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传承红色精神(延安市院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检察官》专访延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惠生

编 者 按

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作为革命圣地的检察机关,在新时代又有哪些筹划和部署,《中国检察官》杂志就此采访了延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惠生。

延安传承红色精神(延安市院传承红色基因)(1)

延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惠生

接受专访

《中国检察官》:请您介绍一下延安市以及延安市人民检察院的情况。

刘惠生: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北接陕西榆林,南连陕西咸阳、铜川、渭南,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为邻。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总人口225万。

延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著名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在延安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7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梁家河“大学问”。

延安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接续地,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14亿吨,煤炭储量110亿吨,天然气储量2万亿立方米。延安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苹果种植面积超过了350万亩,年产量达到305万吨。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历史遗迹9262处,革命旧址445处,黄河壶口瀑布、乾坤湾等自然景观驰名中外。

党的十八以来,延安人民不忘回延安时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秉承延安精神,努力追赶超越,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201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55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地方财政收入148.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226元和10786元,全市实现整体脱贫。2016年9月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7年6月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延安市检察院现下辖2区11县共13个基层院,全市检察机关现有专项编制431个,事业编制134个,实有检察人员554人,其中员额检察官175人。

市检察院机关现有政法专项编制73人,实有检察人员81人,院党组由7人组成,两批共遴选入额检察官24人。2018年全市共办理提请逮捕案件1200件1795人,审查起诉2148件2939人。去年以来,全市有5个院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1名干警获全国检察机关第九次双先表彰并记个人一等功;两个集体、1名干警被省检察院分别记集体、个人二等功。

延安传承红色精神(延安市院传承红色基因)(2)

刘惠生检察长

介绍延安市人民检察院有关情况

传承延安精神、打造品牌检察

《中国检察官》:延安作为革命圣地,“延安精神”一直被外界津津乐道,新的历史时期下,在您看来“延安精神”之于检察工作又有哪些新的指导意义?

刘惠生: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作为革命圣地的检察机关,我们深切感受到,延安精神也是指导和推动检察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把延安精神融入检察工作,让延安精神在检察工作中绽放光芒,打造“延安检察”品牌,对于提高延安检察政治站位、提升工作水平、实现追赶超越目标至关重要。

我们围绕“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新时代检察工作总要求,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检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努力打造“延安检察”品牌。

一是坚定不移讲政治,确保检察工作方向正确。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毫不动摇。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决策部署和最高检、省院的工作要求落实在延安检察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毫不动摇,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主动聚焦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最关切的权益保障问题、最关注的公平正义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持以宪法法律为准绳毫不动摇。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二是全心全意顾大局,确保检察机关服务精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检察工作的本质特征。我们紧盯延安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目标定位,紧扣市委实施“五大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要求,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精准精细服务大局。全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司法保障。充分运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积极开展公益诉讼。充分运用“12309”检察服务中心,打造新时代延安“枫桥经验”检察版。

三是实事求是谋发展,确保检察监督履职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检察机关创新发展的重要法宝。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突破口,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工作理念,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全力推进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聚力聚焦主责主业,做优刑事检察工作、做强民事检察工作、做实行政检察工作、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围绕办案谋划推进改革,按照最高检、省院的部署要求,在巩固现有司法体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检察人员分类管理、领导入额办案考核评价、办案组织构建、检察机关与纪检监察部门案件移送协调等机制制度。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原则,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规范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

四是自力更生重自强,确保检察队伍坚强过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标志,也是提升素质的重要保证。我们按照“五个过硬”的要求,不断加强检察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延安精神、充满延安特色的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理念,对检察人员违纪违法“零容忍”,确保队伍纪律过硬。树立“自强就是自爱”理念,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切实增强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树立“重教就是关爱”理念,加强教育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和“传统化、智能化”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好轮训练兵和业务实训,增强检察干警的能力本领,汇聚起打造“延安检察”品牌的强大正能量。

延安传承红色精神(延安市院传承红色基因)(3)

组织干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上实践党课,悟革命初心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中国检察官》:一直以来,革命老区的发展是大家所关注的。在打赢革命老区精准扶贫攻坚战方面,延安检察机关又有哪些举措?

刘惠生: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依法惩治扶贫领域犯罪,扎实做好帮扶,推进脱贫攻坚。

一是加强领导,压实责任。两级院党组成立了以党组书记、检察长担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的依法惩治扶贫领域犯罪工作专班。院领导经常带头深入扶贫点和贫困户家中开展工作,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强与县、乡党委、政府领导沟通,协调落实资金和项目,推进脱贫工作。选派了政治坚定、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的驻村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要求驻村队员吃透村情,摸清底数,抓好扶贫政策落实。同时,建立了惩治扶贫领域犯罪工作专班台账,把专项工作作为服务保障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去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配合,重点打击。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盯妨碍精准扶贫各类刑事犯罪,依法快捕快诉。将保障脱贫攻坚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结合,注重源头治理,严厉打击“乡霸”“村霸”,巩固基层政权。加强与监察委员会配合,强化日常联络,确保监察委移送的相关案件审查起诉案件快速审结,2018年共批捕扶贫领域犯罪案件2件3人,起诉2件3人。依法运用公益诉讼手段,服务脱贫攻坚,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发出相关检察建议95件。加强与公安机关以及其他部门的沟通配合,切实保障贫困户合法利益。注重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行下访、巡访、预约接访、联合接访、远程接访等制度。注重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建立涉案贫困户被害人专项救助、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维权保障工作机制。2018年以来共为10户涉案贫困户发放司法救助金8万余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紧盯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劳动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案件,加强涉农案件办理,保障扶贫资金不走样。

三是扎实帮扶,促进增收。按照市、县(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完成好自身承担的精准脱贫工作任务,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确保检察机关联系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2018年,我先后12次到富县羊泉镇、张家湾镇杨家湾村调研精准扶贫、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并协调资金100余万元,帮助张家湾村硬化巷道、改善居住环境、发展种植黄花菜产业,邀请畜牧专家入村为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其他院领导也先后到子长县帮扶村指导、协调发展产业,并为双流湾村赠送种牛1头,帮助改善养牛品种质量,帮助贫困户培育致富产业。帮扶干警集资帮助杨家湾村建立爱心超市,激发贫困户致富动力。同时,鼓励发展油用牡丹、核桃产业等,增加帮扶村贫困户的收入,真正把帮扶工作做实做细。“走算看帮教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组织帮扶干警入村入户进行调研慰问,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中具体困难和问题,算收入、解政策、同劳动,真正做到干群连心一家亲。市院选派的驻村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市院29名干警帮扶的38户贫困户于2018年底全部如期脱贫,驻村工作队长宋锦河同志荣获富县扶贫先进个人。

四是强化宣传,源头预防。针对扶贫领域的犯罪和诱发犯罪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我们加强对犯罪规律的总结分析和前瞻性的专题调查研究,提出源头预防的对策措施,向有关职能部门发出涉农环境治理检察建议。利用电视广播、“两微一端”新媒体、赠阅书籍等方式,结合“检察开放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日”等活动,宣传检察职能和为民服务措施,将政策法规与法治理念送进千家万户,共计发放相关资料2万余份。3月5日市院组织检察官到富县杨家湾村开展法律宣讲,特别对“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前涉及的有关法律重点向村民讲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延安传承红色精神(延安市院传承红色基因)(4)

协调资金帮助包扶村硬化道路

推进公益诉讼,建设美丽延安

《中国检察官》: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利器。在服务能源城市转型、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延安市检察院又有哪些作为?

刘惠生: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开以来,全市两级院检察长主动研究部署、主动协调推进、主动带头办案,积极争取市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全力推进公益诉讼工作。两办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与市监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公益诉讼案件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部署开展了“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延安”专项公益诉讼活动,主导召开了甘肃庆阳、陕西延安、榆林两省3市12县区检察院“防治石油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联席会议,协商出台了《跨区域石油污染防治及公益诉讼工作协作实施办法》。在全省检察长研讨班上介绍了延安经验,市委高度重视公益诉讼工作的做法在《检察日报》头版刊登。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相关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主动履行职责,2018年共督促恢复、收回被毁损、占用的国有林地、生态公益林地和耕地1600余亩;督促清除各类生活垃圾720余吨、收回国有土地出让金1100余万元、收回和保护国有财产2.3亿元;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假药涉案金额50万余元。富县院通过一份检察建议书3天搬掉了一座“垃圾山”;洛川县院办理了全市首例野生动物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黄陵县院在办理一起盗伐林木案件的同时,积极跟进监督补植,与县林业局共建了“生态修复基地”。一年来,共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618件,立案596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574件,起诉22件,法院判决18件,13个县区院实现了立案、诉前建议、起诉全覆盖无空白,公益诉讼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延安传承红色精神(延安市院传承红色基因)(5)

召开新闻发布会

通报公益诉讼工作情况

打造忠诚、高素质检察队伍

《中国检察官》:人才兴则事业兴,检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检察人才的不断培养和涌现,作为有着优良传统的检察院,在检察队伍建设上有怎样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刘惠生:检察队伍建设是全部检察工作的根本,在检察事业发展中居于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按照“五个过硬”的要求,以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努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检察队伍。

一要铸就忠诚品质。坚持把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升政治素养,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部署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落实”活动,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足用活陕甘宁边区优秀司法文化中的红色检察基因,组织全体党员走进革命旧址、梁家河,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读书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引导检察干警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市委的要求部署合拍同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道路,在深化依法治市的实践中发挥检察力量。

二要提升素质能力。我们从提升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办案能力入手,引导干警树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跨界学习的思维,补强本领上的短板、能力上的不足。聚焦检察工作实际,按照分类管理要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举办了侦查监督、公诉、民行、公益诉讼、检察宣传和保密密码等6次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评选出市级业务标兵10人,办案能手10人。去年4月,组织全市刑事检察部门的办案人员到国家检察官学院陕西分院进行了为期1周的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和理论辅导3次,选派240名干警参加了上级院举办的业务培训,8名干警在省级以上业务竞赛中获奖,5人通过首届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举办了全市检察机关理论研讨会和“捕诉一体”实务研讨,在省级以上刊物刊发调研文章115篇,6篇理论文章在省级以上研讨会上获奖。

三要锤炼过硬作风。坚持全面从严治检不放松,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按照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把严的要求、铁的纪律贯穿队伍建设全过程,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预防,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严格要求,保证检察干警不仅要能干事、会干事,更要不出事。对安塞、吴起、志丹、延长、子长等5个县区院开展巡察,对甘泉县院进行“回头看”。认真学习贯彻《纪律处分条例》,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全员测试。为全市554名检察干警建立廉政档案信息,实现了廉政档案全覆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紧盯重要节点、关键环节,开展专项督察和明察暗访8次。扎实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纪律作风专项整顿活动,查摆整改问题14个,健全完善制度11项,全市检察干警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纪律作风明显好转。积极支持纪检组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自身反腐廉政建设,对3名干警给予党政纪处分。

四要提振精神士气。牢牢把握“五个过硬”总要求,弘扬新时代检察职业精神,践行“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检察官职业道德。认真落实“三项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和提振检察人员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延安检察工作现在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困难时期,越是困难,越要看到光明,越要树立必胜的信心,越要好好干、加倍干,只有干才有出路。只要全体干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争第一创一流的勇气,撸起袖子加油干,挽起裤腿快步跑,就一定能把延安的检察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检察官的时代品格

《中国检察官》:请用最简单的一两句话谈一下,您心中新时代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官应该是怎样的?

刘惠生:忠诚、担当、勤学、善思。忠诚是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检察官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担当,要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勤学,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定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业务能力、丰富的综合知识都要靠刻苦学习而来。善思,检察官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要善于思考,通过办案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彻底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和双赢多赢共赢,实现司法办案“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采访 | 韩彬

来源: 中国检察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