书籍记录了人类的智慧。中国字是全世界最难的字。如果字读不全,书就读不全。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6)

汉字是象形文字,看图形就可以学会,冯教授认为要三岁四岁脱盲,五岁六岁就能博览群书。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7)

八个月就开始教孩子认字,买彩色纸将家里的物品贴上名字,满屋子都是字。先教名词,到动词,到形容词,到副词(一岁)。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8)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9)

让孩子认物认字说话同时进行。例如带乐乐到楼下见到保安时要教他认识这是“保安”,他需要叫“叔叔”,同时给他看叔叔和保安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多教几次他也就学会了,小孩子很聪明。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10)

名字要分类学习,由个体的人到识别职业,和识别年龄。原则上是认物和认字一起进行,即使是复杂的字都没问题。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11)

不到两岁时他已经把动词都学会了,表达也很清晰。国学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育素材,从乐乐两岁时她就让他背三字经,学完孔融让梨以后,乐乐每次吃东西都会分享给妈妈,而她每次也不会拒绝孩子的分享,为了让他从小就明白分享是应该做的。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12)

三岁乐乐就特别喜欢看书,他在三岁已经把小学六年级的字都给学完了。因此已经可以开始简单的阅读了。

她和她老公从乐乐出生起对他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快乐,所以没有强迫孩子报班,孩子想看什么书就让他看书,想玩儿什么就玩儿什么。

自从乐乐认字以来,小学阶段他每年都会阅读一百多本书。因为他上的小学教育环境宽松,学校主张给孩子留的作业在一个小时内就要完成。剩下大量时间都可以阅读,学围棋,学钢琴,因此把机械写作业的时间都释放出来了。小升初时他的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是他在《博客天下》读过的一篇科幻文章。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13)

乐乐在八岁之前关注科学,八岁后喜欢看百家讲坛,关注人文的知识。

九岁和同学的相处很好,呼朋唤友。而不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十岁喜欢骑自行车满世界跑,去红树林,自己打车出去玩儿,开始有了社会能力。

孩子在小学之前,父母的影响最为重要,进入小学后老师的影响最重要,而到了初中高中时同学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一个好的中学对孩子很重要。

如果身边的同学都逃课吸烟打游戏,孩子也很有可能被传染恶习。小学老师给她分析了各个中学的优势,深圳四大中学里深圳中学理科有优势,就建议她孩子要以深中为目标。

但学校的常规课程无法让孩子考上深圳中学,因此在老师的推荐下去上了辅导班,在十二岁顺利考上深圳中学。

十四岁考高中,他参加化学竞赛,已经拿到广东省的金牌。中考时又考了广东省第一名。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14)

十八岁进入北大,大家都很厉害,都是高考状元。他发现自己英语不够好,就努力学习英语。

我们常说一句话:我们最怕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乐乐能够被保送北大,背后是父母的用心培养和自身的努力付出。等到大家把文章看完就会更加理解这一点了。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15)

1.家长的陪伴:父母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每天下班会抽两三个小时陪伴孩子作业和阅读。她和婆婆达成了一致,煮饭卫生都由婆婆负责,自已专门陪伴孩子。

孩子周围接触的老师大多数是女老师,家庭又是妈妈奶奶,成长中来自男性的影响比较少。因此父亲的陪伴很重要,因此她找的钢琴老师,围棋老师都是男老师,就是为了增加男性对于孩子的影响。

她和老公为了孩子也做出了事业上的一些牺牲。她曾经可以升职,拿高薪,但是一个月有二十天都要出差在外面。她权衡了一下,虽然自己的工作风光了,但是却要牺牲对家人和孩子的陪伴,这对家庭关系是一种考验,所以她放弃了升职。

他的老公同样是为了孩子,不喝酒不应酬,留出给孩子更多时间的陪伴。

2.学校的选择:小学阶段选择了教育环境宽松的小学,让乐乐在小学可以大量阅读和发展天赋,学习围棋钢琴;中学在深圳中学这所理科优势突出的学校让自己的化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3.与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理解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的不容易,尊重老师,每年过节都会送花给老师,重要表达心意,而不是购物卡,LV包等物质性礼物。

4. 赞赏教育:孩子就是唯一的最好的,不要总是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多表扬,增加孩子自信心。

得到专栏万维刚的精英日课《受欢迎者的自我修养》讲到: 荷兰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社交水平的影响是从一岁就开始了。研究表明最理想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跟你很亲密、但也能暂时离开你,跟老师和同学玩。如果是跟家长很疏远、或者一时半刻都离不开家长,那这个孩子的安全感就有问题,他长大就会面临社交困难。

乐乐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爱的陪伴之下,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建设和长大后的社交都有极大的好处。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16)

乐乐从小就对化学感兴趣,初中时乐乐已经非常痴迷化学,为此总监在家里也给他置办了一套化学实验设备,简单的一套也花了一万块。半个学期时间做出了好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说洗衣液,圣诞节送给父母自己做的彩色泡泡球等。但是被学校老师发现后,告诉他这些设备放在家里太危险,于是让送到学校了。

幸运的是这个化学老师发现了乐乐的化学天赋,他就给乐乐专门开放了实验室,只要他想做实验,就可以随时去做。学校给他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由于读书多,爱思考,乐乐从小就问为什么果果都是圆的,不是方的?为什么果果会掉到地上?为什么铁会沉在水里,而爸爸不会沉在水里?这些问题父母都答不上来,但问题留在了心里,直到上初中他告诉妈妈水果是圆的和细胞学有关等等。从小在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在心里生根发芽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5.良好的家庭教育:总监在乐乐小时候就给他专门开辟出一片玩耍的空间,留出一面墙给孩子涂鸦。

家里的走廊墙壁上做了一面"乐乐的天地",是孩子的红花榜和优秀作品展。她说孩子的作文如果被选中或者得高分,就会把它贴在墙上,让家人和他自己都能看到。而不是表扬一次就把这个事情过去了。

同时也有惩罚措施,为了立规矩。比如说孩子回家把鞋子乱踢,就会被扣小红花或者打手。

得到专栏万维钢讲:“管孩子需要有一个自洽的惩罚体系,你不能因为儿子干了这个事儿就把他批评一顿,女儿干了同样的事儿就不管,也不能今天心情不好就打孩子,明天高兴了就赦免。你的政策不稳定,孩子对你的情绪就没办法稳定。只有当孩子对各种行为的结果有了合理预期,他才能真正学会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该做。”

埃文特说:“跟孩子在一起花多少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分享他们的乐趣,眼光和世界。”

6.优秀的老师:小学的时候,每学期的数学书发下来不久乐乐就能把一本书所有题做完,因为课本对他来说太简单了。所以数学老师每次上课,都给乐乐先发一套题,让他不用听课做题就好,下课前再检查他的试卷。因为教科书是面对所有学生的,但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遇到一个好老师可以因材施教真的是很难得和非常幸运的事。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17)

得到专栏《精英日课》万维钢说:“阅读的本质,是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身边日常接触的世界实在太平淡了,只有读书才能接触到远方更大的天地。这个探索的过程应该是个人化的,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越走越远。”

“为什么要这么重视阅读呢?因为不管你是读故事书还是读《十万个为什么》,只要你能读进去,就是很好的思维训练。阅读对人的语言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2011年有一个大规模的综合研究,说阅读时间决定了一个幼儿园学生的12%的语言能力,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是13%,对初中生的影响是19%,对高中生的影响是30%,对大学生的影响是34%,小孩读的书越多,语言表达能力就越强,而且这个效应随着年级越高越明显。”

总监对于阅读这个问题,也给出了她的指导意见: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18)

1.给孩子提供一个读书环境:孩子在家时,客厅不会开电视,为了给孩子留出一片读书和玩耍的天地。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19)

2.选择名家名著:因为名家名著是经过历史筛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其思想,语法,语境都是经过打磨推敲和反复推荐过的。这样的书对于孩子来说更有益。

而万维钢认为,好书应该有三个标准:第一,书里要有英雄。英雄是战胜自己的弱点,打破别人的预期,拥有非凡事迹的人。什么性格养成,什么“情商”都不如英雄故事好使。好书应该给孩子提供英雄偶像。

第二,一本书应该是一个冒险的旅程,应该带给孩子超出日常事务的见识。好书应该带孩子上天入地。

第三,图片越少,文字越多,书就越好。用图片吸引小孩看书,就好像不会做蛋糕就知道多放糖一样-只有没吃过蛋糕的人才喜欢糖多。读书享受的是从文本中获得的乐趣。除非是专门的漫画书,否则图多等于没料。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20)

3.最好的教育就是中国古典文化:大量背古文。两三岁就可以让孩子背三字经。朗朗上口,而且教育作用显著。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21)

4. 安静读书,成年人不要代劳:不要指读(边指边读),这是非常不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就需要让孩子自己去沉浸在书中的世界,让他去想象去畅游。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22)

5.让孩子分享:每次孩子读完书都要问他读到了什么,让孩子分享可以锻炼他提炼和总结概括的能力,互动交流也让孩子的分享得到了反馈,这就是一个正向反馈。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23)

6.让孩子记录和写作,日积月累:每天一定要看半个小时书,发现一句好词好句。每天记录就形成了孩子的财富。老师会批阅,家长会签名。在起初,每天读的书都只写一句感悟,后来慢慢增加了感悟,就是变化和成长的过程。对于读书的新的记录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培养孩子做计划的习惯。乐乐的生活很规律,十一点睡觉,绝不熬夜。中午还要午休,非常自律,越自律,才能越自信。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24)

儿童敏感期: 生命的功能都有一个开关。及时帮助孩子找到他的潜能开关。帮助孩子去发现他的潜能,由点及面的将孩子的知识贯通和连接,基础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牢固起来的。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25)

冯德全教授提出儿童敏感期理论,在各个阶段的敏感事物不同,在不同时期就要针对不同的敏感期去加强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这样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关于识字,总监也提出了她的一些建议:

1. 家长的语言要干净,不要有赘词,语速不能太快,不要说叠词,比如说吃果果,喝水水,这不是正常的表达方法,而要把孩子当做成年人来交流。

2. 家庭的语言保持一致,都讲普通话。这个环境很重要。

3. 每天适量学习,每天学五到十个字,前期量少一点,把每个字都认到位。

4. 寓教于乐,一定是在游戏中认字。而不是填鸭式。游戏越有趣越好。

5. 分类学习,从名词到动词到形容词到副词。

6. 阶段性回顾,例如把字卡贴在物品上,认完后就可以拿掉,把字卡顺序打乱让孩子自己去认。一岁半他就可以做到了。

7. 将学习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例如乐乐一岁多就喜欢自己点餐,在路上认真看路牌。

8. 实验证明脱离拼音去学习文字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中国字是象形文字,紧靠图形就可以认字了。

9. 给孩子定立目标。一岁半就可以认三百个。

一个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位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人才,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更要从自身做起,自己努力并且优秀的时候,孩子会以父母为榜样,向父母学习。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26)

家长不能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孩子不是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家长要做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正确的引导。

而好的教育都是昂贵的,教育有两个特点:第一,时间是刚性的,孩子一旦考上学校,不管是国内或国外,考上了就一定要去上,不能推迟两年再上;

第二,费用是刚性的,学费是没办法像做生意一样讨价还价,除了学费,还有很多隐性的费用,孩子上的课外辅导班,课外活动,上大学以后搞的科研和各种社交活动等等。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27)

教育是不可逆的,甚至是不能失败的。对于孩子的教育金大家都要提前做准备,好的教育前提是以金钱为基础。没有经济的支持,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一句空话。

宋晓恒博士说:”我觉得保险年金我比较喜欢它的原因,就是它叫时间加复利。时间够长,虽然给的利息不多,但在时间的作用下,利息会越积越多。买保险年金,就是给孩子种下一棵种子,保险公司为它浇水,施肥,等到二十年后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而我的孩子也即将成才,两者的生命周期是相匹配和等长的。

孩子越大,需要的教育经费越多,而我的保险年金随着时间的复利也慢慢增加,正好匹配。即使我到了60岁,我也依然很开心,因为他现在需要的经费我在二十年前就为他准备好了。”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希望每位家长都不必为了教育经费而烦恼,因此,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

北大讲座感想(北大学子养成记)(2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