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的出米率一般是多少(作为种地的农民你觉得)

稻谷的出米率一般是多少(作为种地的农民你觉得)(1)

"粳"字读什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读音问题,还是事关中国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能否留存,关乎数千年民俗传统能否得到尊重,关乎中国水稻学界能否赢得世界学术界重新界定水稻亚种命名的大事件。

2018年4月2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华大基因、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Genomic variation in 3,010 diverse accessions of Asian cultivated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针对水稻起源、分类和驯化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群体基因组变异结构,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这一重大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

广受业内人士关注的是,本研究提出亚洲栽培水稻起源的新观点并恢复命名。在我国,亚洲栽培水稻中“籼”、“粳”(gěng)两大亚种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已被人们所认知,但籼、粳稻的起源和命名在国际上一直存有争议。日本学者加藤茂范于1928年将“籼”、“粳”称为indica(Oryza sativa L. subsp. indica Kato)和japonica(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Kato),并一直沿用至今。从拉丁文标注可以看出,两个亚种用“印度”和“日本”来命名,带有很深的殖民主义烙印,也错误地反映了籼、粳的亲缘关系、地理分布和起源。

我国老一辈著名水稻专家丁颖先生把籼稻定名为籼亚种,粳稻定名为粳亚种(O. sativa L. subsp. keng Ting)。在维基百科中也标注了粳(geng)稻(学名Oryza sativa subsp. keng)。

本研究通过对大量重要进化相关基因的单倍型和泛基因组分析发现,籼稻携带的很多基因不存在于粳稻中,粳稻的很多基因也不存在于籼稻中。此外,不同地理来源的水稻农家品种群体都带有特异的基因家族。根据这些结果,本研究首次提出了籼、粳亚种的独立多起源假说,并恢复使用籼(Oryza sativa subsp. xian)、粳(Oryza sativa subsp. geng)亚种的正确命名,使中国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得到正确认识和传承。

“粳”究竟读“jīng”还是“gěng”?

事实上,除了英文名之外,学界和业界一直在努力为“粳”的汉字读音正名。按照丁颖先生提出的命名的音译原则,粳稻的拉丁后缀为keng Ting,即明确规定粳字发音是keng,通汉语音geng。该分类方法已被中国水稻学界广泛接受。“gěng”的读音,尽管只是一个简单读音的改变,却对籼粳的亲缘关系、地理分布和起源演化过程作出了更为科学的阐释。

稻谷的出米率一般是多少(作为种地的农民你觉得)(2)

早在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教授张启发等水稻界的185名专家就发起过一场为“粳”字正音的活动。他们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新华字典》编撰方等单位建议“粳”的正确读音应该为“gěng”。建议书称:"粳"字读什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读音问题,而是事关中国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能否留存,关乎数千年民俗传统能否得到尊重,关乎中国水稻学界能否赢得世界学术界重新界定水稻亚种命名的大事件。基于历史文化传承、民俗传统认定、民族情感尊重和科学内涵理解等多方面的原因……”

张启发说:“每次在实验室听学生们将粳读jīng,都有一种很不愉快的感觉。”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促成了一堂“文字课”。

张启发查阅了《辞海》《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国稻作史》等多种书籍和大量文献资料。这些系统的考证最后变为了一个多达28页的PPT。“粳”,《说文解字》中记叙“稻之粘者”,但它念“jīng”还是“gěng”,经常让人很纠结。学生遵循《新华字典》的法定读音会念“jīng”。然而,农民、众多研究水稻的学者和农业专家长期以来一直读“gěng”。

张启发说,要完成水稻分类命名中去殖民化的努力,最为迫切的工作便是要对粳字的汉语拼音进行正确标注。“粳(gěng)读音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内涵。小小的读音问题关乎中华科学文化的国际地位。地不分南北,水稻人没有读"jīng"的。”

水稻界对“粳”的读音愿意较真儿的人不止张启发一人。2011年4月,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国樱博士,将张启发的观点通过邮件群发给国内的水稻研究者们。水稻界同仁们的“较真儿”被触发了。

李家洋、袁隆平、朱英国等院士分别发邮件给张启发表示支持。李家洋在邮件中说:“谢谢你的努力!我完全赞成大家一起努力,正本清源!”朱英国则说:“我从小时候到现在一直读"gěng","jīng"的发音实在不顺畅。”国内第一部稻作史《中国稻作史》作者、浙江大学著名农史学者游修龄教授说:"粳"是形声字,它的右边"更"是声符,表示"粳"应发(gěng)音。”

《新华字典》第11版修订组显然注意到了水稻学界为粳稻正音的努力。当年8月,新版《新华字典》修订组对字典中各界热议的争论问题进行了回应,第一条就是“粳”(jīng)。回应说:“有同志建议,"粳"应该根据南方一些地方的读音改注"gěng"。"粳",《广韵》古行切,平声庚韵,见母。此字为二等字,北方多读细音,南方多读洪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统读细音"jīng",故现代汉语类辞书遵从《审音表》注作"jīng"音。”

在此之前,《辞海》等国内语词工具书的编纂方也肯定对“粳”字读音考证,表示“粳”字读音并非不能改,但需通过调研再确定。

不过,截至2018年的今天,字典里的“粳”字,仍然是“jīng”。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根据科技网 、BioArt植物资料整合而成,转载请注明来源)

全国农村土地改革催生暴富新行业,点击“了解更多”,立刻开始赚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