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综合管理专项整治(文明城市建设城镇长效管理)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武文明 朱雅萍 文 胡平 谷建平 摄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最隽永的底色。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固然令人欣喜骄傲,形成人人讲文明、时时守文明、处处显文明的良好风尚,更是常州每天都在面临的一场大考,需要各级各地久久为功、绵绵发力。

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围绕高标准、常态化要求,坚持文明创建“做在日常、做在平时”,尤其是今年,武进制定了全区创建典范性文明城市的考核办法,实行“每日巡查、季度测评、年度考核”机制,制度化、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测评点评、通报排名、整改提升,推动文明城市的全域、全员、全天候管理。

在此基础上,武进区以文明城市建设、城镇长效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类考评的融合为契机,推动多项创新工作,打造了一系列文明创建亮点,令“文明武进”焕发出全新风采。

文明城市综合管理专项整治(文明城市建设城镇长效管理)(1)

为减轻基层负担,减少多头考核和重复考核,避免考核标准打架的情况,今年起武进区积极推动融合考评。区文明办、区城管局、区农村农业局不断完善文明城市测评定期沟通机制,梳理整合测评内容、测评方式,探讨解决测评工作中遇到的各项问题,逐步实现了文明城市建设与城市长效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评“三融合”。

“三融合”的目的,就是要改变集中突击的做法,把工作落实在平时,问题整改在平时,把问题整改与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结合起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二季度以来,武进区对“城市社区、镇(街道)、行政村”三类全域覆盖的项目进行先行先试,以融合考评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组织协调融合、实地考评融合、会议点评融合、管理平台融合、问卷调查融合、结果运用融合等多项融合机制。

根据文明城市建设、城镇长效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武进区以融合为抓手,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重点项目的推进。区文明办会同相关部门列出了重点工作项目清单,排定了时序进度表,大力实施“10 2”专项提升行动。区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带队督查文明创建情况,纪委监委、新闻媒体全程监督,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合心合力、各司其职,一项接着一项加以推进、一件接着一件加以落实。同时,典范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已纳入区级领导工作专班,“集贸市场及周边、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犬只管理、乡风文明”等专题均得到了顺利推进,全区上下正一步一个脚印、一砖一瓦构筑起文明大厦。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湖塘镇以“三网融合”筑牢为民服务基石

“我们社区网格和城管网格、警格‘三网融合’后,实现了紧密合作、职能互补、相互监督、合力整改,可以说取得了1 1 1>3的成效。”10月20日,湖塘镇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周太娣欣喜地表示。“像以前,城管网格是不需要进楼道的,但是在我们的‘文明楼道’建设中,城管队员与社区网格长、警格负责人紧密合作,在清理乱张贴乱堆放、阻止电瓶车进电梯、排除消防隐患等行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街社区辖区内有6个居民小区,1.8万常住人口,目前共有10名专职社会工作者。以前,整个社区被划分为5个综治网格,各由一名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员。“但这样划分出的网格显然太大,网格员的工作量经常超负荷,直接造成处理问题不及时,为民服务效果打折扣。” 周太娣说,下沉社区的城管网格、警格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好社区普遍存在的难点,提升为民服务效能,本月开始,湖塘镇开展“三网融合”试运行工作,实现“社区综治网格、城管网格、警格”三支队伍联动协作,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载体,推进文明城市、城市长效管理等中心工作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以此进一步发挥“大数据 网格化 铁脚板”治理机制的作用,切实提高精密预防、精细管理、精微服务、精准治理的能力水平。

文明城市综合管理专项整治(文明城市建设城镇长效管理)(2)

像北街社区,就由原先的5个社区综治网格,优化细化为9个新网格。周太娣担任社区总网格长,其他9名社区工作者各负责一个网格。城管部门也配强力量,将原先下沉社区的城管队员由2人增加到6人。

除了每天下网格巡查,北街社区每个网格员现在都成立了网格群,里面有居民群众,也有城管和警方力量,既方便了群众反映问题,又便于“三网”负责人及时了解问题、协调解决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周太娣和同事们切实感受到了“三网融合”的好处:“首先是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更畅通,有助于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同时,我们‘三网’之间沟通协调更快捷、问题处理更高效,大家还可以更好地开展相互监督、交叉巡查。”

通过“三网融合”,北街社区第五网格的电动车充电难题得到了顺利解决。在和居民代表展开协商议事、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社区网格、城管网格、警格负责人各司其职,广宣传、定方案、抓落实,目前增设了36个电动车充电设备,可以同时解决360辆电动车充电问题,基本杜绝了电瓶车进电梯、飞线充电等“痼疾”。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湖塘镇通过网格细化优化、队伍配齐配强、机制创新创优,实现责任明确到边、问题处置到位、服务群众到家。湖塘镇网格中心负责人王斐表示,镇里进一步绘制完善网格电子地图,切实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目前全镇45个社区共划分综合网格273个、专属网格63个。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原则,确保每个网格工作有人落实、责任有人认领。

同时,湖塘镇还出台网格化社会治理奖惩激励实施方案,印发三网融合网格工作手册,并开发了统一的网格App。“我们的网格App分为三个版本,既有网格员版,又有党政负责人版和部门版,确保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事项能得到顺利解决。相信随着‘三网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湖塘镇的文明创建水平、城市治理水平将实现新的飞跃。”

联勤联动 同心同力

西湖街道助力打造文明和谐“最美湖湾城”

“我家就在小区的25幢,紧邻小区的出入干道。以前小孙女下楼玩特别担心她的安全问题,现在要好很多。”家住武进区西湖街道湖滨花苑社区的周国林有感于小区停车秩序的变化,开心之余还会积极配合社区,引导外来车辆有序停放。

像周国林这样的文明宣传员,在小区里还有不少。大家尝到了规范管理、文明停车的甜头,便主动维护起了小区的文明环境。

湖滨花苑是个交付10余年的安置小区。由于一直以来小区停车不收费,引来了不少外来车辆无序停放、长时间停放,导致小区路面拥堵混乱,业主意见很大。

湖滨花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邓达说,以前他们也想过很多办法,比如要求3个出入口的门卫包干负责,但实行下来成效不明显。在区里实行“三融合”的大背景下,社区与西湖街道城管、滆湖派出所等部门联合,在小区里大力推进规范化停车,划出停车位600多个,继续免费提供给业主,并通过社区网格员的广泛宣传,引导大家规范有序停车。

同时,他们在小区出入口增设门禁系统,对外来车辆按政府定价实行收费停车。“一开始,我们也遇到不少阻力,经常有外来车辆堵着门和门卫吵架,但是社区居民总是自发前去劝说引导,为保障小区停车秩序贡献了不少力量。”邓达表示,只有创新思维,真心实意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才能让大家积极参与到社区大家庭建设中,打造更加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近年来,西湖街道人流、车流、项目流与日俱增,文明创建、城市长效管理等都面临着较大压力。目前西湖街道综合执法有一线队员85人,但力量分散在很多项目保障、线路保障及各项专项整治工作中,远远承接不起面广量大的城市长效管理工作。

“城市长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而这个‘管’,只有和文明创建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武进经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张亚卫介绍说,面对这一难题,他们最大化整合属地资源,把网格办、村(社区)、派出所、交警、综合执法等多方力量叠加融合,打破职能边界和壁垒,打造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长效管理联勤联动模式。

文明城市综合管理专项整治(文明城市建设城镇长效管理)(3)

谢科渊是西湖街道滆湖社区网格员,同时也是街道联勤联动机制中的一分子。每天上下午,他各要花一个半小时在社区巡查,除了进行政策宣传、文明创建宣传、反诈宣传等一系列宣传,他还要负责及时收集小区内违章搭建、井盖缺损等各种城管类问题,并第一时间通过街道网格化平台上报。

这样一来,西湖街道城市管理一线队伍壮大到了224人。联勤联动使城市长效管理实现了力量和速度双提升。为进一步扩大社会面参与度,街道先后向社会广泛招募志愿者,目前,全街道志愿者队伍已扩大到300多人,成为文明创建和城市长效管理力量的有力补充。

“三融合”后,通过网格化线上线下双轮处置,西湖街道将复杂事项第一时间上传网格平台快速流转督办,一般事项拍照直接发专门工作群派单督办,简单事项现场工作人员即行即办。1-8月西湖街道共联动发现处置各类城市管理事件多达一万多起。

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最美的风景

10月20日,绵绵的秋雨中,武进区牛塘镇塘口村的20亩精美小菜园更显生机勃勃、青翠欲滴。竹篱笆围合的菜地里,勤劳的村民正冒雨伺弄着一畦畦蔬菜。

塘口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强说,以前村民都喜欢在家前屋后辟块地、种点菜,但是因为地块大小不一、农具随手堆放,在视觉上感觉很是凌乱,从而影响了整个村庄的面貌。今年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里专门开辟出20亩精美小菜园供村民认领种植,而村民家前屋后的菜地,则统一进行绿化、美化。由于村里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且充分尊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此举得到了居民的认可、支持。

文明城市综合管理专项整治(文明城市建设城镇长效管理)(4)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关键在于培养村民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以前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逐渐实现的转变,现在通过文明创建可以取得更快进步。”塘口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址即将建成投用,王建强对此寄予了很高期望。

今年来,塘口村将文明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村级网格和城管网格协同发力,不断引导村民走上“文明路”。以前,村民乱扔垃圾现象比较突出,现在通过网格员的及时巡查,基本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我们的网格员会主动帮村民把垃圾清扫掉,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也许村民一开始不理会,但是三次五次之后,也就不好意思再乱丢乱扔了。我们自己做在前面,村民也会学在后面。”

不仅仅是村里的网格员,牛塘镇的城管力量也全面参与进来,以全科式城管“一管到底”,以及“七局共管”的综合治理模式,打造精细治理美丽乡镇。

牛塘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二中队队长蒋雷介绍说,目前他们的工作职责包括市容、环卫、广告、渣土工地、违法建设、综合执法,最后一块是“X”,也就是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职责相比原先要宽泛很多。

今年来,牛塘镇新增了区域细分网格,将镇综合行政执法局下设的环卫、两违、执法办案等部门,统一整合至各中队,打破了原先管理与执法分离的被动局面。改革还创新加入了职能部门挂钩联系内容,镇行政审批局、经济发展局等七局共同参与长效综合管理,每月前往联系片区开展文明创建宣传、环境卫生清理、入户走访等志愿活动,将美丽镇村精细化治理的画卷在全镇徐徐铺展开来。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