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话与普通话的差别(贵州其实不叫贵州)

“贵州”作为一个行省名称,众所周知,是在明朝以后。但是贵州作为一个地名称呼,却在明朝以前,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关于“贵州”的记载,是在宋太祖开宝七年。在此之前,贵州叫“矩(ju)州”,而不叫“贵(gui)州”。

贵州话与普通话的差别(贵州其实不叫贵州)(1)

在南北朝时期,地方土族豪族开始崛起,并形成了自己的政权。到了隋唐时期,朝廷开始在一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州县,由当地的土著豪族任都督、刺史、县令等,这和内地的州县不相同,为了互相区别,所以就叫这些州为羁縻州,朝廷直管的州则称为经制州。

贵州话与普通话的差别(贵州其实不叫贵州)(2)

唐朝取代隋朝以后,在唐高祖武德四年,将今天的贵阳一带区域设置为矩州,为经制州,之所以叫矩州,是因为矩州南面的水面方如矩而得名。当时的土著豪族已经在此地生活了很多年,在唐高宗显庆元年,矩州的土著豪族谢天灵举兵反叛,被黔州的都督李子和平定。后来又发生了几次叛乱,因此在唐玄宗天宝三年,便将矩州降为羁縻州,直接让当地的土著豪族来进行管理。

到了宋朝初年,居住在黔西北一带的彝族罗氏政权开始入侵矩州,将长期统治矩州的彝族谢氏驱逐出矩州,并把矩州命名为黑羊箐,其部落居住在旁边的石人山,控制着矩州地域,因此彝族罗氏被称为石人部落。

贵州话与普通话的差别(贵州其实不叫贵州)(3)

不久以后,罗氏政权的豪长主色回到黔西北居住,让其儿子若藏把守石人山和矩州。到了宋太祖开宝七年,若藏让其儿子普贵前往京城向朝廷乞求内附于宋廷。

贵州话与普通话的差别(贵州其实不叫贵州)(4)

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各个地方之间的交流较少,朝廷的官话并未在矩州这个地方流行开来。这个普贵还算是见过一些世面,虽说是少数民族,但也能说上几句汉话。但是普贵所说的这个汉话却夹杂着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的味道,当时的这地方少数民族语言在发音上很有特色,比如说把“梁”读着“鱼”,把“益”读着“知”,把“矩”读着“贵”。

贵州话与普通话的差别(贵州其实不叫贵州)(5)

所以当普贵前往朝廷乞求归附的时候,皇帝问他来自哪里,他回答说来自矩州,因为发音问题,他把“矩州”念成了“贵州”。朝廷也分辨不清,就认为他是来自“贵州”,因此在颁发敕令的时候,就在敕令中这样写道:予以义正邦华夏,蛮貊(mo)罔不率服,维尔贵州,远在要荒……。就这样,“贵州”这个名字就因为普贵不会说“普通话”而被记入了史册。

贵州话与普通话的差别(贵州其实不叫贵州)(6)

这是“贵州”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史籍之中,后来普贵把所领的疆域纳入朝廷的管辖,因此被朝廷敕封为矩州刺史。虽然在朝廷颁发的敕令中把“矩州”称为“贵州”,但矩州作为一个州的建制,仍然还叫矩州,在一些公文用词中,一直都叫矩州。

贵州话与普通话的差别(贵州其实不叫贵州)(7)

后来,宁远军节度使、蛮州总管府都总管水东的土族豪长宋景阳把罗氏又驱逐出矩州,占领了矩州之地。到了宋徽宗宣和元年,朝廷行文任命思州的土司长官田祐恭加挂“贵州防御使”职衔。从此,“贵州”之名才取代“矩州”,成为一个地方行政区划名称被确定下来。

贵州话与普通话的差别(贵州其实不叫贵州)(8)

到了元朝时,又在原矩州之地设置贵州。元朝末期,将原矩州周边的几个土司长官司改升为贵州宣慰司,其疆域面积才开始变大。明朝以后,朱元璋时期,曾在此地设置有贵州宣慰司、贵州卫、贵州都指挥司等建制。

贵州话与普通话的差别(贵州其实不叫贵州)(9)

朱棣时,也就是成祖永乐十一年二月,将原周边的几个州府合并设置为贵州布政使司,“贵州”这个词才作为一个行省的名称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文|夜郎君

欢迎订阅夜郎春秋,听夜郎君讲你从未听过的故事

夜郎春秋,一个专注于贵州人故事的自媒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