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

杭州西湖之畔,有一座岳王庙,里面供奉着著名的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庙的后面就是岳飞的墓冢,墓前跪着四个人的铁像,分别是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他们被认为是陷害岳飞的罪魁祸首。然而,他们真的是岳飞冤死的负责人吗?明代文人文征明在《满江红·题宋高宗赐岳飞手敕》中尖锐地指出: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矛头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宋高宗赵构,他到底是中兴宋朝的明君还是胸怀私心、苟且偷生的庸主?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1)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2)

岳飞墓

大观元年(1107年)五月二十日,赵构出生在东京开封皇宫,《宋史》说当时红光照遍宫室,和宋太祖赵匡胤诞生的异象颇为相似,只是光有红光,却少了香气,大概是不能超越祖宗吧。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生母是韦贤妃。根据《宋史》记载,韦氏是开封人,祖父韦子华,父亲韦安礼(一说韦安道),早年即入宫为宋徽宗之侍御。但另有记载显示,她其实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身贫寒,在哲宗绍圣年间曾跟随姐姐在丹阳的致仕宰相苏颂家伺候,在侍寝时韦氏因为遗尿不已而被苏颂认为是大贵(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将其送入京中,住在一个道观里。元符年间,哲宗挑选女子分赐诸王,韦氏经武官李从约的介绍,进入了端王赵佶(后来的宋徽宗)府中。哲宗病逝,端王继位,是为徽宗,韦氏成为徽宗宠妃郑氏(显肃皇后)之侍女。她与比她稍小的郑氏的另一侍女乔氏结为姊妹,相约其中一人富贵时,不能忘记对方。后来乔氏得到宠幸,封为贵妃,向徽宗推荐韦氏,韦氏因而受到临幸。崇宁五年(1106年),韦氏受封平昌郡君。大观元年(1107年)二月进才人,五月生皇子赵构,六月进为婕妤,大观二年又升为婉容。韦氏并不受宠,除了赵构以外别无生育。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人索取徽宗之子赴金为人质时,由于赵构自愿前往,徽宗才加封韦婉容为“龙德宫贤妃”。

大观二年(1108年)正月庚申日,赵构被封为广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壬子日,进封为康王。《宋史》记载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宣和四年(1122年),赵构行冠礼,并搬到宫外的府邸。作为并不受宠的嫔妃的儿子,赵构应该是并没有得到父皇的特别关注,和父亲一样,最好的打算就是做一位太平王爷吧。可他没有想到,仅仅五年之后,一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大变即将发生,赵构也是其中之一。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3)

宋高宗画像

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金军下令宋朝的亲王、宰臣前去军中议和。宋朝拟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地,派宰辅前去交割土地,亲王前去送金军过黄河。宋钦宗召赵构前去参加,赵构不畏生死,自请前去。于是宋钦宗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赵构同去金营。金军元帅斡离不扣留赵构在金营十余日,赵构对金帅毫不畏惧。二月,适逢京畿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在夜里袭击金人的营垒,金人责备宋朝使臣,张邦昌十分恐惧,伏地痛哭,赵构不为之所动,斡离不对此感到诧异,以为赵构不是真正的皇子,于是请宋朝廷更换五皇子肃王赵枢。肃王到了金军大营,许诺割让三镇的土地。张邦昌进为太宰,和肃王一起在金军大营为人质,赵构得以回朝。当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向金国奉上冕旒、玉辂,尊金主为伯父,上尊号十八字。路过磁州(今河北磁县)的时候,守臣宗泽劝他留下:“此前,肃王(赵构的五哥)也是奉命出使金国,却一去不返。如今金国又花言巧语把大王您骗去。可是,他们一边声称议和,一边却大举进攻。如今金军都已经逼近磁州。大王您此时再去议和,有什么作用呢?我劝大王您还是不要去吧。”

赵构左思右想,一方面觉得宗泽的话有道理,眼下去无异羊入虎口。只是若此时就回去,又违背皇命,有贪生怕死之嫌。怎么办呢?听闻当地有一个嘉应神庙,很是灵验,赵构就带着一帮随从去庙中烧香,想问问神仙,自己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因为金兵压境,老百姓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在打算搬家内迁,可是又难舍眼前的家业。听闻九大王来了,纷纷汇聚起来,拥到嘉应神庙前,想让九大王当众给大家一个说法。赵构此刻不便当众表态,又见人群汹涌,于是,他让随从的刑部尚书王云出面劝谕民众。

王云本也是爱国忠臣,在朝中几次三番疾呼抗金,在朝廷中官声很不错。不过,王云在面对群众时口气严厉了一些,惹得许多百姓不快。尤其是此前金军初次南下时,王云奉命出使金国,途中经过磁州时要求磁州知州宗泽将城外一些民宅全部拆掉,粮食全部搬迁,意思是实施坚壁清野,不给金军留下半点东西。没想到上次金军南下时,竟没有攻打磁州——金军未攻磁州,正因磁州早有准备,攻打没有油水可捞。但是,百姓不管那么多。那些被强拆的百姓们认定王云是无事生非,破坏了他们的美好家园。许多人愤怒地指着王云说:“那当初提出坚壁清野之人,才是真正的奸细啊。”结果,大家一拥而上,把王云的官袍撕掉,数百人一顿老拳,竟然将堂堂大宋刑部尚书活活打死。

在百姓失控时,康王赵构就躲在一旁角落看着。宗泽本是磁州知州,可是,这位大忠臣竟然也放任百姓殴打王云。估计因为王云提出的坚壁清野政策,宗泽也受到了百姓许多压力。最终,他也选择了明哲保身,与赵构一起看着王云被打死。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4)

宗泽画像

多年之后,赵构当了皇帝,追封王云为忠显公。毕竟王云被打死,和赵构多少有些关系。

在宗泽的护送下,康王赵构匆匆逃回知州府衙。

听闻磁州发生民变,相州知州汪伯彦主动派人送信,邀请康王赵构退回相州。恰在此时,前方传来军报,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第二子)已经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前锋探哨极有可能查知赵构行踪。赵构大惊,就在当天晚上,悄悄离开了磁州。整个磁州百姓,没有一人知道这件事。

等到达相州之后,赵构握着汪伯彦的手,不禁流下泪来。

磁州民变对赵构的打击极大。很多时候百姓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分不清是非,更容易被有心之人左右。

赵构当众表态:“他日我见到皇上,必定推荐你做京兆尹。”此后,赵构登基称帝,果然提拔汪伯彦当了宰相。在历史上,汪伯彦是个昏相,但对于赵构来说,汪伯彦是把他从磁州暴民中救出的大恩人。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赵构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马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省),以避敌锋。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史称“靖康之变”。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时年20岁。南宋政权初建,他迫于形势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小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逃到扬州。建炎三年(1129年)旧历二月,金兵奔袭扬州,他狼狈渡江,经镇江府到杭州。迫于舆论压力,他不得不罢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

赵构又宠幸内侍省押班康履等宦官,他们骄奢作乱,引起许多人的不满。王渊受赵构宠幸,因与宦官勾结而节节高升,当上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王渊聚敛钱财,搜刮民脂民膏,当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进攻时,他慌忙建议从应天府逃到扬州再到镇江的赵构逃到杭州(名义上是巡视),他本人负责断后,却把战船拿来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兵及战马失陷敌营,当时老百姓便耳语相传“船上的财宝都是王渊在平定陈通时,滥杀人民搜刮而来的”。而行军过程中,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强占民宅。随军的苗傅愤恨不平地说:“皇上颠沛流离至此,那些人居然还敢如此。”手下张逵也激怒军士:“若能杀死王渊及那群宦官,则大家都可以过好日子,朝廷又怎么会加罪于我们呢?”

这时只有苗傅的军队护卫在杭州的赵构,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都分守其他要害,为兵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王渊的过错本应受到严厉处罚,但因他交结宦官,赵构只免了他枢密使的职位,改任同签书枢密院事,而没有作其他严厉的处分,激起许多军官及士大夫的不满。扈从统制苗傅自负其家族功劳很大,不满王渊的扶摇直上,愤恨地说:“汝辈使天下颠沛至此,犹敢尔耶”。威州刺史刘正彦虽是王渊提拔的,却也不满王渊征召他的士兵,加上两人都不满王渊和宦官的作威作福,便在军中散播不满的情绪,由于军中大多是华北人,也厌恶宦官,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苗傅与幕僚王世修及王钧甫、张逵、马柔吉率领的“赤心军”议定,先杀了王渊,再除去宦官。于是他们告知王渊临安县境有盗贼,希望王渊同意他出动部队。

这时,宦官康履的侍从得到密报,有一张疑似欲兵变造反的文书,上头有“统制官田押,统制官金押”的签名字眼,“田”就是“苗”,“金”就是“刘”的代号,康履密报赵构,赵构要他找来宰相朱胜非,并使他通知王渊,康履表示,苗傅等人近来聚集在天竺寺附近,现在终于知道了他们的企图,并告知王渊苗、刘所谓“郊外有贼”是要借口让士兵出外,于是当晚王渊埋伏了五百精兵在天竺寺外,城中惊慌,居民皆闭门不敢出入。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5)

3月26日,是宋神宗忌日,百官行香祭祀。事后,百官入朝听朝廷任命刘光世为检校太尉、殿前都指挥例的宣制。苗傅和刘正彦命令王世修在城北桥下埋伏兵士,等王渊退朝,将其拖下马,宣称他交结宦官谋反,刘正彦将其亲手杀死,随后包围了康履的住处,大肆捕杀宦官,并挂著王渊的首级,率军进围皇宫,兵临城下,这时赵构也渐渐得到叛乱的消息,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和叛军私通,引导苗傅的手下进城,高喊“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杭州知州康允之带着百官,请赵构到城楼上安定军民,否则无法制止叛乱。赵构登上城楼,凭栏问苗傅带兵造反的原因,苗傅见了赵构,仍然山呼下拜,随即厉声指责赵构说道:“陛下信任宦官,结交宦官就可获得高位,汪伯彦、黄潜善昏庸误国却尚未流放,王渊遇敌时不能有效抵抗,却因结交康履而得到枢密的高位,自己立功不少,却只在偏远的郡担任团练,并表示已经杀了王渊,并捕杀了在外的宦官,胁迫赵构杀了康履、蓝圭、曾择三个最亲近的宦官以谢三军。”赵构回答:“若宦官有过错可将他们流放海岛,请将军们赶快回营。”希望政变就此平息。但是叛军并未退去,苗傅说道:“今天的事情都是臣一人所为,与其他人没有关系,希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杀掉那些危害的宦官,如果不杀掉他们,我们绝不会去。”赵构说道:“我知道将军们忠义,我现在就任命苗傅为承宣使及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观察使及御营副都统制。其他军士一律无罪。”苗傅还高喊:“如果他只想升官,只要连络宦官就好了,何必来此?” 赵构询问身边近臣的意见,浙西安抚司主管时希孟说灾祸是由宦官造成的,若不把宦官全杀了就无法平息,赵构下不了手,军器监叶宗谔说:“陛下何必珍惜康履?” 赵构只好用竹篮将康履垂吊下城交给叛军,马上遭到叛军腰斩。苗、刘等又在城下喊道:“陛下的帝位来路不正,以后如果二帝归来,将何以自处?”赵构派宰相朱胜非下城和叛军谈判,苗傅等请求隆祐太后(即昭慈圣献皇后孟氏,哲宗第一任皇后,后被废,徽宗即位后一度复位,后再度被废,因是废后未被金人俘虏,被高宗尊为太后,随高宗南渡)来垂帘听政以及与金国议和,赵构只好答应,下诏请隆祐太后垂帘听政,苗、刘二人听诏竟拒绝下拜,进一步要求赵构退位,策立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张逵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望陛下今日之事应以社稷百姓为重,况且已有宋徽宗的先例。”群臣议论纷纷,有的支持赵构接受退位的条件,有的大力斥责叛军,当时天气寒冷,赵构坐在城楼的没有被褥竹椅上,派人去请太后时,就楹立一侧而不就坐,百官请他上坐,他则表示“我已经不配坐这个座位了”。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6)

昭慈圣献皇后孟氏

不久,隆祐太后前来,不愿登楼,希望直接出城安抚叛军,百官皆认为此举危险,担心叛军挟持太后,朱胜非独力排众议,说明叛军必不敢如此,反而可借此看出他们的企图。于是太后乘轿出城,苗、刘下拜说:“百姓无辜,生灵涂炭,希望太后出来稳定局面。”太后缓颊:“徽宗皇帝任用奸臣,随意更改祖宗法度,又妄图与金联合灭辽国,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当今皇帝神圣孝明,只是被奸臣汪伯彦、黄潜善所贻误,现在两人也都被放逐了,你们难道不知道吗?”苗傅说:“我们已经讨论好了,不可犹豫。”太后说:“既然如此,那我和当今皇上一同执政。”苗傅却坚持要废掉赵构,策立赵旉,太后表示就算是承平之时,以一妇人和幼子也难以执政,更何况当时正值与金国的战争,苗傅等则软硬兼施,先是说如果太后不从,他们要当场解衣就戮,后来又威胁三军可能生变,并要求在场的宰相朱胜非表达意见,朱胜非无法回答,正好赵构派颜岐前来,奏太后说:“皇上已经同意了叛军的条件,请太后下诏。”太后仍不愿意,苗傅等则更加猖狂,胁迫太后赶紧决定,且言语更加不客气。

赵构知道事已无法挽回,只好同意禅让君位,朱胜非在一旁哭泣,说自己身为宰相应下楼大骂叛军,以死谢罪,赵构退却左右说:“且看事情如何发展,如果失败再死也不迟”。命令朱胜非向苗傅宣布让位的条件,一是要像对禅位的宋徽宗一样对待让位的赵构,供奉需丰厚;二是让位之后事情要听太后及即位的幼君处置;三是下诏完毕后就和部队回到营区;四是约束军士,不可抢掠纵火、骚扰百姓。

苗傅答应,赵构随即下诏逊位,令兵部侍郎李邴起草诏书,表示:“自即位以来,强敌欺凌都是因为自己而来,不忍生灵涂炭,宣布退位,希望敌国能休兵和好。”赵构派朱胜非下城宣读诏书,苗傅手下王钧甫对朱胜非说:“苗刘二人忠心有余而学问不足”。宣诏完毕,叛军即退去,喧闹于市集并大叫“天下太平了!” 杭州知州恐怕叛军乘势屠杀百姓,出城慰抚。

当天赵构就前往显忠寺。隔天太后垂帘听政,大赦,尊逊位的赵构为“睿圣仁孝皇帝”,并将显忠寺改名为睿圣宫,只保留宦官十五人,其余都编遣解散,苗傅等还派人前往探查,担心赵构多留内侍。

苗傅和刘正彦当政后,想要改元及迁都金陵,太后和朱胜非担心若两件事都不答应会惹恼苗傅,只好答应改年号为明受,并以金陵靠近江北难以防御金兵为由婉拒迁都。朱胜非知道苗、刘见识短浅、不难对付,便周旋于叛军和太后之间,迷惑苗傅,使自己取得了单独面见太后的权利,又企图策反苗傅的手下王世修、王钧甫等。苗傅掌权后不久,贬宦官曾择、蓝圭到岭南,并派杀手在半路上追而斩杀曾择。又企图以所部士兵代替禁军守卫睿圣宫,甚至想邀赵构游览南方,都被朱胜非技巧性的阻止。

几天后,驻防平江的张浚接到大赦的命令,知道情势有变并通知驻守吴江的张俊起兵会合。驻防江宁的吕颐浩也得到消息,和部属讨论后确定为兵变,当即决定讨伐,一方面派遣使者回杭州安抚叛军,一方面写信通知张浚和刘光世政变消息。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7)

《中兴四将图》刘光世

张浚当即在平江起兵,约刘光世和吕颐浩率兵到此会合,同时派冯轓到杭州劝苗、刘让赵构复位,迷惑叛军,也派遣从杭州逃出来的保义郎甄援到刘光世、韩世忠军中宣传起兵的消息。韩世忠和刘光世也先后率兵至平江,听候张浚调遣。张浚得到部属要断吴江桥反叛的密报,派韩世忠率部进至秀州阻止。苗傅得到消息后,打算扣押韩世忠的妻子梁氏(小说中的梁红玉)及儿子为人质,朱胜非表示只要派这两人到平江安抚韩世忠,事情就可解决,苗傅答应了他的建议。

冯轓回到平江后,张浚再度派他到杭州和苗、刘等声明大义,苗傅曾听说张浚已经集结重兵,但不相信,这时才惊觉已经遭到讨伐,诏贬张浚为黄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御史中丞郑瑴上书为张浚开脱,又遣人密报张浚放慢行军速度,使叛军自行垮台。

叛军派苗瑀和马柔吉率赤心军及王渊旧部驻扎临平抵挡勤王军,冯轓也入城内和苗傅商议,苗傅要拘留他,张浚得知后便伪造了一封书信给冯轓,内容是表述苗、刘忠于朝廷的,且故意被苗傅拦截下来,苗傅看了张浚给冯轓的信后,信以为真,便放了冯轓。

隔天,张浚得到了被贬的消息,随即和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联名传檄天下勤王,从平江大举出发声讨苗刘。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8)

《中兴四将图》张俊

苗刘闻讯大为惊恐,被迫接受朱胜非和冯轓的提议,率百官奏请赵构复辟。1129年4月20日,“太后下诏还政,皇帝复大位。 ”赵构还宫后,诏尊太后为隆祐皇太后,恢复苗傅策立的幼君赵旉为太子,且故意任命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刘正彦为淮西制置副使,将他们引出朝廷,隔天下诏恢复年号建炎。

苗、刘二人要求赵构赐予免死的铁券,准予免于追究他们政变的责任,赵构知道两人学识不丰,在铁券上写着“除大逆外,余皆不论”,苗刘不察,以为安全了。当天,勤王军到达叛军驻扎的临平,陈思恭(这时的陈思恭军应是受张俊节制。被说成是韩世忠部的先锋。可能是因为韩世忠部以勇猛著称,以韩部之名率先发兵昭告天下更有利。)率军力战,大破叛军苗翊与马柔吉,挺进北关。苗、刘二人率精锐两千人,拿着赵构所敕赐铁券逃出杭州,同时命令手下纵火,但天降大雨,火不能起。勤王军刘光世、张浚、韩世忠、张俊、吕颐浩等入城,赵构握住韩世忠的手痛哭,并请求他除掉私通叛军,看守宫门的吴湛,韩世忠随即上前,装作要和吴湛谈话,折其中指将他逮捕,诏斩于市。苗刘等人也先后失败被杀。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9)

《中兴四将图》韩世忠

赵构本来就惧怕地方武力和将领拥兵坐大,这次的政变更成了赵构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也加强了他这番心理,使赵构终其一生都不再信任武将,且频繁调度将领,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目的,从而使南宋重文轻武的情形加剧。甚至因为苗傅拿徽钦二帝仍在北方来质疑赵构皇位的正统性,并以此为主要理由要求赵构退位,更加深了赵构对此事的耿耿于怀,对于他往后排斥北伐、倾向与女真和议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高宗“复辟”后继续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诉自已逃到南方后,“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要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对于抗金战争却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先后来到常州、江宁府、浙西、镇江府、平江府,又逃到浙东等地,经越州、钱清镇、明州、定海县、昌国县,到达温州、台州。而金兵也是日夜不停地在后穷追猛打,赵构眼见在陆地无法躲过金兵的追赶,急忙登船入海,在温州沿海飘荡了4个月。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10)

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赵构才又回到绍兴府(今浙江省绍兴市)、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地,后将临安府定为南宋的行在。金兵暂停南侵,宋高宗便抽调精兵镇压荆湖、江西、福建等路的农民起义军和盗匪,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他虽然在防御金兵方面作了一些部署,任命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等人分区负责江、淮防务,但只把军事部署作为议和的筹码。他对主和派秦桧予以重用,任为宰相,竭力压制岳飞等主战派的要求。

绍兴二年(1132年),高宗迁都杭州,南宋朝廷初步在东南站稳了脚跟。

绍兴十年(1140年),各路宋军在对金战争中节节取胜时,宋高宗担心将领功大势重、尾大不掉,而且朝廷财政不支,于是下令各路宋军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向金表示坚决议和的决心。不久,他与秦桧制造岳飞父子谋反冤案,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杀害,遂同金朝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金承认自己在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的统治权。十一月和议签定后,按金朝规定,秦桧事实上成了终身宰相,宋高宗虽对他日益猜忌,却仍纵容他专权跋扈,对主张抗战的臣僚加以排斥和打击。即使在秦桧死后,宋高宗仍委任主和派万俟卨、汤思退等奸佞小人掌政,坚守对金和议条款,每年除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外,送给金统治者贺正旦、生辰等的礼物也“以巨万计”,只要金朝统治者索取玩好,宋高宗立即下令搜访送去。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赵构又想再次逃离临安府。金海陵王渡江失败,被部下所杀(采石之战)。宋高宗遣使贺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准备再次对金议和。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11)

可以说,高宗的皇帝生涯基本上是求和的一生,这和他的“恐金症”有关。从宋高宗登基称帝后的几年间,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期间受到过无数次惊吓,尤其是在扬州听到金兵来临的消息时,由于惊吓过度,竟然失去了生育能力。宋高宗唯一的亲生儿子,也在流亡过程中夭折。那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日子,让宋高宗一生一世都难忘记,想起来就后脊背发冷。这种“恐金症”,自然不敢在朝堂之上明言,只能悄悄地藏在心里,成为难言之隐。《朱子语类》记载道,直到1163年,也即宋高宗禅位给宋孝宗的第二年,南宋军队被金兵打败,消息传来,当时已57岁、作为太上皇的宋高宗“日雇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备担索”,随时准备逃命。那时距离南宋建立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但宋高宗依旧如此害怕,心有余悸,真正是被金兵吓破了胆。谈金色变,成为宋高宗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宋高宗心中还有一个无法明说的纠结,那就是被金兵掳走的其兄宋钦宗。宋高宗称帝时,宋钦宗不过28岁,正当壮年。宋高宗虽然表面上要“迎还徽、钦二帝”,但他心里十分清楚,一旦宋钦宗回来,宋高宗将面对一个烫手的洋芋,不好处置。万一惹急金朝,金朝为了瓦解南宋,立宋钦宗为宋朝傀儡皇帝,那样,势必使南宋臣民分心,到那时,宋高宗的皇位也岌岌可危。基于此,宋高宗权衡再三,想出了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一味求和,维持现状,偏安一隅。

宋高宗心中的“钦宗纠结”,就是在与金人议和时,也暴露无遗。绍兴和议时,金人派遣使者前来,宋高宗道:“今立誓言,当明言归我太后”、“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宋高宗只要求将生父宋徽宗的灵柩与生母韦太后接回,只字不提宋钦宗。韦太后归来时,宋钦宗哭着对韦太后说,他若回去,只当一位太乙宫主即可,但宋高宗依旧不理不睬。绍兴和议后,金人册封赵构为皇帝,也算是金人给赵构的一个承诺。1143年,也即宋高宗母亲韦太后归国的第二年,金人就“有归钦宗及诸王、后妃意”,但宋高宗始终没有积极回应,致使包括宋钦宗在内的北掳的北宋宗室全部死于异国他乡。值得一提的是,宋高宗的妻女当时也一同被掳往北方,但宋高宗始终没有提及寻找或迎还之事,其中的隐情已不得而知。

宋高宗深知,南宋初建,国力弱小,财力匮乏,灭金谈何容易,再加上“恐金症”与宋钦宗的纠结,于是他量身定制了安内和外,维持现状的治国战略,但又不能过于明言,否则会被认为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为实现自己的战略决策,宋高宗便在文武大臣中施展拉拢、平衡、猜忌、排挤、打压之事。宋高宗对待文臣武将,往往口是心非,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软弱中隐藏着强硬,微笑中透露着凶光。很多时候,宋高宗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真正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和议和策略的时候,他就会采取断然措施,毫不留情。

譬如对于抗金名将岳飞,他一方面极力拉拢,目的只是保住南宋的半壁江山。《宋史·岳飞传》记载道,宋高宗曾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给岳飞,还对岳飞说:“中兴之事,一以委卿”。但另一方面,因为岳飞屡屡提出主动进攻,要“迎还徽、钦二帝”,这正戳痛了宋高宗敏感的神经。有一次,宋高宗当面答应将淮西军划拨给岳飞指挥,但又害怕岳飞拥兵自重,因此又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岳飞一气之下,以为母守孝为借口,擅自离开鄂州军营,上了庐山赌气,引起了宋高宗的极度不满,他引用宋太祖的话严厉警告岳飞:“犯吾法者,唯吾剑耳”;还有一次,岳飞竟然建议宋高宗早立太子,这让没有亲生儿子的宋高宗十分反感,对岳飞呵斥道:“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更重要的是,岳飞坚定地反对宋高宗制定的议和大战略,成为议和之路上的绊脚石,不得不让宋高宗痛下杀手。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12)

《中兴四将图》岳飞

对丞相秦桧,宋高宗表面上也是极力赞赏,《宋史·秦桧传》记载道,宋高宗“初奇桧,继恶桧,后爱桧,晚复畏桧。”宋高宗曾夸赞秦桧说:“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并亲书“一德阁天”匾额赠给秦桧,但暗地里却对秦桧防范有加。绍兴二年八月,当听到秦桧拉党结派时,宋高宗果断罢免其丞相职务。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宋高宗曾对大臣说:“此乃秦桧任意所为,不欲朕知天下事耳”,矛头直指秦桧。《宋史·秦桧传》记载,秦桧病重时,宋高宗亲临秦桧府邸探视,秦桧儿子秦熺乘机“奏请代居相位者”,但宋高宗绝不糊涂,回应道:“此事卿不当与”,直接拒绝了秦熺想要继任丞相的愿望。第二日,宋高宗便将秦桧、秦熺父子免官,其党羽纷纷被贬或被罢职,当晚,66岁的秦桧一命呜呼。《朱子语类》中还说,秦桧死后,宋高宗对其心腹大臣说,“朕今日始免得膝裤中带匕首”,意思是宋高宗经常身藏匕首以防范秦桧,尽管里面有夸大其词、推卸责任的成分,但足可看出他对秦桧的不信任。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13)

电视剧《精忠岳飞》秦桧剧照

由此可见,岳飞也好,秦桧也罢,都是宋高宗求和大棋局上的几颗棋子而已。

赵构还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皇位继承人问题,高宗只生有太子赵旉一 人, 又不幸于建炎三年 (1129年) 夭折。 当时是宋高宗建立南宋的第三年 , 江山极不稳定 , 需要有个太子以维系国本。因此进士李时雨上书 , 要求选立宗子, 以安定人心 。此话在年仅23岁(虚岁) 的高宗听来颇不顺耳 , 于是一怒之下将李时雨遣回原 籍。但是 , 要求立太子的意见并未就此结束 , 如宰相范宗尹 密请建储君, 迫使高宗不得不考虑 , 于是决定从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中选择继承人。为什么没有选择血缘更近的太宗后裔,却舍近求远,选立太祖后人呢?第一个原因与靖康之变有关,当时太宗后裔作为皇室近支,几乎被一网打尽,送往金国,而太祖后裔因为属于疏属,在徽宗时被赶到京城之外安置,反而因祸得福,躲过了靖康之变,大部分都南渡成功,人数众多,便于选择。第二个原因是人们对太祖的怀念和同情,太祖为开国之君,却在斧声烛影疑案中不明不白地死去,两个儿子不但不能继承皇位,而且还先后自杀和早逝,人们为太祖不平的同时对他的子孙颇多爱护,乃至希望他们恢复帝位。上虞县丞娄寅亮上书认为之所以发生靖康之变,宋朝岌岌可危,正是由于太祖裔孙没有得到优待,违背了天意,如果要恢复中原,必须得到太祖的保佑,厚待太祖后人。高宗颇为感动,对宰相范宗尹说:“太 祖以神武定天下 , 子孙不得享之, 遭时多 艰 , 零落可悯 。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 , 何以慰 (太祖) 在天之灵 ! ”第三个原因是太宗系子孙同高宗血缘更近,有可能危及高宗的帝位。高宗不是依嫡长制即位的 , 惟因是徽宗之子、钦宗之弟 , 最为尊属才得称帝。同理 , 其他尊属一旦条件具备 , 自然也可位登九五。高宗要防止这一现 象的出现 , 不愿尊属与自己地位接近 , 若立太宗系近属 , 倒容易受柄于人 , 危及自身。而从太祖系中选立继嗣 , 以摒弃太宗系 , 就有利自身帝位的稳定。这是高宗选立太祖子孙最重要的原因。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14)

宋太祖画像

绍兴二年(1132年),赵构选了两个太祖系的儿童养在后宫,这两个小孩一胖一瘦,胖的叫赵伯玖(后改名赵琢),瘦的叫赵伯琮(后改名赵昚),年龄都在六七岁。刚开始,宋高宗对赵昚并没有太多的好感,而是中意胖点的赵琢。按理说赵昚继承皇位的机会应当就此打住,但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正在赵昚放弃坐金銮殿龙交椅的梦想之时,发生了一件小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使整个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次,宋高宗将赵昚和赵琢叫到一起说话,恰巧此时闯进了一只白猫,赵昚正聚精会神地听宋高宗讲话,白猫闯进来后,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而赵琢则不同,宫中的白猫养尊处优,白胖白胖的,也不怕人,他看到白猫向他大摆大摇地走来,显得很惊诧,再也无心听宋高宗训话,连忙伸脚去踢猫,动作有些恶狠狠。赵琢根本不知道,他这一貌似不经意的粗鲁举动,让赵构培养接班人的天秤开始倾斜了。

紧接着,高宗又对两个孩子开始了第二波的考验。针对高宗决定立嗣的态度,时任国子博士的史浩提议说:“普安(赵昚)、恩平(赵琢)二王宜择其一,以系天下所望。”高宗嘉许,任命史浩为王府教授。过了几天,高宗命令二王各抄写《兰亭序》500本,赵琢感到为难,正是玩的年龄,不愿花如此大的工夫抄写。史浩知道,这是高宗对赵昚的考验,就监督自己的这个学生写了700本进献给高宗。而赵琢呢,却一个字也没写。这件事,彻底葬送了高宗原本对赵琢仅存的一丝好感。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15)

史浩画像

通过这两件事,高宗对赵琢彻底失望了,就把赵昚留了下来,养在深宫。赵昚看似成为了高宗未来的接班人了,其实不然,因为对他的考验还没结束。赵昚被养在宫中将近20年,从小就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先封公,后被进封为郡王,却一直未被确定太子的名分。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高宗抱有幻想,想自己争取生出个儿子来。他除了寻医问药外,也乞求于神灵,为此举办了隆重的亲祀礼,由宰相秦桧出任亲祠使,本人“斋于内殿”。高宗始终幻想着自己能够恢复生育能力,渴望出现奇迹。

其次,缘于高宗深得信任的重臣秦桧的强烈反对。因为赵昚对秦桧屈辱求和而厌恶异常,那秦桧也顾忌赵昚过于聪慧,双方互相讨厌,自然就产生了矛盾。赵昚的生父病故,秦桧上奏要求赵昚守制3年。秦桧是想借机免去赵昚的皇储身份。后来,秦桧病重,是赵昚及时得到消息,讲给了高宗。高宗亲自去相府探视,粉碎了秦桧和他的爪牙准备让秦桧儿子秦熺当宰相的企图。

其三,高宗的生母韦太后不喜欢赵昚,而是喜欢另一个同为养在深宫的赵琢。宋高宗又事母至孝,自然态度摇摆不定。

如何选定皇太子,宋高宗赵构又想到了一个荒唐至极的歪点子。他觉得这个点子很有创意,即可以考验赵昚和赵琢,又可以对韦太后有个交代。主意打定后,他派人给两个皇子赐宫女各10人,说是奉侍二王的生活起居。这20名宫女,个个艳丽漂亮,而且经过宫中女御医检查,都是处女。试想,两个小伙子正值青春旺盛,如果没有一定的定力,怎么能经受住美色的诱惑和考验?

史浩是赵昚的老师,他自然明白高宗的心思,就偷偷劝说赵昚:“应当用庶母之礼仪相待。”赵昚听懂了,真的就按老师的话去做了。过了一段时间,高宗把宫女召回宫去,伺候赵昚的宫女仍都是处子,完璧归赵;而赐给赵琢的宫女,经了人事,全部被他“破”了。

通过这10个处女的考验,宋高宗决意立赵昚为皇太子了。

161年,对于宋高宗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那年有两件事,让他悲喜交加。第一件事是宋钦宗之死。早在1156年6月,57岁的宋钦宗就病死在金朝,但直到1161年,宋钦宗的死讯才传到南宋。宋高宗得知消息后,表面上悲痛不已,实质上乐在心中,他心中最大的纠结终于化解,从此一身轻松;第二件事是金兵南侵。1161年,金朝完颜亮政变夺权后,随即发动了对南宋的进攻,此役宣告让宋金之间维持了20年和平的“绍兴和议”作废,这对一直主张和议、为和议付出毕生心血的宋高宗打击颇大,彻底击碎了宋高宗凭一纸和议就可高枕无忧的美梦。1162年5月,宋高宗提出禅位,宰相劝道:“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但宋高宗置之不理,毅然以“老且病,久欲闲退”为由禅位。1162年6月,时年56岁的宋高宗正式下诏退位,由养子宋孝宗继位。禅位时,宋高宗对大臣们说:“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可见,他对自己当皇帝以来的所作所为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

赵构退位后,自称不再问朝政,其实也干预一些政事。有一天,赵构去灵隐寺冷泉亭喝茶,有个行者对他照料得很殷勤,他打量了一番行者说:“我看你的样子不像个行者。”行者哭着诉说道:“我本是一个郡守,因为得罪了监司,被诬陷降罪,罚为庶人。为了糊口,得来此处投亲,干此贱活。”赵构当即说:“我明天替你去向皇帝说明。”回宫后果真对皇帝讲了,要复他的职。几天后他再去冷泉亭,见行者还在,他回宫后在宴饮时便怒容满面。孝宗小心翼翼地问赵构为何生气,赵构说:“我老了,没人听话了,那行者的事,我几天前就同你讲了,为何不办理?”孝宗回答说:“我昨日已向宰相讲起,宰相一查,说此人是贪赃枉法,免他一死已经宽大,再要复职实在不行。”赵构却不顾这些,说:“那叫我今后怎么再见人,我已经答应他向你求情。”孝宗无奈,只得去对宰相说:“太上皇大发脾气了,那人即使犯了谋杀罪,你也得给他复职。”宰相只得照办。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16)

灵隐寺

高宗的父亲徽宗是一位大艺术家,赵构也继承了艺术基因,他精通诗词与音乐,擅长书法、绘画,志趣一直在笔墨方面,是一位相当勤于学习书法的皇帝。他最初是学黄庭坚,中年学米芾,绍兴七年(1137年)书的《赐岳飞手敕》是典型的米芾笔法。后来又学“二王”,他的《赐岳飞批劄卷》是书法风格转向“二王”的重要标志。他尤其喜爱《兰亭序》,“自晋、魏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他还把大量临摹的作品分送给朝廷中的大臣。高宗不仅有实际的书画创作,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著有《翰墨志》一卷,是他在退居德寿宫以后谈论书法的语录,在书法理论上有很精辟的见解,这是南宋前期书法理论的重要著作,也有人将它称为南宋书法理论的代表著作。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17)

宋高宗书《赐岳飞手敕》

晚年的高宗生活颇为闲适,吟诗作画,游玩西湖,养子孝宗完全当得起这个“孝”字,对高宗非常孝顺,比起亲生儿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孝宗又是一位有为之君,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后人评价赵构,说他一生行事,唯选太子最称公允,能上慰天地,下慰祖宗。

宋孝宗继位后,立即对岳飞冤案进行平反昭雪,此举得到了当时已经退居太上皇的宋高宗的默许。宋高宗心中比谁都明白,岳飞的确是冤枉而死的。在平反岳飞一案中,宋孝宗在诏书中就有“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等语,显然是受到了宋高宗的支持。

中兴四将为何只有岳飞不得善终(中兴之主还是昏庸之主)(18)

宋高宗画像

看来,无论心中有多少纠结,宋高宗至始至终都是一个明白人。高宗幸福地做了25年太上皇,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太上皇。直到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病死于临安行在的德寿宫,享年八十一岁,是为数不多超过80岁的皇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