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后最终有了怎么样的场面(世人皆知范进中举后差点发疯)

范进中举后最终有了怎么样的场面(世人皆知范进中举后差点发疯)(1)

罗丹说“换个角度看问题,生命会展现出另一种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每个人都有被刻板印象影响过的时候,你以为已经得到了真相,事实上,在所谓真相的背后隐藏着事实的蛛丝马迹。

中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范进中举》一文,这篇课文选自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我们都知道范进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高中举人,也因为多年寒窗终如愿而差点发疯,作者在作品中描绘出“范进”这个特色人物,是为了揭露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至深,讽刺世态炎凉;

故此,在我们读者心中,范进就是那个时代读书人的缩影,提到范进就觉得他是“科举制的牺牲品”。其实,当读完《儒林外史》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范进应该是科举制的获益者,你只知因为中举他差点疯掉,不知他最后当了多大的官。

范进中举险发疯

范进是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人物,他崇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心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他自幼家境贫寒,家里穷的揭不开锅,还有着读书人的清高,因为太过穷苦,受人歧视,邻居没有一个人愿意施以援手,岳父胡屠夫更是看不起他,肆意辱骂,范进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压注在科举之路上,奈何年年考年年不中,到了50岁还只是童生。

范进中举后最终有了怎么样的场面(世人皆知范进中举后差点发疯)(2)

范进对于科举考试已经到了疯魔的状态,他不愿意通过劳动养家糊口,每天醉心于四书五经,事实上,在范进心中,他一直相信自己能高中,所以他坚持几十年,将中举获取功名利禄当做唯一的目标,其实,他已经穷的一清二白,他在寒冬腊月参加考试的时候仍着麻布单衣,在凛冽寒风中瑟瑟发抖,要是一般人早就放弃了,但是范进仿佛失了魂,满心都是科举考试,书中对于胡屠夫辱骂范进的场景也描绘的很形象真实,可范进却表现的很麻木,可见是已经习惯了。

原本以为范进此生是中举无望了,但没想到他受到主试官周进的青睐,因为周进的抬举,范进应试及第,一朝中举,当邻居跑到集市告诉他中举了,他本能反应就是怀疑,飞快跑回家,看到官府送信的人才终于确定,谁知乐极生悲,竟然摔了一跤,昏迷不醒,大家赶忙给他弄醒,恢复意识后,范进在院子边跑边跳,又是哭又是笑,甚至冲出家门,一路大喊大叫“噫!好!我中了!”,这疯癫的状态让大家以为他高兴地发疯了。

范进中举后最终有了怎么样的场面(世人皆知范进中举后差点发疯)(3)

多年名落孙山的范进内心已经脆弱不堪,他是凭着一股劲硬撑着参加一次次的科举考试,这一次终于中了,他兴奋到了极点,多年的委屈与屈辱终于可以结束了, 再也没有人会轻视他,他再也不用看见那些嘲笑讥讽冷漠的目光,别说发疯了,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

事情真相不言中

课文在范进中举几近发疯,描述了他身边人对他的态度变化后就戛然而止,文章内涵就是用范进的形象抨击荼毒无数读书人的封建科举制度,这也是我们答题的标准答案,范进“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形象在大家心中更是根深蒂固。

其实,在小说中还有几回也写到了范进,阅读过后几回,我们才发现这么多年我们“误会”了范进,科举制度确实一定程度上了毒害了一些读书人,范进前期也的确受到了科举考试的折磨,但他却是一个实打实的科举制度的利益获得者。

当年范进中举后,岳父一巴掌治好了他的疯癫,清醒后的范进也一改往日唯唯诺诺,极度自卑的形象,他结交往来于乡绅、地方官员之间,对于每一个巴结他的人,他都来者不拒,不得罪任何一个人,一个圆滑世故的“老油条”形象跃然纸上,如今的范进已经能很好的融入官场了。

范进中举后最终有了怎么样的场面(世人皆知范进中举后差点发疯)(4)

中举后他并没有立马入朝当官,因母亲去世丁母忧三年,期满后进京会试,仅一年就中了进士,随后就进了官场,当选御史,在官场浸淫数年之后又被钦点为山东学道,属于正四品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教育厅厅长,这个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官啊,他最后还进了中央政府,任职通政。

范进中举后最终有了怎么样的场面(世人皆知范进中举后差点发疯)(5)

范进一步步官运亨通,他凭借此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先他的家里一贫如洗,住的是茅草屋,卖了唯一一只母鸡换米煮粥,与乞丐无异,而中举后,乡绅资助钱让他搬家,家里还有了奴仆丫鬟,过上了锦衣玉食的人上人生活,没中举之前,所有人都看不起范进,邻里乡亲对他不屑一顾,岳父胡屠夫用最恶毒的语言伤害他,轻视他;

而当范进及第之后,胡屠夫一口一个贤婿,是完美女婿的典范,连乡绅也和他称兄道弟,送田送地,自愿为奴,范进因此获得无上荣誉。如果说一开始范进的确深受科举考试“残害”,可自他中举以后,他成了统治阶级一员以后,他得到的远比之前失去的多,他成了主管教育的大官,以通政公的身份回乡省亲,荣归故里,家乡百姓夹道欢迎,风管无限,这些都是科举考试给范进带来的荣誉,不然他一家境贫寒的布衣怎么可能有如此成就。

范进中举后最终有了怎么样的场面(世人皆知范进中举后差点发疯)(6)

当年《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科考多年无果,内心不免有些怨恨,“范进”的出现确实是被用来揭露封建科举考试的弊端,讽刺这种制度给莘莘学子带来的苦楚,可是,我们也要清楚在那个年代,读书科考是寒门子弟鲤鱼跃龙门的平台,当年我们对范进表示愤懑,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感觉科举压迫了范进整个人生。

可范进最后当了大官,是科举考试改变了他的一生,自中举后,范进的人生犹如开了挂,他由社会底层爬上人生巅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举制度,范进享受了科举制度的“红利”。你只知他一朝中举险发疯,不知他此后一路高歌官运亨通。

文/古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