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常用成语(一龙一猪原来是)

虽然大家都较熟悉韩愈,还是允许我先介绍一下他的成长简历吧:

韩愈(768 年—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

州市)人,汉族。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常用成语(一龙一猪原来是)(1)

韩愈

韩愈是一个苦孩子,出生在一个中小官僚家庭,他父亲最高只做过县

令一类的小官。三岁时父亲去世,年幼的韩愈跟着哥嫂回到河南老家。

7岁时哥哥去京城,他又跟着去首都长安。十多岁时,哥哥被贬岭南,

不久病故,年少的韩愈又跟着嫂嫂,扶着兄长灵柩返回中原。

韩愈生活的时代,唐朝藩镇割据,中原是块多事之地,经常遭逢战乱。

不停地迁居、颠沛流离,对他日后有深刻影响。

作为孤儿的他,从小就刻苦读书,有上进心,沉溺于书籍的世界,在

他的世界,看见的是古代的英雄豪杰,是超杰俊逸的灵魂。

少年韩愈虽读书不少,但在科举这条路上,却非常不顺。

韩愈祖上既没有给他弄到门荫,他又不是出身世家大族,只能走最艰

难的科举之路。

韩愈常用成语(一龙一猪原来是)(2)

韩文公

是不是觉得凭他的本事,科举之路应该不在话下,然而非常坎坷。韩

愈三次参加进士考试,三次落榜。但他不气馁不放弃,刻苦学习,终

于 25岁时在第四次进士考试中成功了。

这一年,金榜题名的还有李绛、崔群、武元衡、裴度,都是将来赫赫

有名的大人物。所以,那一届科举史称"龙虎榜"。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

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

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

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

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韩愈常用成语(一龙一猪原来是)(3)

唐宋八大家画像

然而作为大文学家兼诗人的韩愈,却有个从小不爱读书的儿子,名叫

韩昶[chǎng],小名曰符。

为了教育这个儿子,韩愈写了一首劝勉诗——《符读书城南》,诗中

写道: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意思很简单,就说有两户人家都生了一个儿子,长相十分相似,也都

很聪明。小时候在一起玩耍嬉戏,就像群鱼中的两只,看不出有什么

区别。

韩愈常用成语(一龙一猪原来是)(4)

一龙一猪成语故事

到十二三岁,各人的表现才稍稍有些不同。到二十岁,就变得差别很

大,一个像一条清水河,一个就像一条污水沟。到三十岁,成家立业

时,两人已经如同一龙与一猪,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简直是天壤之

别。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一个人的进步离不开读书。但读书

只有勤奋才能有收获,不勤奋只能腹中空空。

人与人的天分都是差不多的,并没有聪明和愚笨之分,就是因为勤奋

程度不同,才会有后来不同的道路。

韩愈常用成语(一龙一猪原来是)(5)

韩愈画像

"儿子,你到底是想成为呼风唤雨的龙还是蠢笨无能的猪呢?"

唐代人普遍重视读书,韩愈用这个非常浅显易懂的事例来说明这一道

理。韩符看到父亲的这首诗后,猛然惊醒,用心读书,用功学习,终

于成了一个有用之人。

后来,这首诗也生成了"一龙一猪"这个成语,这里的"龙"和"猪"

都是一种拟人手法,比喻同一个起跑线的两个人,因为选择了截然不

同的道路,长大他们的处境就会相差悬殊、大相径庭。

韩愈常用成语(一龙一猪原来是)(6)

勤奋读书吧!

你是想成龙还是要做猪呢?

本文由"博取众长 60"原创,欢迎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